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习医生倒计时 | No.32 小小的急诊,大大的无奈

 诊间窗台的螳螂

实习医生倒计时第32周:小小的急诊,大大的无奈

最好的与最坏的,都发生在急诊。

急诊初印象

如果对医疗纪录片感兴趣的话,那么对急诊的初印象一定会有东方卫视的《急诊室故事》。

我对纪录片不感兴趣,所以我对急诊的认识只限于几次急诊挂号看病。

在急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你总会看到最好的与最坏的,世道炎凉与人间温暖都会在这里发生。

在病房实习期间,早晨交班结束一班偶尔会汇报晚上急诊请的会诊。

对于多数人来说,急诊会诊并不是令人开心的事情。每个医生都希望晚上能平安,病区无事,急诊无扰。

并不是每个夜晚都能遂人愿。

我扫过一眼急诊内科主班的Call机,不同于我之前见到的Call机。在桌面显眼的地方,都保存着各科室号码,这样就不用查号码,于是便更快,更方便。

急诊的老师们是按照三班倒排班,学生只需要选择早班与中班,也就是早上7点半到下午3点与下午3点半到晚上10点半这两个时间段。

相对于辛苦的主班老师,学生的工作显得更为轻松,量血压、测毛糖以及跑腿和与病人打交道。

实习生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早班与中班连着或许能更好地看疾病发展及转归的过程。

急诊也需要负责“床位病人”,甚至比病房还辛苦。急诊主班主要负责留院观察的病人,俗称“留观”。

“留观”的病人往往是由于疾病情况比较严重,在院外极易发生意外,严重甚至突然的死亡,但是又无法住院。

他们在输液室或坐着,或躺在床上,等待着次日空的床位,或是身体状况好些出院。

“留观”的病人数并不会像病房有床位数目的限制,所以可以说没有上限,这就意味着内科主班身上的担子更重。

早班的风格是给每个病人开当天的医嘱,包括输液以及检查,基本上用三个小时才能处理完留观的病人,然后就是在诊间接待病人,直至下班。

中班的风格是核查当天检查的各项结果,在根据病人的情况更改医嘱,该请会诊的请会诊,基本也是要忙碌到六七点,然后在诊室接待病人。

在急诊内科的实习,更多的时候我是旁观者,看着眼前一切发生,却很难做些什么。

最坏的与最好的

在急诊这百来平方米的地方,最坏的与最好的都会发生在你眼前。

我旁观的最年轻的病人是29岁,他坐在轮椅上,被家人推进诊室。他是个老病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他这次来是输预约的血小板。

他父亲拿着当天血常规的报告冲进诊间,急急忙忙地问一声“为什么报告上的结果这么少?”

报告备注着“血细胞数目过少,无法检测”。

正常人白细胞下限是4,而他却只有0.58,数目少到仪器已经无法分辨出白细胞的类型。

报告单上血色素只有4.8g,已经是重度贫血。

他的血小板只有2,血小板的正常下限是85,意味着他很有可能随时因为内脏出血离开人世。

而这就是他现在身体的真实情况,残酷到不能残酷。

当天除去预约好的血小板,还临时给他申请照光去白红细胞,但是后者并不能保证有。

后来主班告诉我,在急诊有很多这样的病人,靠着定期输血小板维持生命。

29岁的年纪,只比我大四岁,所经历却完全不一样。当我还在苦恼生活为什么如此难过的时候,谁有能给他努力奋斗的机会?

我头次见家属指挥医生开处方,也是“留观”的老病人。

母亲肝硬化晚期,躺在输液室,每天只是补些电解质、葡萄糖。

家属会核对医生开的补液,对比前天医生的医嘱,要求补上维生素这些。

即便医生解释多开的维生素对于病情基本没有帮助,他也不愿意接受。

我总常看到那个身材略胖的家属,她父亲是有糖尿病的盲人。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争争吵吵。

他的病历本压在最下面,也没有吵着说“我有急事,医生帮我先看”,而是安静地在旁边等待着。

直至将父亲的事情安排的妥当,才将疲倦的母亲送回宾馆。

那天,她对我说的最多一句便是:

“希望医生关注有没有空的床位,毕竟老人家是盲人,护理起来不方便”。

而我也在留心如何有空床,最后也没能有机会让他父亲舒服躺着。

输液室中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念头,充满着“主观能动”的人不少见

可我却是连别人插队最多只敢小声念叨的人,我同情和我一样的人。

绝路

我至今还记得在肝胆外科,我问老师的那个问题:

“急诊如果遇到急性阑尾炎的病人,但是他肝功能child分级高,肝储备功能差,那我是手术还是不手术?”

那个问题现在看来真的是个极蠢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给我思维打开了扇大门。

病人需要手术,但是同时又有手术禁忌症,那么究竟是手术还是不手术?

没有想到这个选择会发生在眼下。

123床最初是由于血液病来的医院,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都低于正常值,血小板他却只有10。

我值班的当天,他即便是吸氧,氧饱和度都会跌破90%,吸着氧做检查,氧饱和都跌倒70%左右。

晚上患者主诉肚子疼,腹部体征明显,CT检查提示腹腔游离气体。

他遇上最坏的情况,消化道穿孔,需要急诊手术。可是他基础条件太差,不具备手术条件。

外科会诊的意见是“考虑消化道穿孔,需剖腹探查,但患者有手术禁忌,暂不考虑手术”

病人需要手术,但是同时又有手术禁忌症,那么究竟是手术还是不手术?

这对于他来说,已经走上了绝路,死胡同。

说明情况后,患者本人拒绝手术,家属也同意。

但医生们都知道,这样的穿孔,不可能自行修复好的,绝路依旧还是绝路。

没有结局的故事

急诊的忙碌让你没有时间停下来去看故事的结局。

比如那个消化道穿孔的病人被送到抢救室后究竟还发生了什么?

比如那个检验室门口两位保安押解的带着手铐脚镣的究竟是医闹被抓,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比如那个输液室被发现点头呼吸、急性心衰,无儿无女无朋友陪伴的老年男性,被送进抢救室后最终结局如何?

比如那个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男孩最终输上血了没?

比如那个腹股沟疝的青年,最终手法复位成功了没?

我都不知道。

留给我的都是一个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个急性左心衰的心梗病人怎么样了?
急诊,正有大量非急诊病人闯入
来自医生的忠告:血小板减少要注意“湿性出血”
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
上海中山医院指南: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
突然的腹痛对男人是致命的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