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俊林随笔-顾炎武、乌镇印象、荡口小记、青龙桥、八卦上海、吴语

顾炎武

     顾炎武,明未清初儒学大家。江苏,昆山千灯镇人。

     提起顾炎武,知道的人不多。但若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听说过吧?吔,这就出自他囗。不过原文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话,在五四学运中,就是一面旗帜。

    顾炎武故居,地处昆山,千灯老街南则。街不宽,两米多。一水的明清建筑。原汁原味的风格,让人仿佛回到大明前清。

     江南古镇,基本以明清建筑为主,没有现代的钢筋水泥。楼台亭阁,走廊翘檐,女儿墙矗立。徽砖黛瓦,粉姿艳色。

     其实,你若去江南各处,大体雷同,总有让人感觉来过这里的错觉。

     是的,因为基本都处同时代,明清。风貌岂不一样?不是小桥流水,就是拱桥映月。

     建筑虽可克隆,但人文不可复制。江南才儒倍出,让人神往景怡。

     乌镇的茅盾,甪直的叶圣陶,常熟的言子(孔子弟子),王淦昌(核弹专家),荡囗的王梓,和钱伟长,吴江的冯梦龙,和千灯古镇的顾炎武故居,我都瞻仰过。

     历史,是先贤创造的文化旗帜。书本上的知乎,是盲人摸象。只有追寻起源,才能透彻涵意的真正所在。

          乌镇印象

   乌镇,地处浙江北,嘉兴桐乡,和苏州接壤。

     乌镇,江南著名古镇。和苏州的周庄,甪直,木椟,锦溪相媲美。

   乌镇,地域较大,是其它古镇不能相比誉的。要巡观赏景,起码要两天,镇内客栈很多。

   其实,所有的古镇建筑风格都差不多,青砖黛瓦,石条铺面。楼台亭阁,飞檐翘壁。小桥流水,女儿墙矗立。

    乌镇街巷和别的古镇一样窄小,仅两三米宽。前门开店,后门踏水跳码洗涤。江南景色风光无遗,大有重回汉唐明清之感。

   和许多古镇一样,乌镇景区也商业气息盛浓。但乌镇文化味较繁,矛盾,又名沈雁冰故居在此。乌镇的门头牌坊是矛盾所题。

   乌镇有许多古代行业旧址,也叫博物馆。水龙局,现在叫消防队。三寸金莲馆,大清邮政,喜庆馆,古代结婚场景。旗袍,长衫馆等等。

    乌镇小吃铺林立,看一叫板桥臭豆腐的。我问老板,板桥是郑板桥吗?回,是的。我说,若你卖鱼元,此店名合适。臭干,是板桥的上级,泰州有名。

   老板知我是泰州人,用江北话打趣道,乖乖弄里咚。我随答,没得命,韭菜炒大葱。

    三山归来不看岳,乌镇归来再无景。百花秀丽如出水芙蓉,古镇,是历史的活化石,而乌镇,绽放的人文芳华,和浓郁的博古底蕴让我流连忘返。

       荡口小记

     荡口古镇,典型的江南水乡。人文荟萃,明清建筑,青砖黛瓦,女儿墙矗立。小桥形态各异,流水潺潺。河面不宽,三四米。街道仅两米左右。

     青石条铺面,洒落的水渍太阳返照,如一根根冒油的肋条。沿街商铺比比皆是,呦喝着各种特产。仿古的幌子在门前摇晃,游人如织。门前营业,穿堂后门是河,每家都有踏步跳马。如同鲁迅笔下的绍兴人家。

     我专注古迹,对商品并无兴趣。如在常熟,孔子七十二贤徒江南唯一弟子,言子遗迹我多次瞻仰。在荡口,名迹甚多。如国学大师,钱穆,核弹之父钱伟长,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等都是荡口人。

     镇内老手艺招人稀罕,铁匠铺,制作陶瓷瓦罐,手弹棉花胎,当铺朝奉正襟而坐。米行,草行,篮子街,手工农具叮当响。犹如回到前朝。河面上手摇的帆蓬船晃悠悠的,船娘引吭高唱着锡剧,甚至好听。街中不时传来唢呐声,是穿着古装的人招览游客。   

     我在各间古房中穿梭,其内古人的踏板床,生活用品油灯吱吱的燃亮。麻布织衣尽示江南女子的巧手之作。高矗的老式房顶使房间凉气透人。穿堂几进的套院小砖铺面,青苔绿荫。墙上挂着房主的历代画像。想必,遥古大户人家,达官显贵。

    小河岸边,八角跷亭石橙桌子,使我想到梁祝的十八相送凉亭惜别。不是看游人的衣服,一切都是唐宋江南。

     荡口,荡尽人间繁华,荡不去历史的尘埃。涟漪的河水,泛闪着远古的回忆。滚滚红尘,定格在古镇~~荡口。

            青龙桥

     青龙桥,地处苏州吴江南端,和浙江的湖州接壤。

     也就是说,这座古桥,横跨在两省之间,若你闲庭信步,一迈腿,瞬秒就会两省游。

    这座桥,我去过几次。一水的青条石,且全是榫卯结构。独孔圆拱,尤如伊人婀娜,巧夺天工。

    古石桥两边苏州和浙江湖州都有碑文,皆属省级文保。

     江南古桥甚多,但一桥跨两省,标致玲珑的甚少。两省行成默契,对青龙桥保持原貌。纵有修缮,也修旧如旧。没有画蛇添足,修如破坏之举。

     古桥历经五百多年沧桑,始于明代。碑文图腾说明,乾隆南游,到此浔处,曾下马饮水,将原名永丰桥,御笔改为青龙桥。

    此桥建于明代,经清,民国至今。货真价实的古桥廓娇了。

     什么叫保持原貌?古桥没有人为的装上栏杆,让人大有穿越大明洪武之感。

     我走在石板桥上,飞龙走凤和荷莲图案虽已斑驳依稀,阳光返照沾水的石条,仿如一根根冒油的肋条。

    远眺古桥,拱形倒影,吻合成一个同心圆,我按下相机,锁住大美江南。

     微风吹来,传来吴侬伲语。锦绣江南,看惯了钢筋水泥的城堡,走在宛延田园,迎面的菜花香,让我飞絮无限遐想。

          八卦上海

     上海之意,是指江与海连接,岸堤之镇。

     而黄浦江的浦,指小于江的河,叫浦。

     有上海,就有下海。下海是从前隶属上海的一个村集。今天,虹口区,还有一个下海庙。

      上海,简称沪,申。明清时,属江南省(江苏),下属的一个县,上海县。

    辖内,北至崇明岛,南接浙江,西至会稽(苏州)。

     淞沪会战,指的就是战线在上海和吴江一带,淞,就是苏州吴县。

     上海,从清末闹小刀会,引起世人关注。后因国衰,被列强瓜分租界殖民。因祸得福,率先西化,繁荣。成为今天的东方名珠。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哉?

    上海,自开埠以来。江北人,和宁波人大量涌入。人文偕顾,繁花似锦。

     上海除本土沪剧,滑稽戏。绍兴越剧,江北扬剧,淮剧,苏州评弹也名誉申江。

     滑稽戏,如同北方的相声。因方言不能受域外观众明了,故,走不出上海。

     上海,从一个小县城,成为风花雪月的十里洋行。醉生梦死,既有朱门酒肉臭,亦有路死冻尸骨。

    上海,是一部近代中国史的盆景微观。

             吴语

     吴语,就是苏州话,伲称吴侬软语。

     三国的东吴,和元未的吴国,亦是指苏州。最能显吴语韵味的,是评弹。

     抑扬顿挫中,琵琶梵音,尽染江南姹紫,烟胭嫣然。

     吴语,是我国重要语系,有别于北方语言。北方话,俗称官话,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普通话前身,台湾叫国语。

     吴语使用地域包括苏南,浙,沪,以及福建北部,安徽和苏北地区。

     我参观过苏州吴语博物馆,它将吴语的前世今生诠释贻尽。甚至讲,日语的发音,亦有吴语的元素。

      我的老家泰州方言,也是吴语,只是音阶韵味有别。泰州人的祖先,是明朝朱元璋洪武赶散,迁到江北的(曾文)

     一脉相承,吴语相通。比如说,泰州人说谢谢,总说夏夏阿。吔,苏州有个谢桥镇,苏州就说夏桥。

     我在苏南说泰州话,当地人听不懂,总戏称,我讲的日本话。

     我调侃,十格的碾子,坏了两格,八格压路,才是日本话。

     苏州人说儿子叫弟弟,女儿叫妹妹,外公叫好公,外婆叫好婆。

     哥哥叫估估,和泰州话同音。

      吴语的柔绵,从越剧中就可探其韵味,越剧,绍兴戏。古代,苏州地及浙江北,如绍兴,上虞。

     烟雨江南,人文千秋。缠绵心头的吴语,是一种乡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值得去的古镇,不是西塘,也不是乌镇,而是这里?
比乌镇清静,比周庄美,它才是不可错过的世外桃源
比乌镇清静,比周庄美,这个古镇不可错过!
比乌镇清静比周庄美艳 这个小众江南古镇不可错过
比乌镇人少, 比周庄景美, 这个古镇猜你也没去过!
苏州公交首次开进无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