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塑大脑链接——生活的本质
认知戒色

  一、为什么总是破戒

  习惯是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代替。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让大家浏览几组图片,感受一下!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样的图片,心情是怎么样的?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说明很多人认识到这个行为对我们的身体会造成一些影响之后,就会特别着急的想要看到成果。

  我们理解这种焦急的心理状态,

  但是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都知道这是没有用的。

  因为仅仅只了解它的危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大脑连接,是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的。

  我给大家画一张图,大家可以去直观的感受为什么你总是激活SY的那一条神经回路。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张图。

  第一个方框指的就是身体的感官细胞群,视觉、嗅觉、听觉等等,它们根据我们受到的刺激和以往的经验形成了暗示。

  比如抖音上的某些擦边诱惑的视频,它是通过你的视觉细胞群,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你的动机系统,并且激活它-原始欲望,然后,你就会进行SY或者其他类似行为。

  然后因为心智的不成熟,会经常重复这样的行为,逐渐地对暗示会特别敏感。

  还有独处时很自发带来的那种微妙的感觉,家里没有人,就会很想,是整个感官细胞群,通过你以往的一些习惯或者经验,然后做出的一种判断。

  还有某些恋X癖、某些香味、一些扎眼的词汇等等,通过不同的感官细胞群与你负责交配的动机系统建立了联系。

  当你在碰到这些场景或者词汇时,你的大脑反应是十分迅速的,立马传给了动机系统,动机系统开始分泌多巴胺,然后产生渴望。

  只有当你的多巴胺被转运体接收之后,暂时的渴望才会消失。

  也就是说,当你发现自己存在浏览网络色情以及SY频率过高时,你要改变的是上面的那些神经回路,而不是单纯地抄写一些jiese「戒色」文章了解它的危害。

  我们无法切掉这些神经回路,因为它已经成为生理学上的物质基础。不可能通过所谓的了解危害和意志而改变。

  所以当你整天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神经回路的模式下,不管是在手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会有很大的概率触碰到这些条神经回路中的暗示(也就是第一个框里面对应的感官细胞群),从而激发整个神经回路!

  因为你的眼睛在不停的看,你的手指也在不断的滑动你的手机屏幕。

  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埋下的暗示比我举例的要多一些,这些暗示不知不觉就让你血脉喷张了!

  导致你又一次戒瘾失败!

  所以当你的大脑神经回路总是可以接触或者感受到这些东西,那就说明你应该优化你的整个大脑神经网络,调整权重!

  应该想办法创造出更多有利于你身心健康的神经回路。

  就像下面这张图一样。


  (自己手画的,画的不太好,请多担待!)

  那些红颜色的就代表好的暗示,让它们与你的动机系统联系起来,让黑色不好的暗示慢慢地淡化。

  你只有让一些好的习惯,比如看书、写作、工作、运动、学习等这些行为与你的动机系统创造联系,才有真正改变的可能。

  让这些好的行为充斥着你的生活系统,创造出暗示,比如一看到书,就想看一会,一看到篮球场,就想去打一会,等等。

  只有这样的话,你才会慢慢好起来,才会真正的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上面,而忘却这些不好的习惯。

  所以我们需要去调整大脑神经网络!改变习惯!

  我所说改变的习惯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习惯,还有思维上的习惯!


  二、与时间为朋友

  很多青少年,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心中急于想改变这个不好的习惯,开始走向极端。

  第一组图片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想一口气吃一个胖子。想把自己存在时间不算短的一个习惯,立马改掉!

  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让自己心生焦虑,慢慢沉沦下去。所以大家需要改变的第一个思维习惯就是:与时间做朋友,在心态上千万不要着急。

  具体需要多长的时间才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习惯体系,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是不同,大家要对时间有耐心!。

  对于行为习惯来说,先去培养一个小习惯开始。在认知上面也一定要明确:你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更不要苛责自己,这只不过就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而已。


  三、系统优化

  一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它的根源往往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背后的系统。

  很多时候问题出现并不是问题本身的事情,而是我们的生活系统的一个表现形式和结果。

  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我们的系统进行整体的分析,找出它现有的不足,想办法去修补这些不足,使它变得更加完美。

  很多时候太在意天数反而不利于我们去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因为它并没有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把问题简单化、平面化,让你产生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错觉!

  很多时候这就是天数对我们的意义。

  就比如说很多人在正气上说要停止这个不良习惯30天,但是即使你用所谓的意志力完成了这30天,那又怎么样呢?如果你的生活系统不改变,那30天之后该怎么样还会怎么样。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去改变和优化这个系统,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着眼于问题本身。就比如我们拿改变浏览网络色情以及SY这个不好的习惯来讲,是什么造成了这个问题呢?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了,第一个就是网络大环境就是这样,很多心智还不成熟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个就是它是我们作为人用于种群学习(交配)的一种原始行为,天生自带的。这两个原因一结合起来,就导致我们在闲暇时或者受到刺激时总是想要去进行这个行为。

  但是有些人就不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他们也是人,他们也生活在这个环境下,那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因为不受这个坏习惯困扰的人,他们总是每天有很多事情做,他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奖赏,满足欲望。

  他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有些人空余时间在看书,因为他在书中可以满足自己的一种底层欲望-好奇心。

  还有些人,是为了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得到奖赏,他们把每一天的工作整理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有些人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空余时间也在不断地复盘和反思自己白天哪里做的不好,应该如何去改进,他在这个复盘反思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奖赏。

  等等,还有很多不同的例子!他们都是不由自主的去做这些事情的。他们不是不想刷抖音、快手,是因为有更快乐的事情,更有成就的事情要他们去做。

  说不好听一点,他们也上瘾,只不过他们上的是对他们身心健康有利的行为的瘾!

  所以我们应该也让我们的生活体系往健康的方向去倾斜。

  那该如何去改变呢?

  就是找出我们生活体系中最薄弱的那个环节,阻力最小的那个环节,我们最能改变的那个环节。

  因为我们的生活体系很顽固,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我们需要慢慢微调。

  举一个例子,我本人喜欢看书,看各种类型的书,我每天基本上都会看会书,但是我很明显的感受到我看书,并没有强迫自己,而是非常自然的一个过程。

  但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还没有这个习惯,我是通过半年的时间慢慢培养出来的。一开始看书就是带着问题去看书的,因为我本人在当时给了自己一个标签,就是讨好型人格。

  但是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个便签,我就去知乎上搜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书。当时就搜到了一本《被讨厌的勇气》,我就在微信读书上去读了这本书,然后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当时我就给自己一个小目标,就是每天打开微信读书看一会儿,不规定到底看多少。

  (慢慢调整)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去找书,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当时也是对成瘾机理比较感兴趣,很想搞清楚控制我们行为习惯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就找到了一些《重塑大脑,重塑人生》、《寻找爽点》、《浅薄》、《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等等的书籍。

  看这些书时,不能说如痴如醉,只不过正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从慢慢调整的过程中,慢慢得到了正向反馈),也让我知道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这也是我们内心的原始欲望。

  过程中也有很多次找到的书是看不下去的,但是我没有逼自己,我看不下去我就找别的书籍。

  然后就结合自身,遇到与自己有共鸣的地方就会很兴奋,不知不觉就会找点新书看。也就开始不断循环这个过程,而且愈演愈烈,开始学习如何整理笔记、如何与人交往等等,对于知识有了一种欲望。

  我也关注了一些up主,他们的一些观点总是能让我震撼还有激动,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去看他们的视频,去总结去整理。然后结合书籍,结合自己本身,慢慢地能够看透一些事情的本质。

  空余时间都在干这些事情了,而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慢慢地也就淡化和忘却了。就是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不知不觉生活确实整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未来也有了不错的期望。

  我以上所说的,并不个例,我是不会拿一些特例来讲的,这些东西是被证明和应用过的。

  所以我把它分享出来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也可以越来越好。

  特别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改变习惯一定不是诉诸自律,而是从动力-阻力模型入手,用极轻微、无门槛的行为,去调整你的认知,让你从中收获到快感,在藉由这种快感,从内部推动你自己,去不断保持它、践行它、内化成你的习惯。


  欢迎微信公众号「觉醒少年说」,陆续会发布更多精彩文章!

2021-11-22

1190 45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读书的习惯?-驯象人的回答
寻求快乐,逃避痛苦,大脑是如何做到的?
开卷有益:《情商(实践版)》读书笔记(2017
大脑如何平衡快乐与痛苦
Neuron:聚焦腹侧苍白球,冷泉港李波团队揭秘大脑平衡压力和疼痛的新机制
AAAA认识多巴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