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贬义词“弹冠相庆”故事主角却是好官好人,也是一个温情的故事

“弹冠相庆”这个成语,大家都应该学过。特别在高中语文课上,经常拿出来说,强调这个是贬义词。这个成语现在注释是:比喻一个人仕途进步了,其一伙的人也将很快得到提拔,他们互相祝贺,后引申为容坏人得意。实际上,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

王吉这个人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名,但实际上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个人。首先,就是我们前面所说“弹冠相庆”这个成语的主角。其次,他更是琅琊王氏的重要始祖。琅琊王氏追溯到东周灵王太子姬晋的后代,并且认为秦朝名将王翦为始祖,当时他和儿子王贲、孙子王离是秦国统一天下、稳定天下的功勋。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迁居到琅琊。这就是琅琊王氏的起源。但真正让这个显赫数百年家族的始祖应该就是王吉,这位西汉时期的名臣,在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做到博士、谏议大夫,是当时的名士,而且是琅琊王氏真正可以考证的始祖。后来,琅琊王氏在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七百年时间里,人才辈出,星光熠熠,对当时的政治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在东晋,一句“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琅琊王氏曾经无限辉煌。

王吉还是一位好官!王吉早年由于好学、有孝道,被推荐为官,开始为一名县官,后来进入昌邑王府担任中尉,在汉宣帝时期担任谏大夫。他为官有两个特点:一是敢于直谏。他在昌邑王府时候,当时的昌邑王刘贺荒淫贪杯,游猎无度,政事不修,劳役繁重,百姓怨声载道,王吉曾力谏刘贺,可惜未能被采纳。汉昭帝死后,霍光等人拥立刘贺为皇帝。王吉作为刘贺身边的人,他多次规劝刘贺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尊重朝廷大臣,慎言慎行,但仍被刘贺接纳。因此,刘贺在位仅27天就被废黜,在昌邑王府的下属绝大部分受牵连被处死或下狱,只有王吉与郎中令龚遂因屡次进谏,幸得免死。正是由于他的敢于谏言,汉宣帝先是将他提拔为益州刺史,不久又因病辞官,又起用他为博士、谏大夫。王吉十分爱岗敬业,就针对时弊上疏劝宣帝选贤任能,废除贵族权利,并提倡俭朴,爱惜财力,严格吏治。而且,他是中国最早晚婚和优生优育的提议者,认为“夫妇,人伦之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多夭。”可以说,这还是很有超前的眼光,放在今天还是很适合。二是清廉。后来,正是由于他的刚正不阿,敢于进谏,但很多意见都有一定超前性,而且提得很直接,很爱面子的汉宣帝接受不了,因此一直没重用王吉。王吉看到如此,并以身体有病辞官回家。他回乡时只带着简单行装,无其他财产,回到家乡后他十分朴素,和一般百姓一样,深受家乡人民爱戴,也为当时士人所推崇。

还有一则小故事更能说明王吉的人品。王吉在长安为官时,隔壁家的枣树长到他的院子里,他的妻子随意摘了几颗枣子给他吃。当王吉得知枣子是偷摘的,将妻子赶走。邻居知道后,觉得很过意不去,执意要把枣树砍掉。后经再三劝说,王吉才让妻子回来。因此当时流传着“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的佳话。

当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贡禹的深厚情谊!贡禹也是琅琊人,和王吉是老乡。贡禹也是因为通晓经书和品行端正被推举为官,先被征召为博士,后任凉州刺史,之后也是因病辞官。后来,又被推举为贤良,任河南令,期间因某件事被上级指责,贡禹来了牛脾气,直接挂冠而去,留下一句“冠壹免,安复可冠也!”(这官帽摘下了,我不再戴了)辞官潇洒而去。

这样直接挂冠而去的“牛人”和王吉简直太像!所以,他们由于品行、学问、性格以及经历等相似的地方实在太多,所以他们志趣相同,情投意合,交往深厚。他们一起在官场数次沉浮,几起几落,但为官清廉、敢于进谏的本色一直不变。

很快他们的命运又迎来的新的转机,而这一次直接衍生“弹冠相庆”这个成语!原来,霸道强势的汉宣帝驾崩了,他的儿子汉元帝继位。这个汉元帝十分好儒术、用儒生,他素来听闻王吉和贡禹的贤名,很快就启用这两个辞官回乡的“牛人”,直接派使者去任命两人回朝廷为官。王吉这边的使者先到,贡禹听说之后,他很快拿出自己的官服和衣冠弹去上面的灰尘。这就是“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典故,后来浓缩为“弹冠相庆”的成语。

这一次起用之时,年迈的王吉在进京的路上就去世了。贡禹则去了长安,得到汉元帝的重用,直接让他做了光禄大夫,位居九卿之列,后又为长信少府,最后还升任御史大夫(副丞相,三公之一)。贡禹多次上书向汉元帝进谏,他直斥皇帝、诸侯王荒淫奢侈,要求汉元帝罢倡乐,兴节俭,去奸选贤,轻徭薄赋,尊重法度,限制商人。同时,由于汉武帝以来,国家边事用兵很多,国家积贫积弱,赋役繁重,人口减少。同时,皇帝、诸侯王后宫以及达官贵人的宫女奴婢、妻妾歌伎等越来越多,导致很多人无法娶到妻子,严重影响社会生育率。所以,他在发展人口方面提了很多好的建议,认为要发展人口,就应把大量宫女奴婢,“免为庶人”,促使他们男婚女嫁,生儿育女。可惜,当时,汉元帝并没有接受。当然,贡禹也有一个好建议得到汉元帝采纳。当时由于对外用兵需要,汉武帝将口赋年龄改为三岁算起,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许多人不敢生儿育女,甚至有人生下婴儿后也抛弃,他建议口赋年龄仍应改为七岁算起,算赋年龄改为二十岁算起。贡禹这方面眼光还是很有见地的,对这个社会恢复生产、发展人口都起到积极作用。

虽然得到重用,但那时的贡禹也已经年纪很大了。他做了御史大夫几个月后就去世。很可惜,本来王吉和贡禹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但他们青壮年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都错失了为朝廷和国家效力的机会,当他们再次出山,已是垂暮之年。后来,他们晚年再遭起用的故事,成为一个经典典故。本来这个典故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而后世却很少关注这个故事的原型,并逐步演化为一个比喻“一人得官,同类相庆”的含义,最后简化为“弹冠相庆”这个贬义成语固化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形容表示琅琊的成语
王贡两龚鲍传(四)
汉元帝刘奭毁灭汉朝祖宗宗庙,宗庙制度必须改革,是出于何种原因
处世三十六计 >> 第十计 捧场计之三
领导让你提建议,懂事的人会这样说!
司马光并不迂腐 认为无行政能力的清官是“坏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