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恶之教典》作者倾囊相授写作要点,手不释卷是写作的黄金标准
相信喜欢看日剧的朋友们大部分都知道《恶之教典》这部电影。电影中,胡搅蛮缠的学生家长、不听话的高中生以及行为不端的老师,似乎都昭示着一种黑色的基调。
当主角莲实圣司出现时,会以为这个学生眼中的好老师能打败这些“恶”。然而跌眼镜的是最终他进行了一场屠杀。这样的反差感,带来反应更多是“啊,怎么会这样”、“居然是这样”的叹息。
作者贵志祐介在《如何让读者手不释卷》中揭晓了他的创作秘诀。对于莲实圣司,作者依据一个受欢迎的好老师为原型,仅仅抽取出“共情”这要素,就塑造了一个反社会人格者。你能想到一个角色的塑造居然如此简单吗?
在创作《青之炎》这本青少年题材时,作者想如果剧情不是由警察侦探来发现,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所以现在写小说都这么容易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好好看看《如何让读者手不释卷》。作者不断传达一个信息:手不释卷是小说的标准。而我认为它也是新媒体写作的黄金标准,甚至是所有写作的黄金标准。

 
01

一切以“有趣”为出发


虽然这是一本告诉你怎么写小说的书,但写作这件事并不是界限分明的。写新闻稿、写销售文案、写小说、写人物纪实,都在写,写的都是事,这就是它们的本质。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写“事”的方式有所区别。抛去这样的区别,我们可以剥离出它们手法上相通的模式,运用到自己的题材上。
贵志祐介认为一本娱乐型小说追求的就是有趣。一切创作活动都要为这个目的服务。有趣是出发点,也是终点。新媒体写作需要吸引读者的目光,读者第一眼为什么会被吸引?不就是有趣吗?这是第一个相通点。
 
第二个相通点是灵感与素材。小说不是水中浮萍,无根无源。一个没有现实基础的故事,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吸引力。我们不会对不熟悉的事物产生兴趣和代入感。更何况,人类的创造都依据现实元素进行,还没有脱离这些的创造出现过。
贵志祐介专门收集灵感和素材,这不就是新媒体人用的素材库吗?作者更细分了素材和灵感两个模块。
收集灵感、素材后,不要急于下笔,要让它们沉淀发酵。过段时间再看时,就会突然意识到当初觉得“有趣”的灵感不有趣了;也可能会觉得这个灵感和另一个灵感组合起来会不错的样子。
 
新媒体写作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法。所有的素材你想到别人也能想到,那么你到底怎么用才能写出“有趣”呢?时间沉淀和组合联想。
如果你说新媒体写作更注重时效性,等不得。那你可能还没有领会作者灵感采集库的作用。灵感采集库不断丰富不断增加,就是为了突来的时效性服务。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灵感时,你会对周遭发生的事情更敏感,随时组合着不同的灵感,这样的敏锐性会害怕时效问题?
当我们找到一个“有趣”的灵感时,就要写下大纲了。大纲这东西,凡是写作都逃不掉。大纲形式千变万化,用你自己习惯的就好。至于大纲的繁简程度,作者说越细越好,这样添加细节更便捷。
 
第四个相通点是真实感。贵志祐介写每一部小说都会实地考察。每个故事背景发生地有怎样的风貌,能如何与故事融合。每个角色生活环境是如何的,会不会影响角色的行动。社会文化风土人情都要细致考察。只有参照实际写出的内容才能贴近读者,让他们感觉真实,让他们有代入感,进而感受故事持续的吸引力——有趣。
新媒体写作该怎么解决这问题?难道去考察?恐怕不太实际。而且新媒体写作其实没有作者的标准那么高。在新媒体写作中,真实意味着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情形,同时意味着细节上的错误不能发生,需要多通过其他信息渠道去验证。
 

02

有趣还要易读,手不释卷才可能

解决了“有趣”这个问题,就要解决读者阅读体验的问题。只有让读者有良好的阅读体验,手不释卷才成为可能。
贵志祐介的解决办法是掌握故事的节奏感,通过对段落分开、长句断开、长短句组合的方式,形成一种阅读节奏。在情节上,不过多赘述,紧凑情节。阅读节奏和情节节奏带动整个故事节奏。
节奏感的把控在新媒体写作上也是一个重头戏。节奏拖沓,读者没看多少就关闭页面了。节奏太快,读者看不明白。这是“易读性”的敌人,作者专门强调要消灭它——不能让读者疑惑,也不能让读者别扭。
 
节奏感这个技能怎么来呢?
作者鼓励多读佳作,不鼓励模仿写作。多读佳作,是为了学习别人的节奏技巧,汲取可以运用的部分。模仿写作却很难有所突破,因为模仿没法发现自己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不断推敲自己的文字,推敲出自己的问题。
这一点可能和市面大部分写作课说得不太一样,那些课程会鼓励从模仿开始去写作。如果按照作者的观点,这样既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认为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还是少模仿,佳作的意义在于技巧手法的学习,遣词造句这东西需要个人特色,是个磨砺的过程。
通过推敲掌握节奏感,不过每一次写作仍然离不开修改这个步骤。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一气呵成的。这个硬道理不用多说,写作人都知道。
这些步骤后,我们就有了一篇“有趣”易读的故事了。至于新媒体人要加料加知识,那都是根据文体类型自行掌握,就和作者如何塑造角色、故事线一样。
 

03

结语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能把学到的知识点拓展到更宽广的领域里。《如何让读者手不释卷》这本书的价值,算是被我挖掘透了。
它说的是小说写作,我看的是整个写作能通用的内容。其中如何创立角色、故事线、结局技巧,通过作者详细的自我案例解读,都是可以运用到其他写作体裁上的。
最后附上目录,想要写好故事的,那就拿来看一看吧。
 
 
 
【文/云玖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成熟小说家的写作品质
脑洞小?文笔差?揭秘10W+文案达人的写作逻辑
25岁后,请一定要逼自己学会这个技能
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章?
从素材角度来看,《从零开始创意写作》对写书评有哪些启发
《季羡林谈写作》:你和大师之间还差这一本书的距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