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成语今日析--不饮盗泉

不饮盗泉


抄喷学说:咱是做不到。

据说网上一个题很有名:妈妈和老婆同时掉进河里,你要先救谁?

有人就说:这本来就是个没有人性的问题,忽视概率的问题,故意用这个问题来撕裂道德,故意制造对立, 这个问题的阴险之处不在先救谁的道德争论上,而是借着这个争论故意把大家没有意识到的本能情感人为地制造出二选其一而放大了变成了有意识有抉择的驳论.这个问题的阴险目的不是考验道德的抉择,而是通过争论来败坏道德,践踏人性。


但据说许多人“乐意”回答,于是有个比较好的答案:谁近先救谁。

终于等到了2012年的7月,有个现实版的,肥东县圩埂村郭姓男子,结果很幸运,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能人(这些人用不到正道上)出了个变态的问题:如果你妈和你老婆受到诅咒、交换身体、而且唯一破解的方法就是你与她们其中一个OOXX20次、你是会选择有着你妈思想的老婆、还是老婆思想的你妈呢?

孔子为什么不饮盗泉水呢?恶其名也!他不看结果(可以使他不渴),而重自己的名声。

现在的我们已不知道他有多渴,说句调皮话:那还是他不渴。不过我们从另一个他的典故“在陈绝粮”可见一般:见大家不高兴,就做思想工作,关键时候,还是精神重要,只有颜渊理解老师:夫道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如何见君子!(我们的'道’已修得好好的,却不被施行使用,这就不是我们的耻辱了,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接受怕什么,不被接受更显示出君子本色!)

到底当时是什么情况,有没有那么崇高的品质,我们就不知道了。说近的,想起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过高建群老师在他的《最后一个匈奴》写道:由于缺乏给养,许多红军士兵的背上,除了枪支以外,都背着一包路途上收购来或没收来的大烟土,用做解决粮饷时以物易物的交换品。至于说,网上流传的延安种大烟土的事情那就不好评论了。


渴真的还没到死的地步,我们现在流传并行的两件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位老兄是饿死的,这是明明白白写在《礼记》里的,后来的毛泽东还盛赞朱自清的这个高贵品质。

君子“慎独”,是个境界,所以孔子的弟子“宗圣”曾子不入胜母之闾(他认为,“胜母”之巷名是对母亲的不尊,因此不从“胜母”巷过路)。

热不荫恶木枝,树木还分好坏吗?泉水还分“民、盗”吗?难道是《三国演义》中孔明征南蛮,有哑泉、安乐泉吗?不过有人也算是考证,说:哑水是一种含铜盐的泉水,即硫酸铜(胆矾)的水溶液,饮用后会使人恶心、呕吐、腹泻,言语不清,直至虚脱、痉挛而死。解毒的简单方法是掺进大量石灰水,使与之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沉淀。安乐泉,即为碱性水,能使铜盐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

“盗泉”好像与这还不太一样,是人心中的想法,你不认为是盗泉水他就不是盗泉,你不认为是嗟来之食就不是嗟来之食,就像网上有个故事: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于是我有个奇怪的想法:朱自清可以表现民族骨气,嗟来之食大可不必,因为南霁云云:将以有为也!

不过,如果从更深的层次分析我们看到,《庄子·杂篇·盗跖》中有个孔子和盗跖辩论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姑且勿论,)有一点是真的,就是两者之间都有一个“盗” 字(一个是真“盗”,一个是假“盗”而已),按照孔子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的思想,恐怕已经表现出来。


普京有个回答:如果有人决定去死,是救不了的。俄罗斯愿意帮助处境艰难的他国元首,前提是他们自己愿意接受帮助。

长谷川如是闲说: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

实在是太聪明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中值得深思的十个问题 -
典故(14)盗泉
中华典故:孔子不饮盗泉之水
不迁怒,不贰过
白云山上九龙泉的由来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