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风筝的人》:追逐总是很累的,但胜过你眼睁睁看它飞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管那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

谁的成长路上,未曾有过怀着私心和侥幸的小心思呢?谁又未曾在无人的夜里暗自彷徨纠结过?那些无法得到的遗憾和因为得到的亏欠,会慢慢变成我们心里的一根刺,拔不出,亦放不下。

就如同那天空中的风筝,追逐总是很累的,但若眼睁睁看它飞走了,你便再也无法心安。

这部《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写的长篇小说,它围绕“追风筝”这一具有阿富汗传统特色的活动,讲述了两个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少年——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事。

风筝,既是风筝,又不是风筝。它是阿米尔不停追逐的内心。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作者从头至尾都非常注重心理描写,把一个人成长路上那种纠结、挣扎、权衡刻画得非常细腻又极为犀利,让你在不经意间就会感受到来自灵魂的震撼。

童年的阿米尔,风筝便是父亲的爱

阿米尔出生时,他的母亲便因难产离世,而他的父亲,也总是不喜欢跟他交流。阿米尔对父亲的了解,大多都是通过父亲的好友拉辛汗获取的,所以在童年阿米尔的心里,认定父亲是不怎么爱他的,毕竟,因为他,父亲才失去了爱妻。

这便是所有纠结与痛苦的源头。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曾分析过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每个孩子都是渴望被父母看到并重视的,如果父母对孩子表现得很淡漠,那么孩子心里就会认定父母并不在乎他,他会千方百计赢得父母的关注,不惜压制自己的感受来迎合父母。

这种心理在阿米尔身上会更加强烈,因为对于一个只有父亲没有母亲的孩子来说,父亲的爱就是他的全部。所以,阿米尔一直想变成父亲喜欢的样子。

他先是想到让自己变得跟父亲一样勇敢有血性,他认为那样的话父亲就会多爱他一点。可惜天性懦弱的他,根本无法做到,每次打架,他都需要哈桑来保护他。因此,阿米尔便只剩了第二种方法——在风筝大赛中获胜,像父亲那样。

可惜的是,他赢得了风筝大赛,换取了一次被父亲看重和赞扬的机会,却失去了哈桑——是那种从内心里无法靠近和不敢碰触的疏离感。

他看到哈桑为了保护那只决定他能否获胜关键的风筝,而被阿塞夫等人凌辱,他只能躲在角落里,既不敢挺身而出帮助哈桑,也不舍得让哈桑交出那只风筝。

很显然,他心中,对父亲的爱的渴望超越了一切,为了博得父亲的更多关注,他不得不舍弃了哈桑。

童年时期爱的缺失,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将会是一辈子的伤痛。我曾经非常厌恶阿米尔的自私和冷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便慢慢懂得和释然了,他不过是一个缺爱的孩子而已。

阿米尔用尽力气追逐和争夺的风筝,不过是他父亲轻易就能给却终究未曾给的关爱。父母永远想象不到,孩子内心那种被认可和被关注的热情有多高,所以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伤了那颗满含期待的心。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或许你可以试着,多爱你的孩子一点,多给他一些关注,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别让那份缺失的爱,成为孩子心里一生都在追逐的风筝。

成年的阿米尔,风筝是他的忏悔和救赎

成年以后,定居于旧金山的阿米尔,认识了宽容贤惠、坦诚率真的索拉雅,并且在父亲重病之际,强撑着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这其实还是一个巧妙的心理学应用,在阿米尔的内心,终于达成了跟父亲的和解,他明白了父亲对他的爱,而同时,妻子索拉雅也在影响着他做出改变。

但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注定是漫长曲折,甚至充满了艰辛和痛苦的。这些年,阿米尔的内心无不在忏悔当中度过,但是他却没办法救赎自己,他甚至连讲出真相的勇气都没有。

以至于当大家商量是否要领养一个孩子时,他内心的想法是这样的:

也许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因为某件事,决定剥夺我为人父的权利,以报复我曾经的所作所为。

短短的几句话,道尽了阿米尔内心的痛苦和折磨。仿佛这么多年一直有一只风筝在他前方遥远的某处天空不停地飞,他却怎么都抓不住。他也不敢迈出去追逐的脚步,因为他害怕自己一无所有,更害怕自己曾经的懦弱被揭穿。

很多时候,毁掉一个人的,往往不是贫穷与失败,而是内心的愧疚得不到救赎。

记得在电影《少年的我》中,小北一心想为陈念顶罪,而郑易却执着地去寻找关于陈念的证据。当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真的有人因为她而冤枉蹲了几十年大狱,那她这辈子就毁了。”

是的,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一辈子活在阴暗中,见不得光,独自愧疚和忏悔,却无法迈出弥补的脚步,无法堂堂正正去做个好人。

当拉辛汗打来电话,告诉阿米尔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时,阿米尔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还是去了。他从阿塞夫手里救出了哈桑的儿子,自己差点被打个半死。

但是他大笑,因为自己心病已愈。

阿米尔终于长成了一个不再懦弱的有血性的男人,他也终于追到了那只风筝。尽管这个过程,疲惫不堪,灰头土脸。

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路上,谁又未曾留过遗憾,未曾做过那么一两件有所亏欠的事?如果你心里也有一直放不下的事,有一直不敢迈出的脚步,那么,从现在开始,去弥补吧。

别放弃那只风筝。追逐总是很累的,但胜过你眼睁睁看它飞走。因为走了,便再也回不来了。

结语: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试图准确地弄明白这本书标题中“风筝”的含义,但有一天,我突然就释然了。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又何必苛求对风筝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我们只需要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风筝,无论多远多累,我们都需勇敢地去追。如此便是了。

其实每一个在纠结与权衡中成长的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个追风筝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风筝的人
勇敢追逐心中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追风筝的人》的救赎
我们该不该给孩子自由?
5分钟读完《追风筝的人》——开启自我救赎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