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语——看不见的暴力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说话的书。

先看下面这个事儿。

午饭后,病人们都准备休息了。这时,走廊传来一位妇女的叫骂声。

“为什么你们护士今天没给我儿子用药啊?”

“我们是来看病的,不是来看你们脸色的。”

“你们怎么一点儿人性都没有,小孩这么小得了这样的病,已经很可怜了,你们还处处为难,不为病人着想,你们是不是人啊!”

当走廊里的人越聚越多,她情绪有些失控,歇斯底里地数落着护士和医生们的不是,说到激动处还落泪。

这时,有个护士上前劝告说,“今天护士长不在,你有什么事情,等周一护士长在,再解决”,她一听马上跳起来,指着这个护士的鼻子,再次破口大骂,“你是不是帮腔,你们家人不生病啊?我和你说,你家孩子也会得大病……”。

后来,医院保安来了,她才渐渐稳定了情绪,回到了病房。

这是一位17岁男孩的妈妈,男孩在几个月前被诊断出癌症。

这天是周六,护士长和主治医生都不在。因为她前一天没有在化疗方案上签字,医嘱没有开药,护士自然没有药给她儿子用。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这位母亲如此地歇斯底里,情绪失控,以致用诅咒的话语来泄愤。

可能是自己的经历(感情或事业)促使了愤怒情绪的产生;可能是孩子突如其来的病情让她无所适从;可能是各方的压力导致她怨恨这不公的世界;可能是身处的环境让她觉得自己是最可怜、最委屈的、最需要关注和关心的。但不管怎样,她用这种极端、刻薄、咒骂的语言伤了护士和医生们,更伤害了自己,因为她使用的是暴力语言。

说到暴力,我们可能会想到打仗、杀人、恐怖袭击等事件,而语言的暴力作为隐蔽暴力,会引起人们精神上的伤害,这种伤害在一定程度上,比身体伤害更具杀伤力。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教会我们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以避免语言的暴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因为使用暴力的人其实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那么,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作者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这就是“非暴力沟通”——即一种爱的语言,即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去的方向。

对人对己,心存善意,这便是生命愿望的喜悦和满足所在。

回到前面讲到的这位妈妈,她的谩骂和吵闹不会增加人们对她的理解,更不会得到她想要的关心、关注和认可。她用语言伤到了他人,也伤害了她自己的内心。

非暴力沟通是怎样的一种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下面具体看看:

1.观察

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我父亲是个好人。”这是评论,“好人”是评论性词语。如果说,“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这就是观察。

“你很少配合我。”这是评论。“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参加。”这就是观察。

回到前面的妈妈,她说护士和医生们没有人性,这是一句评论。如果她能说出,医生护士们是如何没有人性的,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没有人性的事,那就是观察。

我们发现,在与他人沟通时,说出观察性语言更能让对方接受,而评论性语言会让人产生不满。因此,非暴力沟通提倡能清除描述客观事实的观察结果。

2.感受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是来自内心的,它与想法是不同的。比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就是在阐述想法。“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这是在谈感受。

有些词看似表述感受,实则是在表达想法,比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等等。而表达感受的词包括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幸福、喜悦、激动等;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等。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在上述的例子中,如果这位妈妈这样说,事情会好处理些。“护士,麻烦问下,今天我儿子怎么没有用药呀?我有些担心,迟一天用药会对他身体造成伤害。”

3.需要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作者总结出了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和相互依存。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这个成长经历可以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中体现:从妻子觉得自己应该一切听从丈夫,到妻子觉得丈夫都应该听从自己,再到妻子和丈夫认识到夫妻关系应该是相互宽容和理解。

这里,我们注意需要和感受的关系:

“朋友叫我外号我很难过”,这是感受,但如果是这句“朋友叫我外号,我会感到难过,因为我想得到欣赏”,这就是表达出了需要。

再回到上述例子中的妈妈,如果她这样表达,“护士,麻烦问下,今天我儿子怎么没有用药呀?我有些担心,迟一天用药会对他身体造成伤害。我想他今天能用上药我就放心了。”当她表达出需求,就不会出现大吵大闹的场景,她自己的情绪肯定也不会那么激动,更不会说出那样的话了。

4.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求后,我们会请求他人的帮助。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具体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明确谈话目的,清楚明白;

请求反馈,或感激或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看看如何表达请求: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这不是明确的请求,因为“理解”这个词没有清楚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有些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时,总是缺乏明确的目的。比如,如果父母问“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呢”,孩子一般会觉得这是命令和指责。如果父母这样说“你的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是在骑自行车时,去理发好吗?”,这样说既说出了感受和需要,也明确了说话的目的。同时,这样的沟通,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我们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例子,如果那位妈妈这样说“护士,麻烦问下,今天我儿子怎么没有用药呀?我有些担心,迟一天用药会对他身体造成伤害。我想,他今天能用上药我就放心了。你看,能帮我看看怎样做,我儿子能用上药”。如果护士说,这个我帮不上忙,要医生开医嘱才行。这就清楚了,你要和医生去沟通,然后才能用药。可见,如果那位妈妈是这样沟通的,这件事是可以解决的,而且也不会弄得护士和医生们不满意。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自己,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建立联系

在整个的非暴力沟通中,特别是这四个要素,我们时刻关注倾听,因为倾听能帮助我们治愈心灵的创伤。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能力体会一个人在某个时刻独特的感受和需要。

前面例子中的那位妈妈,不允许他人说话,更不准他人与之交谈,当时的她失去了倾听的能力,进而失去了非暴力沟通的能力。

其实,在生活快速发展,节奏变快的今天,人们的焦虑和烦躁感不断上升,好好说话变得不再容易。特别是夫妻之间,从抱怨到爆粗口,从数落到谩骂等过激语言的说出都是常事。这种非暴力沟通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认真学习的:作为妻子,在抱怨和指责丈夫不顾家的时候,有没有体谅老公的忙碌和不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作为丈夫,在嫌弃妻子唠叨和数落的时候,有没有理解妻子在家的辛苦和寂寞,并感受到妻子需要陪伴和安慰。对于夫妻,相互理解和有话好好说是一辈子都要学习的。

总之,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用心观察,减少评论,认清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请求,这样才能尊重并专注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以致真正地爱自己。心存感激,方能收获生活的热情和人间的美好,这即是非暴力沟通带给我们的益处。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暴力沟通》让沟通更和谐
暴力沟通与非暴力沟通
为何职场沟通总是障碍重重?《非暴力沟通》:别经常制造语言暴力
你在采取暴力沟通吗?
说话的艺术用这八个字就可以概括
【读书笔记】在这个时时刻刻都需要沟通的世界,我们都在学习沟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