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侬家自有麒麟阁(七)

文/沉吟先生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或者搬演书籍,专务采色,使阅者如游骨董敞,搭彩市,非不煊烂华美,而陈垢错杂,绝难悦目,岂典雅哉!故进之以洗炼。”(杨振纲《诗品解》)
 
那么什么是洗炼?“凡物之清洁出于洗,凡物之精熟出于炼。”(杨廷芝《二十四诗品浅解》)

所谓“不洗不净,不炼不纯。”(孙联奎《诗品臆说》)
 
洗洗更健康,炼炼更纯洁。
 
例如百炼钢,在制炼过程中要反复加热锻打、千锤百炼。经多次反复锻打,方可去除钢中杂物,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古时铁匠将精铁反复加热锻打,一锻一称一轻,直至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那么文字也一样。
 
所以司空图在写“洗炼”一品时,前两句即为:如矿出金,如铅出银。正如金提炼于金矿,银提炼于方铅矿(银之伴生矿多为银铅锌矿,且古时炼银多采用“吹灰法”这种分离银铅的方法)等矿石。作诗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把文字比作矿石,那么诗(包括其他文学作品)就是金银等从矿石中萃取提炼之精华。纯度越高,诗越好,正如黄金的纯度越高,成色越好,因此形容黄金的成色好,便往往用“十足真金”这个词。金庸《鹿鼎记》中有个小人物叫贾金刀,外号“十足真金”,是天地会青木堂关安基的妻子:她手使两把金刀,人家和她说笑,常故意询问:“关嫂子,你这两口金刀,到底是真金还是假金?”她一定郑重其事的道:“十足真金,十足真金!哪有假的?”因此上得到个“十足真金”的外号。(《鹿鼎记》第七回 古来成败原关数 天下英雄大可知)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以超脱世俗之心冶炼,则洗落一切杂质。缁,黑也;磷,薄也。缁磷即为杂质之意。《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何晏《论语集解》说的很清楚:“孔曰:磷,薄也;涅,可以染皁。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喻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意思就是说坚固的东西磨也磨不薄,纯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亦即“出淤泥而不染”之意。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云:“缁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韦应物 《寄令狐侍郎》诗亦有言:“宠辱良未定,君子岂緇磷。”所以这里的“缁磷”即为杂质。至于“绝爱”,这个历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把“绝”作“弃绝”解,谓在冶炼过程中必须对矿中所含淄磷之石弃之不爱,方可得纯净之金银。一种是把“绝”解作“绝对”,意思是说洗炼功到,则不美者亦为美,即便是淄磷亦觉可爱。我个人认为第一种解释似乎更合理,第二种稍显勉强,但在学术界似乎第二种解释还更占上风一些。这个见仁见智,我们也不能起司空图于地下,问上一问。好在我写这个也不是教科书,只是引导读者去解其意,品其美,一得之见,读者诸君大可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进行阐释和解读。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这四句均为形容“洗炼”之功。空潭、古镜均为明净、晶莹之物,均有映照过滤之功。禅宗北宗神秀有偈云:身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空潭而曰泻春,则澄清彻底可知;古镜而曰照神,则一无蒙翳可知。”(孙联奎《诗品臆说》)体素,《庄子·刻意篇》:“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素,谓之真人。”陈寅恪《读<莺莺传>》:“真字即与仙字同义,会真即遇仙或游仙之谓也。”返真即返归仙境。因体之素以储其洁,乘月之皎而返其真,则净之极矣。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载为发语词,瞻为仰望。幽人即为隐者、超然世外者。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今日即当下,前身即前生。今日之流水,前生之明月。正如孙联奎《诗品臆说》所言:抚我今日,有如流水,仰看明月,是我前身;渣滓去,而清光来,此时方见洗炼之效矣。此等语,定非食烟火人所能道。
 

没错,如果要形容司空之“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就只这么一句话:非食烟火人所能道。
 
因此,“洗炼”一品讲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技巧,更是一种诗歌的境界。
 
这种境界,用金庸笔下的武功来对应的话,大概有一路掌法是名副其实的。因为这路掌法极其“洗炼”,洗炼到什么地步呢?洗炼到与其说是一路,倒还不如说是一招,这招掌法叫“一拍两散”。
 

玄寂喝道:“吃我一掌!”双掌自外向里转了个圆圈,缓缓向乔峰推了过来。他掌力未到,乔峰已感胸口呼吸不畅,顷刻之间,玄寂的掌力如怒潮般汹涌而至。乔峰抛去铜镜,右掌还了一招“降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两股掌力相交,嗤嗤有声……玄寂适才所出那一掌,实是毕生功力之所聚,叫作“一拍两散”,所谓“两散”,是指拍在石上,石屑四“散”、拍在人身,魂飞魄“散”。这路掌法就只这么一招,只因掌力太过雄浑,临敌时用不着使第二招,敌人便已毙命,而这一掌以如此排山倒海的内力为根基,要想变招换式,亦非人力之所能。(《天龙八部》第18章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这个就不是一般的牛了,而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千锤百炼,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最高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的返璞归真,是万里归来颜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人生豁达。毫无花巧,没有任何花里胡哨,就这么老老实实一招。而这看似平常的一招,却需排山倒海的内力为根基。
 
正如写诗,洗炼到极致,佳句偶得的背后,是过滤掉的无数“缁磷”,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推敲,更是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学养支撑。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正是司空“洗炼”之魂。
 
诗为语言之花,一定是最精炼,最精致的语言,才能称之为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讲,诗者,吟咏情性也。它一定是我们内心深处情绪的集中体现,用最简短精炼的语句,表达最深沉热烈的情感。所以诗歌创作中有一个字特别重要,叫“象”,这个“象”,是诗人与读者之间的心灵共同作用点,只有找到这个点,才能引起诗人与读者的共鸣,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自我陈述与描摹。在找寻“象”的过程中,越是滤掉自我,滤掉属于个体的功利性的东西,越能接近生命的本真,也就越“洗炼”。因此好的诗人,在创作中会自然排除各种雕琢和堆砌。例如唐诗的气象,即来自于意向的宽阔与文字的压缩凝炼所产生的反差。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中,有句话叫“盖山水所难在咫尺之间,有千里万里之势”,大道相通,咫尺万里,也正是诗歌意象之准的。只有诗人取象、托物、赋形的功力不够,才会用大量的辞藻来堆砌渲染,这样的堆砌越多,“缁磷”也就越多,诗的密度也就越差,反之,“洗炼”越到位,诗的纵深才会越寥远,诗也才会越干净,越纯粹。
 

以孟浩然《宿建德江》为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最后两句以天、树、月为象,反静为动,表面在写景,但真正的东西在于“诗外味”,不复言情而旅思自见,这首诗千古传诵,原因当在于此。而李白在送别孟浩然时,挥笔写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淋漓尽致体现了咫尺万里的唐诗气象,不言别情而别情弥深。
 

回到千百年前的阴山之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十三个字描摹出一幅绝美的草原风景画,千百年后仍引人遐思,正是“洗炼”之作,满是归真返朴的纯净本色,再多一个字都多余。
 
此为“洗炼”,下期谈“劲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洗炼(1)注释
二十四诗品 | 洗炼: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7洗炼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这句诗
明月前身
诗话雅书 ——《二十四诗品》讲记(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