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新成语故事--拨乱反正

兵败乌江的项王自杀,已经没人能阻挡刘邦统一全国的步伐了。

汉山一役,击败赤眉,奠定东汉基石,汉王朝再次不可逆转的复兴了。

拨乱反正。

《汉书·礼乐志》说: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再说: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兴辟雍,因以篡位,海内畔之。世祖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

想起来鲁迅的话: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滑,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又想起《史记》中说: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连自己人都这么不讲“文明”和“规矩”。

也需要拨乱反正。

于是我们知道有个叫叔孙通的人应运而生。

怎样磕头和颂圣。

汉朝虽然建立了,叔孙通厘定的规则使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

所以从“大丈夫当如是也”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从“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到“我能做到这些”,王朝要走向正规,人必须首先这样。

但灭掉异性王分封同性王同样招致了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更有一个叫董仲舒的人。

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太切合当时的政治了。

孔子应该学叔孙通,也会象董仲舒一样被贴上强烈的标签。但也正因为如此,孔子就是孔子,世间没有第二个。

从此历代的皇帝们把老百姓训的服服帖帖:怎样服役,怎样纳粮,

拨乱反正后就慢慢忘了曾经是怎样乱的。

于是从“正”到乱,下一个轮回又开始了。

继续拨乱反正。

《不被理解的教员》中写道:发现各个部门除了已经有人之外还有点似曾相识,揉揉眼睛一看,怎么这些机关单位跟老子闹革命推翻的那些东东差不多呢?

又继续写道:他们夺取的权利,就是从当初权利经营者手中夺取的,如果他们转头经营权利的话,立刻就会成为被夺权的对象,进入了——权利经营——的死角。

题外话:孔子兴学,千古流芳,王莽兴建学校是为了迷惑,这史学家真会说,好歹失败了,所以人家也算“秉笔直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益视频课《孔子那些事儿》第26讲(好知识收藏给孩子,分享给朋友)
成语:如释重负
论语:莫我知也夫(14-35)
叔孙毁仲尼
孔子生平简介【11——14岁】
10.无所言说,无所作为,像大海一样,才能兼收并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