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M | 惊人的成长速度

变化

一个月的时间,小孩的体重增加了3.5斤,这是他出生时体重的一半。身高也从出生到现在长了10厘米,是他初始化时的1/5。这种生长速度换算成成人,就是一个165cm的人一个月长了16.5cm。

小孩不偏不倚地继承了我和配偶的缺点,小眼睛、黑皮肤,再加上迅猛增重,刚出生时短暂地精致过的小孩变成了一个铁憨憨。尽管带着亲妈滤镜,我也不敢夸口说这是个漂亮小孩。而没有哪个小孩是不可爱的,所以他尚且还属于可爱的范畴。

好在可爱不可爱是个主观感受,在我的心目中,他是宇宙第一可爱的,别的小孩是很可爱,可惜那不是我的小孩,和我没什么关系。

刚出生时无论他哭得多凶,只要趴在我胸口就会静下来。现在再趴在那里,压得我有种胸口碎大石的感觉,而且两腿乱蹬,头支棱着不愿意安静趴着。

另一个变化是眼神。出生时的眼神总有一种睥睨众生、审视世界的感觉,眼神移动时是缓慢的,扫过人时不会停留,偶尔还会有些斗鸡眼。现在他可以长时间地盯着人脸,而且视线能随着黑白卡片转移。

第一个月,他只有睡梦中才会露出生理性微笑,而现在大人对着他笑时,如果心情好,他会以笑声回应,还会发出“喔喔”“啊啊”的声音来和大人“对话”。这是他社会化行为的一大步。

第一个月紧紧地攥着的拳头,开始松开了,这是他将要练习抓握的前奏。

书上说新生儿不知道手属于他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哭闹挥手碰着自己时,他的感受是别人在打他,因此要让新生儿安静下来第一步是要裹襁褓。而现在他会吃手了,确切地说是吃拳头,这是他探索身体的第一步。他张大嘴吮吸着拳头,小小的拳头几乎要整个伸入嘴中,还会发出biubiu的声音。还不太精确地定位到嘴的位置,所以总是吃得满脸都是口水。

他的运动细胞似乎很发达,只要躺在床上就没有安静过,手舞足蹈,脚使劲地蹬着,费雪的健身架放在他面前已经可以弹出钢琴声。

尽管天天抱在怀里,我仍惊讶于他的成长速度。翻看出生时的照片,依旧是他,只不过是beta版本的,而现在终于升级到了1.0版本。打疫苗时看到刚满月的小孩,几乎忘掉我的小孩在一个月前也曾经那么小过,孩子的成长速度多么惊人呀。

睡眠

吃、拉、睡是小孩永恒的话题。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为他的睡眠脱发太多。

小孩不幸成为1/6肠胀气婴儿中的一员。倒是没有“黄昏闹”,只是严重影响晚上睡眠。这一个多月,从十二点一点开始,到早上七八点,整整一夜一直扭来扭去,发出吭吭嗤嗤用力的声音却无法顺利放屁,那种场面闻者落泪见者伤心。他一个人睡在婴儿床上,腿紧紧蜷着贴着肚子,缩成一团。偶尔有一会肚子不疼,马上闭上眼休息一会。
就算这样,他也很少哭,这是他和自己的斗争。我完全可以不管他去睡,因为他并不哭闹。但我实在无法在他挣扎时自己呼呼大睡,多少个夜晚,我坐在他旁边看着吭吭哧哧、打着哈欠却无法入睡的他,徒劳地给他揉肚子、做排气操,彻夜不眠。

那些无法入眠的夜晚,我满互联网找缓解办法,但最终得出结论,无论是做操还是吃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大了肠道发育完全后自然就好了。

夜间他因为胀气睡不好觉,这导致了我白天拖着疲惫的躯体失智一般要哄睡他。我只知道不能错过他打哈欠这样的睡眠信号,而没意识到要等这些信号出现再哄睡,焦虑使我没有理智。于是每天花费巨大的精力用来哄睡,常常是吃完奶不玩耍就想让他睡,最终小孩烦躁地睡不着,我也变得更焦虑。

曾经的睡觉记录

所有育儿专家都说,小孩要睡够xx小时,因为睡眠时候要发育大脑长身体。我每天精确地计算着他睡多少小时,如果不能达到心目中的标准就开始着急。

这种情况持续到我回老家,我妈妈哄睡他时我第一次发现每次吃奶后他都能安静地躺在那里玩很久,打哈欠再开始哄睡这样就能迅速入眠,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之前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于是我不再详细地统计他的睡眠时长,仍会粗略地算算大概多久(依旧远远低于他的年龄的平均时长),但我知道睡得少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精神状态好,睡多少都可以。

睡眠是他的需求不是我的需求,我把自己的焦虑强加到他身上了。必须承认他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不在大部分人的平均睡眠时长区间内,而这种不一样并不是异常。

担忧

小孩半岁前一般不会生病,第一个月时困扰我的黄疸和湿疹早已好转,但没想到听力有问题。

最近才知道我或者配偶携带有耳聋基因。
发现这个是因为我所在的城市新生儿必须要做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这是免费项目。
听力筛查结果在小孩出生第二天就出了,右耳没通过,当时很紧张,毕竟我和配偶刚做爸妈还不到2天就得到这样听起来很吓人的消息。
但查了资料,发现不算太大的问题。因为这个检查要求出生后72小时检测,但医院36小时就检测了。耳朵里的羊水或胎脂可能未排出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结果。果然满月去复查时,两只耳朵都正常了。
但听力筛查复查一周后,耳聋基因的检查报告出了,我发现有一项是异常的,小孩出生就携带有耳聋基因!看到结果那一刻脑袋嗡的一下。
耳聋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说明小孩的基因大概率是Aa,我和配偶大概是AA和Aa。网上查了一下,基因代表有风险,不代表一定会致病。
为了解除心病我还是挂了本市最好的耳科专家号,医生告诉我先别担心,孩子太小看不出来啥,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但是有几点要注意,尽量不要感冒发烧中耳炎,以后我如果再要孩子要提前做基因筛查,用抗生素类药物要谨慎,以后小孩结婚尽量不要找携带者。(等小孩长大后找对象,还要先检查女方的基因?)
这让我意识到,我或者配偶也带着这个基因活了二三十年,在我7岁反复得中耳炎的时候,在他10岁学游泳的时候,在我们小时候用庆大霉素的时候,我们都距离耳聋很近,只是当时并不自知,我们就这样懵懵懂懂却幸运地活到现在。一个人要多幸运才可以平安地度过这一生。

这个月读过最实用的书是《卡普新生儿安抚法》,小孩有一两个晚上哭得怎么都哄不住,我临时抱佛脚读了这本书,还挺实用的,马上就可以上手。原理很简单,但是有些细节讲的比较清楚。通过5S法:包裹(Swaddle)、侧躺(Side)、摇摆(Swing)、嘘声(Shushing)、吮吸(Sucking),基本上能在30秒内安抚哭闹宝宝,经过实践,确实有用,但要注意力度,保障孩子的安全。

出乎意料的好书是《魔法岁月: 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我总是以貌取书,差点因为装帧不好错过这本好书,但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很多段都做了笔记。

这本书创作于六十年前,儿童心理学发展迅速,但书中的观点到现在依旧不过时。作者是美国幼儿心理健康和发展精神卫生治疗领域创始人之一,著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难得把书写得通俗易懂,而且文风幽默。0-6岁孩子每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是怎样的?语言对孩子的成长有何意义?如何管教孩子?孩子在恐惧什么?为什么2岁孩子爱说“不不不”?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孩子早期自我意识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作者都给了解答。

并没有哪种育儿方法适合所有孩子,只有针对某个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育儿方法,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科学地了解孩子各发展阶段的特点,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才能减少育儿中的焦虑。

羁绊

尽管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会对着大人笑,咿呀咿呀对话是件很幸福的事,但一件事再好,要7×24小时去做也会厌倦。

对我来说产后最难以接受的不是睡眠时间骤降,不是琐碎又没有尽头的带娃日子,而是精神生活的匮乏。偶尔想趁小孩睡着时看会书,但瞬间就被困意淹没。也没太多时间看手机,不知道自己没日没夜带娃时,世界上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精神世界荒芜,和外界生活隔离,长期下去整个人都会废掉。要养出快乐的孩子,首先要做个快乐的妈妈。全职带娃很辛苦,不能被这种辛苦压垮,要苦中作乐。

所以我强迫自己隔段时间要出门透透气,见见朋友、逛逛街,其实外出时又困又热又涨奶很不好受,但是我怕在家时间久了会心理变态。

买了蓝牙耳机,在哄孩子时可以把自己从当前的哭闹声中抽离出去。有时候听听相声,听听喜爱的音频节目,感觉还能撑下去,郭德纲和梁文道救我狗命。(为什么要用蓝牙耳机而不是普通耳机?因为小孩还不满月时就能一巴掌把我眼镜拍掉,用普通耳机的话怕是几个手机都不够他霍霍。)

偶尔看到朋友圈以前的驴友发的去京郊山上扎营的照片,尽管去年才去过,但此时觉得那种生活离我太遥远了,起码在断奶前,带着吸奶器走十几公里去没有信号的山顶住一晚上帐篷是不现实的。

不过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人总要承担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过来人给我的经验都是,别无他法,熬,孩子长大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想让他长大太快。有一天夜里,他醒来后嘤嘤哭,我在黑暗中抱着安抚他,然后一动不动地坐着等他睡熟,想到从小孩出生开始,就注定这一生我们距离会越来越远。

在子宫中时,他靠着脐带从母体中获取一切养分。出生后他躺在怀里吃着母乳一天天长大。然后开始牵着父母的手蹒跚学步,这时候父母在他心目中还是万能的。之后不愿意爸妈抱要自己走。然后他开始上学,接触了世界后,发现父母和他一样是平凡人。直到他有了自己的家庭,也许还会有自己的孩子,父母不再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最后我会老去,他很可能是我在这世上存在过的唯一证据。

无论从距离上还是心理上看,这都是不可避免的渐行渐远的过程。因此小小的他躺在我的臂弯中时,即使在哭闹我也格外珍惜这样的时候,因为这样的时刻不会永远存在,等他长大了,有一天我会怀念这时候的他。正如西尔斯所说的:

“宝宝最终会断奶,有一天他会彻夜睡觉,这种高需求的育儿阶段很快就会过。宝宝在你床上的时间,在你怀里的时间,吃奶的时间在人的一生都非常短暂的,但是那些爱与信任的记忆会持续一生。”
西尔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掌致聋,这不是意外,背后的原因你想不到
答疑解惑:为什么家长都正常,孩子听力却存在问题呢?
耳聆可®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
如何预防遗传性耳聋?
【科普】“我也想聆听这个世界”——遗传性聋(下)
语言康复中心:新生儿听力初筛没过,家长别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