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记》品读11:千古霸王——虞兮虞兮奈若何


每次写读书笔记,写题目都是件很难的事情。短短十几个字,要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又很难去做那种意识流,让题目和文章内容看似风牛马不相及。

 
思忖再三,觉得现在这个题目最为贴切。围困垓下时,项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行至乌江,穷途末路之际,项羽大呼:“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前后可以对应。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与刘邦进行对照,项羽无疑就充当悲情角色。而悲情角色,总是能够进行加分的。
 
 
 
一、手握日月摘星辰,世上无我这般人
 
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放到项羽身上,非常适用。
 
读书不成,学剑不成;要学万人敌,好嘛,于是项梁找人来教兵法。学了两天,项羽觉得没意思,也不学了。
 
以现在的眼光看,项羽年少时,妥妥的学渣一枚,干啥啥不成。
 
就这样一枚“学渣”,二十来岁跟着自己的叔父起兵。八年之内,七十余战,无一败绩。更是以自身那开挂的战斗力,创造多场战争奇迹。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个人,和项羽所处的时代相距也不过七十年。这哥们比项羽出身要差得多,也属于看不上那些系统的兵法。
 
这哥们,叫霍去病。
 
我相信,这世上真有天才!就是过于稀少。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风流豪杰,以“不学无术”的姿态,创造战争神话的,就只有这俩人。
 
不过,首先要明白,这种人过于稀少,稀少到可以忽略不计。正如我提醒身边的家长,会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而孩子也是普通人。”
 
这句话不是消极思想,而是摆正心态。人人确实独一无二,人人并不是缺一不可。
 
所谓的自视甚高,或者望子成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力量的激发,以所谓“爆发潜能”的姿态,努力前冲,达到不错的结果。
 
只是,过犹不及,尺度难以把握。稍微玩偏了,就是把自己或者下一代往沟里送。
 
其次,身边的那些“天才”,到底又如何达成的?
 
应该说,绝大部分人,从内心里,是希望能够达到一种“我不怎么努力,学习依旧好”或“我没怎么流汗,就可以暴富”的美好场景。
 
除了人性深处的这种渴求,更有身边例子的佐证,让部分人前仆后继。
 
正如学生说到,有人上课好像也没怎么认真,作业也不做,但每次考试就是全班第一。
 
“怎么?你也想学?”
 
“我就是……有点想不通。”
 
“哦,就是说,你也想达到这种?”
 
“嗯……还是有点想。”
 
总会有学生,以此作为对比,邯郸学步。结果如何,邯郸学步这四个字表明了一切。
 
而实际情况,那些所谓没有努力的人,很抱歉,他们努力的模样,你不一定真的见到过;见到了,你也不一定会相信。
 
不劳而获的念头一旦产生,只会从内心以更多的例子进行印证。那些相悖的事实,是可以选择性忽略。
 
正如成年人羡慕那些躺在家里,月入过万的工作。谁谁做了什么行当,小投入,大收益,在家也能做。
 
这也是近两年电信诈骗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与其说所谓的过于单纯,骗术高明,还不如说,人性中的贪婪以及明辨自我,永远是一道难题。
 
世上的轻松事定然是有的,结果也定然可以更好的。
 
佛云:一饮一琢,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
 
 
 
二、勇武冠于三军,计谋何所用也?
 
不得不承认,当你的某项技能超出了系统设定的阈值,其他的指标,稍微弱点,对你的影响也没那么大。甚至,你的这项技能就已经可以让你纵横无敌。
 
项羽的勇武,霍去病的战法,就是属于“无双”级别的技能,而且是大圆满状态。
 
普适的观念中,个人英雄主义永远只能出现在电影中;在集团性的对抗,所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尤其是随着人数的增加,个人武力权重会急速下降到冰点。
 
项羽,就是打破这项规则的人。他的勇武,我认为,并不是真的那么纯粹,配合了适当的其它因素,会展现更强的爆发力。
 
1. 会稽郡守来找项梁商议,准备举事。项羽直接把会稽郡守给宰了。举事后,项梁战死,宋义接位,项羽又把这位大哥宰了,顺利接过大军的指挥权。
 
要知道,这两次砍脑壳不是刺杀,而是在那两位“死者”的大本营。事后,项羽全身而退。
 
从事件本身来看,项羽此举颇为不智。毕竟,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可是,细细梳理会发现,这两次动手,项羽是占优势的。
 
斩杀会稽郡守的地点,在吴中县。这个地方,被项梁叔侄经营许久,加上项氏后人的身份加成,可以说是土皇帝也不为过。所以,项羽斩杀会稽郡守后,那些随从被干掉几个杂鱼,事情就平息了。
 
而宋义,其实更容易。作为空降的军队一把手,和之前一直把控军权的项氏硬碰硬,这不是作死是什么?
 
军队里,勇武之人,总是会受到追捧;如项羽这般,已经不止是追捧,而是神。何况干掉宋义前,项羽还来了一波精神攻势,在队伍中散播某些言论,激发士卒对宋义的恶感。
 
斩杀宋义后,除了极少数的死忠,其他人只会一个感觉:项羽可以带我们打胜仗,带我们回家。
 
2. 项羽的历史高光时刻之一:破釜沉舟。
 
这件事,首先要专门强调,后来者有人学过这招,基本走得很安详。
 
破釜沉舟不经过大脑思考去使用,只会造成一个结果:人心思变,队伍崩溃。
 
从古到今,能够挺过比破釜沉舟这种还要恶劣情形的军队,只有一支。
 
项羽这项技能为什么能使用,并且还用好了?其他人为何就用不好呢?
 
因为项羽是真的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些要素。
 
彼时,项羽刚斩杀宋义,接管楚军兵权。而士卒对宋义有意见,一部分原因就是滞留在外,饥寒交迫,无法回家。
 
这时候,项羽振臂一呼:弟兄们,我带你们回家。辅以项羽本来的声望,士气值就急速飙升。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支军队主力,是跟着项氏叔侄举事以来的江东子弟,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强悍的个人体魄。因为在此之前,这支军队已经挺过了几十天的苦难日子了。
 
说实话,这一仗虽然把项羽的有利因素分析好,但不得不承认,对手很强大。
 
秦军主将王离,战国四名将之一王翦的孙子,所率军队为横行天下的秦国虎狼之师。只能说,历史没有如果。
 
3. 项羽的历史高光时刻之二:驰援彭城,破五国联军五十六万。
 
这件事的起因,其实和项羽自己犯二有很大关联。当时他在齐国打城阳,陷入胶着;于是汉王联立五国联军,直接对项羽使用偷家,端掉项羽老巢。
 
这时,战争史的奇迹产生了!!!
 
项羽抽取三万精兵,日夜兼程,赶回楚国彭城。预估花费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辗转五千里。注意,那是古代,没有高速和飞机。
 
稍加休息后,清晨帅大军冲阵,到中午,战争结果已经注定,斩杀汉军十余万。追逐过程中,再次斩杀十余万。刘邦只带领几十个人仓皇而逃,老婆孩子老爹,都被项羽俘虏。
 
这一仗如果复盘,至少有三点我觉得是真的非常出彩:
 
(1)选取精兵回援。如果像围魏救赵那样,带着大军急转掉头,那时候有可能会迎来双面夹击。选取精兵的好处,就是机动性强,而且战斗力有保障。
 
不管是热兵器还是冷兵器时代,军队人数永远不是战斗力唯一的衡量指标。兵在精而不在于多,当意识到这句话重要性时,也就晚了。
 
(2)势如疾风,急攻取胜。我不知道联军到底知不知道项羽回援,但项羽对战机的把握极度精准。到达目的地,稍微整顿,清晨发起攻击。一般情况下,临近天明是人一天中睡眠最深的。
 
不过,对攻击方而言,这种仗也不是那么好打。为什么?因为是夜战啊。发起攻击之后,主要是以冲阵急杀为主,绝不恋战。否则陷入几十万人的包围圈,可能就会被活活耗死。
 
(3)宜将剩勇追穷寇。教员这句话本来是用来形容项羽的悲催经历,但是放在此次的彭城之战,恰是项羽执行非常到位。
 
这是突袭仗,击溃敌军之后,可以选择固守待援,或者进行休整。不过,能够带三万人,历经数月,辗转千里回援的西楚霸王,当然不会见好就收。
 
一方面原因是,开始的突袭战虽然斩杀敌军不少,但联军主力还在,稍加整顿后,可能会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围困;另一方面,这一仗项羽的目的就是要立威,用几十万联军尸骸,来震慑各路反王。
 
追击的路线其实很有意思。我怀疑,楚军在经历了上午的突袭战之后,驱赶联军的方向是有意识,而非随缘。驱赶到泗水边上,联军并没有背水一战的勇气,而是被斩杀殆尽。
 
这再次证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真不是什么人随便可以玩玩。
 
通过这三次经典行动,其实可以看出,项羽是绝对的行动派,讲究的是一力破万法。计谋这玩意,可能会偶尔用,不过也是作为武力行动的添加剂而已。
 
绝大多数时候,武力值达到项羽这种地步,任何阴谋诡计都没有作用。除非,他遇到了另一位超越这个时代的人杰,或自己作死。
 
很不幸,项羽两者兼得。
 
 
 
三、项羽的不完美
 
看历史再怎么理性,都会带有幸存者偏差。就像现在我分析导致项羽失败的原因,其实也不过是站在如今时代,看到结果发出的声音而已。
 
他的这些缺陷,当时应该也有人提出过,甚至可能当面说过。只是,除了最后一战,这些所谓的缺陷,对他的影响貌似没有那么大。等到所有的缺陷放大到极致,对面又出现真正的对手。项羽,就不得不在那个时代黯然谢幕。
 
1. 杀俘不祥。我算是一位无神论者,可对于杀俘这件事,我觉得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能够做到这件事的人,也很难有好的结局。
 
倒不是说什么报应之类。因为,这件事,能够成为敌人用来对付他的最好武器。悲情的一方,是更容易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就《史记》的记载,项羽杀俘行为有四次,没有记录的暂时不提。
 
这四次分别是:攻襄城不下,攻下后将军民坑杀;假意接受秦军投降,坑杀秦军二十万;田荣叛逆,项羽坑杀田荣降卒;第四次,外黄城叛变,攻下后打算将城内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处死,被一位少年劝说回来了。
 
战场的打杀是各为其主,投降后的身份,就会是不同态度。除非,降军会有极大的不可控影响,必须诛杀,否则会对自身进行反噬。
 
比如投降的秦军内部谣言四起,如果不尽快压制,可能就会形成炸营。只是,项羽的处理方式稍微粗暴点。
 
杀俘的名声容易带来的坏影响就是,敌人抱有必死之心对抗。这里无关仁德。
 
打起来是死,投降也是死。本来能传檄而定,结果演变成一场恶战。这是项羽大佬,对战争全局考量,略有不足的地方。
 
除非,某一次的杀俘是为了进行震慑敌军,逼迫投降。围三缺一嘛,总要给对方造成压力的同时,留有一条活路,做事太绝,容易四面楚歌。
 
2. 对人才态度。整篇史记看下来,会发现项羽身边有贤才。范增老儿不错,陈平和韩信也曾在项羽麾下干活。
 
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韩信如果为项羽所用,两人会形成多大的能量?
 
其实,这个假设真的只能是假设。以项羽对范增的态度,和他平时的行动,韩信也好,陈平也罢,甚至张良那种,不一定能在项羽麾下发光发热。
 
原因很简单,项羽对这类人才的效用是“不屑”的。他相信的,只有手中的长戟和江东子弟。
 
居于一隅之地时,这种念头无伤大雅;放到大副本,就会出现战略方向欠缺,战术方面遗漏,功亏一篑。
 
3. 分蛋糕分不清楚。攻下关中,鸿门宴结束,项羽进行诸侯分封。应该说,这没问题。及时进行诺言兑现,容易提升忠诚度。大家拼死拼活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享受享受吗?
 
可是,蛋糕分配时出现了较多问题:什么人该分,什么人不该分,什么人该多分,什么该少分,这个哲学问题,比战争复杂多了。
 
我怀疑,那时范增应该也提出过一些建议,没有被采纳。
 
越过诸侯王,分封别人的下属;把原属于别人的地盘一分为三,而且分封时故意恶心人。这种行为,不是分蛋糕,而是喂翔啊。
 
当然了,分蛋糕本来就很难,这可以理解。但对各诸侯的实力、关系网的调查,项羽可能并没有关注,原因同上。搞出个一弱一强做邻居,这不是送菜吗?
 
后来不等刘邦跳起来,北边自己就先乱了。才会出现项羽攻城阳,被五国联军偷家。
 
蛋糕分配的时候,个人的小体会是,拉拢一派,孤立一派,打压一派。如果要打压,那就给拉拢派进行注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那么猛。
 
4. 对义帝的态度,将格局打开。汉献帝作为“亡国之君”,结果算是不错。曹操刚死,曹丕就“被禅位”。汉献帝好歹还混了个安乐侯;刘禅也是如此。
 
亡国之君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身份。稍微有点格局的接任者,对待这类人,必须要表现出胸怀。如果你不能给人家体面,那你自己可能就不体面。
 
因为这类人,就是充当一个吉祥物。理论上来说,亡国之君要逆袭,是不可能的。没有几乎。
 
但是,做吉祥物可以给天下臣民展现一个态度:看,大哥我多么仁德。曾经的敌方大佬,现在我好吃好喝供养着。那些曾经和我做对的,赶紧投降吧,荣华富贵绝对少不了!
 
项羽大佬就没按套路出牌。分封诸侯之后,刚刚让楚怀王当上义帝,就指使另外两位新封诸侯王,去搞死义帝。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禁捂脸:这种事,你特么悄悄做啊,而且找绝对的亲信啊!比如那项庄,范增之类的嘛。搞出点意外也可以嘛,或者接到彭城,囚禁起来,等上三四个月,顺利“禅位”。
 
面子,里子不都有了吗?
 
唉……看看项羽死的时候,被拆分成五块,刘邦哭得辣么伤心,分封项氏族人为侯,这一下就把天下的民心狠狠收了一波。格局啊格局!
 
 
 
结语
 
如果对项羽进行总结,就是千年以来值得称道的英雄豪杰。属于典型的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看。
 
因为这哥们的小性子确实有点重,绝对的个人勇武信奉者。其他人?呵呵。
 
这种人,能够在那种乱世奋起,不得不承认其能力无双。同时,单一的技能点太满,能够进行短暂性的快速发育,到后期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这时的棋盘太大了,一个人就没法下。可惜可叹,虞兮虞兮奈若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败亡于“天下强汉”之手,西楚霸王并不冤枉
横行天下败强秦——西楚霸王的近卫军
一战击溃了己方18倍的对手数量, 斩杀20万人, 他是如何做到的
楚汉诸侯第二十三篇·诸侯领袖·西楚霸王项羽
楚汉之争时,楚国在汉国的东面,为何叫西楚呢?
汉军成功出川后,刘邦骄傲自满,再一次证明自己军事能力的拙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