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努力也可以!| 注意!你的上进心可能正在杀死你


 
于是开始加入他们,参加不完的演讲活动,天天打卡学习英语,加入早起群。
 
一天24小时,除了可怜的休息时间,其他的时间被塞得满满的。感觉应该比之前什么都不做时更充实了吧?
 
但是,为什么更加焦虑了?为什么更加不知所措?甚至脾气越来越暴躁?
 
然后我们会听到一句话,“当你焦虑难受时,请继续保持,因为你正在成长。
 
可是为什么我们在“成长”时,更加肥胖了、身体更差了、开始睡不着了?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都面临着失眠、肥胖症、长期疲劳等健康问题。
 
很多时候,这些健康问题都是由于盲目努力造成的心理落差而产生焦虑感所造成的。
 
他们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们始终是被一种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落后,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所驱使着。
 
这些人的“上进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恐惧,并通过一些不健康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这就是你的“上进心”“杀人”的由来。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具体可能会表现为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等症状,发作性或持续性地出现莫名其妙的害怕、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这种异常焦虑,属精神病的一种表现,那么造成焦虑症的因素有哪些呢?


原因一:
对于引起焦虑症原因也表现在神经质人格,这类人的心理素质较低,一触即发,对任何抚慰均敏感。举个例子:同事们又在窃窃私语,是不是在说我呢?我是不是又做错什么了?
 
原因二:
性格特征,自信心不足、胆小,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举个例子:要上台演讲了,我要是讲不好,大家会看不起我的,要影响工作了,怎么办,怎么办……
 
原因三:
环境诱因在众多诱发焦虑症的原因中最大因素就是环境。令人感到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都有可能诱发焦虑症。举个例子:业绩又没达标,KPI总是完不成,来单位5年了,这次升职又没我……
 


原因四:
遗传因素,在焦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原因五:
工作、生活健康方面均追求完美化,就十分遗憾,稍不如意。心烦意乱,长吁短叹,老担心出问题,惶惶不可终日。举个例子:要不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就算加班加点我也一定完成今天的项目。
 


而如何降低焦虑感,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类办法,减少即时满足感。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获得即时的满足感,这会增加我们的焦虑。要延缓或减少这种满足感的获得。
 
什么是即时满足感呢?比如当你饿的时候,可以试着不马上进食,培养耐性。
 
还可以在睡觉前拿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停止使用电脑、智能手机这样的东西。尝试放空自己,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地待上一会儿。
 
限制感官受到的刺激。比如每次吃饭的时候,不要分神看电视,只启动味觉和嗅觉系统。这样能让我们全神贯注,学会在感官刺激较少的情况下,获得满足。
 

 

第二类办法是,接受不完美。完美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如果我们总是期待完美,就会在现实中获得挫败感,产生焦虑。(这也是为什么处女座经常焦虑的原因,她们太追求完美啦)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同时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上班时不要强迫自己一定完成所有的工作,(要合理制定工作安排)减少对外界奖励和荣誉的依赖性,不是只有上级或者同事夸赞你时你才是优秀的。
 


可以偶尔拿出一点时间,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让自己放松下来。做一些你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接下来拓展我们的心理舒适区。
 
我们可以尝试去吃不喜欢吃的食物,听不感兴趣的音乐,或者读一本挑战自己观念的书,这些不完美的事物会让我们有点不爽,但它们就像在锻炼我们的肌肉一样,通过一点辛苦的体验,使我们变得更强壮。拓展我们的心理舒适区,使激怒我们的外界因素越来越少。(但要注意根据自己的承受范围来适度训练,不要一次性尝试太多造成焦虑情绪哦)


第三类办法,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可预测的情形中,我们会获得舒适感,而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建立可预测的生活模式。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时间表,规范生活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尝试放慢生活速度,使自己经常能得到片刻的休息,比如睡前听放松身心的 CD,比如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锻炼等等。
 
而缓解焦虑的过程,最重要的是直面焦虑与不适感,使它们与安全感共存。我们可以通过三类办法来进行尝试:第一是接受减少对即时满足感的需求,第二是学会接受不完美,第三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
 


希望你不再紧缩自我,你一直害怕,认为如果不努力了就会失去一切,但有时抓得越紧,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可能会流失得越快。
 
所以,比起拼命的试图要做些什么,也许学会不做什么才更加重要。


作者 | 橙   子

编辑 | 徐佳茜

策划 | 吴乐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产生焦虑症的六大原因
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 心理学之家
春天易患哪些“心”病
失眠多是心理原因所致
【心理学科】为什么「焦虑」的总是你?这六点原因告诉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