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教学|真题解析•李王辉•一题一研|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历史选择题29题研究心得

一题一研
3.22
6.(2021年全国乙卷29)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1.【教材原文】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1935 年,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岳麓版必修I《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83页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总结国民革命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逐渐确立了在全党的最高领袖地位,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

——岳麓版必修I《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97-98页
6.教材链接分析:1927-1937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10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但是并未获得全党统一认可,仍然以坚持俄国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为主,1930-1934年共五次反围剿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题干中1934年正值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时期,“革命战争”指的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时期。1934年针对党内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的形式下,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毛泽东指出了革命战争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革命战争离不开群众,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领导群众,改进工作方法,团结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共同进行革命战争和完成革命的任务,渡过党内王明“左倾”错误、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的困难局面,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再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自大革命失败后一直坚持群众革命路线道路,这条道路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转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在农村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削弱敌人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

2.【试题分析】
①考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时期,以1934年毛泽东面对党内王明“左倾”错误、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的困难局面,毛泽东指出改进工作方法,组织发动团结群众参与革命战争和任务为情境。
②题目形式:以文字材料形式呈现,涉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历史情境或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
③能力要求: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提取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知识迁移)的能力,概念辨析能力、教材熟悉掌握的能力等。
④学科素养:材料通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4年毛泽东面对党内王明“左倾”错误、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的困难局面,毛泽东指出改进工作方法,组织发动团结群众参与革命战争和任务,反映出将特定的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时空,进而考察学生时空观念。1934年毛泽东指出改进工作方法,组织发动团结群众参与革命战争和任务反映出这一时期党内王明“左倾”错误、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的困难局面,毛泽东这一思想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的变化,进而考察学生唯物史观的素养能力。材料中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4年毛泽东面对党内王明“左倾”错误、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的困难局面,毛泽东指出改进工作方法,组织发动团结群众参与革命战争和任务,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现象中寻找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解释,客观评判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考察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能力。
⑤题目解析:
A项,题干中1934年正值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时期,“革命战争”指的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地革命时期。1934年针对党内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的形式下,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毛泽东指出了革命战争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革命战争离不开群众,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领导群众,改进工作方法,团结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共同进行革命战争和完成革命的任务,渡过党内王明“左倾”错误、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的困难局面,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故A项正确。
B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4年毛泽东面对党内王明“左倾”错误、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的困难局面,毛泽东指出改进工作方法,组织发动团结群众参与革命战争和任务,B项与材料主旨和史实不符,故错误。
C项,192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族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题干时间“1934年”,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于1927年,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D项,题干时间“1934年”,中国共产党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说明在抗日前提下,有必要和可能与民族资产阶级以至地主买办阶级中的一部分力量重新建立统一战线,也着重说明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能够和必须掌握领导权,D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⑥基础知识梳理:
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大事记
1927年汪精卫、蒋介石发起“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领导秋收起义,攻取长沙受挫。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革命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会师。
1928年到1930年中共开辟湘鄂赣、赣闽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西等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审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1930年10月,第一次“反围剿”开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局部抗战开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上海发起挑衅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陆军奋起反抗。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成立伪满洲国。
1933年3月先后打退国民党军四次“围剿”,9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错误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件,史称华北事变。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日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全面抗战爆发。
1937.8.22,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22.国党发布《国共合作宣言》。9.23蒋发表讲话,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撤离南京,12月13日,日军攻克南京。
中共几次重要的统一战线
1.革命统一战线:
①1923.6,中共三大,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国民大革命,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的统一战线,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式确定,促成了工农民主统一战
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3.抗日民族与统一战线:
①1935,8.1发表“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1935.12,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12.2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由内战—和平;分裂对峙—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④1937.8.4.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战争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⑤1937.8.22,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⑥1937.9.22.国党发布《国共合作宣言》。
⑦1937.9.23蒋发表讲话,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
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青年读书说·读书会第一期|刘若雨:历史的意义是时代的意义——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历史教学|真题解析·李王辉·一题一研|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历史选择题26题研究心得

青年情感|学生作文·李婧溪:雕瑕塑精臻极善  去糟补益致尽美

德育分享|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德育案例|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弹簧”作用 ——年轻班主任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说      明】原创课件,独家首发,仅此平台发布,每周更新1-2个课件。分享给大家,若存在不当之处,欢迎同仁们批评指正和交流,同时这也是互相学习、交流和进步的一个过程,希望能够对新教材一轮复习的老师一轮复习有所帮助。

【获取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年内战的经过是什么
初二上-历史八上第五单元复习提纲(填空版)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陕西中考历史:能力提升训练~2019年2月14日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