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习作】家乡的风俗1

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习作要点:

1.本次习作主要是写自己家乡的风俗,可以写家乡的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家乡独具特色的饮食、服饰、建筑、礼仪和民间工艺等传统风俗。

2.习作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学会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各异,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几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的风情。

学生习作

   葬礼                                                       

黄雨微

在我的老家,有很多不一样的风俗。举办葬礼的风俗更是与众不同。听爸爸对妈妈说,为逝去的亲人举办葬礼是希望死去的人能快乐地去“天堂”。

那年,我的奶奶去世了。我们家的亲戚朋友们都来了,大家一同坐在奶奶的遗体旁,看向奶奶。这是我们家乡的第一个风俗“看门”。大人们一边哭,一边聊着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而我们这些孩子就站在大门前,看着大门,不让外人进来。那时,我想哭,眼泪在眼眶里打滚。可是,妈妈告诉我:“如果我哭了,奶奶就会被天堂的门兵赶走”。所以,我为了让奶奶进入天堂,只能强忍住眼泪看着大门。

到了第二天凌晨,大家也停止了哭泣,安安静静的坐着陪奶奶度过人间最后的一天。而我,从人群中挤到了前面,看到了爸爸的位置,连忙跑了过去,坐在他旁边。这是我们家乡的第二个风俗“看天堂”。

表演开始了,大家都把眼睛睁大,目光看向表演台上。就连平时坐不住的我,今晚也乖乖的。我问爸爸:“爸为什么要表演呀”?“因为这样是为了让玉皇大帝开心,然后他就让奶奶住在天堂了”。

第一个节目开始了,所有的亲人站起来,面向奶奶的棺材,磕三个头,亲人们都把头朝向地面。随着主持人的说词和音乐,亲人们都哭了起来。我也大声哭啼着:“奶奶,您不要我了,您不是答应我,要看我长大吗?我现在才六岁啊!奶奶,您回来......”

第二个节目开始了,是魔术,接着第三,四个......虽然表演很好看,可我根本没看进去,一直在想奶奶。表演结束了,随着我们的掌声,伴着惊天动地的爆竹声,奶奶去了“天堂”。

隆重的节日——春节

白照南

在春节时,我爸爸、妈妈回了老家。在老家,人们的屋子都火火红红的。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堆起鞭炮,表弟表姐们在和别的小孩子子们放炮。

坐在椅子上,我问弟弟春节是从何而来。弟弟骄傲地说:“在很久以前的某年某月某日,来了一只怪兽。它在过年时分出河吃人,于是,它就叫“年”。为了干掉年,一位老神仙来到人间,用红纸、鞭炮赶跑了年,于是,人们年年如此,以求庇护”。

每年过春节最开心的事就莫过于领压岁钱了。压岁钱可能多可能少。但不管多少,领到压岁钱的孩子都很开心。当然,我们小孩子喜欢争强好胜,总拿钱的张数来比。其实,压岁钱在古代又叫“压胜钱”。“压胜钱”在古代是花不得的,那钱是代表着长辈的祝福的。

领了压岁钱,心里和手都想放鞭炮玩儿。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大人许不许,我们都要放。冲天炮是我最爱。每次一点火,它总带着呼啸声掠过头顶,在一定高度直接爆炸,总让我以为打中了一架飞机。

吃年夜饭必不可少。看着菜,哇!五彩斑谰,香气足飘十里。看了一会儿就有一阵冲动,我与表兄姐们有了默契——开吃!吃起来可是十分的棒。不但棒,还有一些寓意如年年有余(鱼)等。美食品种很多,红烧鲤鱼、腊肉汤、鸡蛋、糕点、肉类、水果、蔬菜等等等等。

最好的在后头哩。本想睡个好觉,却咱都睡不了,因为外面声音太大了。鞭炮声、人喊声、狂吠声结合在一起,热闹非凡,人们呼朋唤友,一起观看,有的还专门带了手机、相机拍照哩。烟花样式也多,有花朵、有星星、有红的,有半青不青的,我不禁吟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在火炮声中,我睡着了。梦中,我自己玩起了火炮。

春节

袁子涵

“爆竹声中一声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春节又来了,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放着鞭炮。我最喜欢放鞭炮了,每次过春节我都会放鞭炮,今年也不例外。

我喜欢玩鞭炮,春节自然也不放过放鞭炮的机会。每次春节人们都会买鞭炮到外面去玩。不仅我们小孩放,大人也放。有一次我问妈妈,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妈妈问答我说:“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一个叫年的怪物。它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捣乱,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红色和鞭炮的声音,所以春节要放鞭炮。”我听完恍然大悟。

我又去放鞭炮了,我拿着打火机和烟花,先把烟花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用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燃它。只见烟花上面的引线迅速缩短。我赶紧跑远,在远处看着那烟花在天空绽放哇!”我兴奋地叫道,“爸爸妈妈你们快看!我放的烟花像不像一只兔子”!“宝贝,你看,我放的烟花也很美呢!像不像一只大老虎!”但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没过一会儿烟花就消灭不见了。

放完烟花,我们又吃年夜饭,桌上的饭菜种类可真多,终地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们终于开始吃饭了,全家人都陶醉在快乐中。

我真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我可以放鞭炮,可以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哪怕是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能回来和家人团聚。

感人的清明节

张欣苒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众多节日里,清明节是一个最特殊的节日。

在清明节里,我和一家人到乡下扫墓。我们看到山上也有许多的墓,无论是王家的、李家的、赵家的、吴家的,都有他们的子女来扫墓。看着外公的墓,我眼泪情不自禁掉落下来。当外公在世的时候,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让给我,如今,外公走了,我该如何报答他呢?妈妈对我说:“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快乐进步,不让外公担心就可以了,外公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度看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我们找到一片空地,那里有许多人放风筝,我也拿出了属于我的风筝,迎着风,愉快地放着风筝。我问爸爸为什么放风筝有没有特殊的意义,爸爸告诉我,放风筝的寓意是把晦气全部放走。

早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美味的青团,我问妈妈:“能不能给我讲一个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妈妈告诉我说:从前有一个人在野外,什么也没有,十分饥饿,他的随从便咬着牙,把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他吃。后来那个人当了君主,却忘了那个随从的功劳,当有人提醒他时,他决定去寻找恩人。他四处打听,最后听说那个随从带着母亲往山去住了,可是山这么大,怎么寻找呢?有一个士兵给他出了主意,只要把山上的三面都点起火,那个随从一定会从山的另一面出来。大火连烧三天,随从仍然没有走出来,再派人进去查找时,发现随从已经死了。他十分后悔,便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还下令这一天只吃生食。

原来清明节不仅只有习俗,习俗背后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的风俗_刘淑垚
过年作文
学生读写 | “家乡的风俗”佳作点评第四期(第15期)
家乡的风俗(一)——压岁钱
原创:中国春节风俗调查研究
关于中国春节习俗现状的观察和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