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侬家自有麒麟阁(十一)

文/沉吟先生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时至自然,进乎技矣,或者矢口而道,率意而陈,自诩天机,绝无余味,则又不能强人把玩也。故进之以含蓄。”(杨振纲《诗品解》)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不着一字于纸上,已尽得风流之致。言辞未涉苦难,读来却已令人痛苦不堪。“不必极言患难,而读者已不胜忧愁,盖由神气之到,真宰存焉,不在铺排说尽也。”(杨振纲《诗品解》)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为什么语不涉难,却会苦不堪忧呢?正如杨振纲《诗品解》上述所言,盖因此其间有真宰存焉。何为真宰?庄子齐物论有云:“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就是说(万物之上)似有真宰,只是不易找到征象。这里的“朕”为迹象之意。庄子所谓的“真宰”,指主管一切而又无形无声的道,严复讲“一切世间所可言者,止于对待。若真宰,则绝对者也。”郭象则注曰:“起索真宰之朕迹,而亦终不得,则明物皆自然,无使物然也。”杜甫《遣兴》诗:“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白居易《和雨中花》:“真宰倒持生杀柄,闲物命长人短命。”司空诗品中之真宰,可理解为文中的主宰,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沉浮即为起伏。有此真正主宰,主乎其内,自然表现于文辞者,也就与之或沉或浮而若隐若现了。满酒即为酵发汁溢之酒。渌同漉,即滤、渗。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渌酒,渌满酒则渗漉不尽,如花开,花以暖而开,若遇秋气,则将开复闭。以渗漉不尽之酒,将开复闭之花,比喻含蓄,深得含蓄之真谛,为司空之妙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尘与沤。在酒与花之后,再以空尘、海沤喻之。尘即浮尘,沤即水泡。悠悠、忽忽为互文,悠悠即为广阔悠远,忽忽即为浩瀚无边。本句的意思即为:如同广阔天空中的微尘,浩瀚大海里的泡沫,或深或浅时聚时散,从万种现象中取其一点。郭绍虞注:“尘与沤之浅深聚散,形形色色,博之虽有万途,约之只是一理,要均归于含蓄而已。”写难状之景,仍含不尽之情,也正因以一驭万,博观约取,不必罗陈,自觉敦厚。孙联奎《诗品臆说》:“浅深,竖说;聚散,横说。浅深、聚散,皆题外事也。四字总括众象,即下文'万’字。万取,取一于万;即'不着一字’。一收,收万于一;即'尽得风流’。于此可悟表圣一贯之旨。”

清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这个是有原因的。
 
所谓“不着一字”,孙联奎《诗品臆说》解释说:“纯用烘托,无一字道着正事,即'不着一字’,非无字也。不着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含蓄,即在文字之外蕴藏着不尽之意,言已尽而意犹未尽,这是中国古代意境的主要美学特征。中国文化的一切特征都是以这种曲折、委婉、蕴藉的形式蔓延衍生而来。到了今天,甚至已衍生为民族的标本性格。
 
因此“含蓄”是诗品中最高的艺术境界。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刘勰《文心雕龙》说“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都是这个道理。给赏美者留白,是美学万变不离其宗的理论内核。
 
不仅文学艺术,在整个中国文化中,含蓄都是永远绕不过的话题。
 
书画艺术要讲究含蓄,古人讲意到笔不到,笔断势连,意境才会深远。
 

音乐艺术要讲究含蓄,伤感怆然回味悠长的《二泉映月》、风静沙平云程万里的《平沙落雁》、明月太虚浮家泛宅的《醉渔唱晚》、天光云影气象万千的《潇湘水云》、山之巍巍水之洋洋的《渔樵问答》、和风淡荡凛然清洁的《阳春白雪》、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广陵散》……或遮蔽情感,或编织意境,无不或多或少曲径通幽地体现了含蓄之美。惟其如此,伯牙子期之高山流水才流传千古。
 
武学同样要讲究含蓄。在金庸笔下,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精髓者,方为至高至深之武学。例如泰山派“岱宗如何”。
 
(玉音子)一瞥眼间,只见岳灵珊右手长剑斜指而下,左手五指正在屈指而数,从一数到五,握而成拳,又将拇指伸出,次而食指,终至五指全展,跟着又屈拇指而屈食指,再屈中指,登时大吃一惊:“这女娃娃怎地懂得这一招'岱宗如何’?”
 

玉音子在三十余年前,曾听师父说过这一招“岱宗如何”的要旨,这一招可算得是泰山派剑法中最高深的绝艺,要旨不在右手剑招,而在左手的算数。左手不住屈指计算,算的是敌人所处方位、武功门派、身形长短、兵刃大小,以及日光所照高低等等,计算极为繁复,一经算准,挺剑击出,无不中的。当时玉音子心想,要在顷刻之间,将这种种数目尽皆算得清清楚楚,自知无此本领,其时并未深研,听过便罢。他师父对此术其实也未精通,只说:“这招'岱宗如何’使起来太过艰难,似乎不切实用,实则威力无俦。你既无心详参,那是与此招无缘,也只好算了。你的几个师兄弟都不及你细心,他们更不能练。可惜本派这一招博大精深、世无其匹的剑招,从此便要失传了。”(《笑傲江湖》第三十三章 比剑)
 
“计算极为繁复,一经算准,挺剑击出,无不中的。”左手算数为万,右手剑招为一,正是“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正是以一驭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含蓄之旨,尽矣。
 
王士祯言最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八字之后,又进而解释:“或问'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襄阳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王士祯以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和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为例,喻含蓄之美。沉吟试以唐人朱庆余的两首诗,延含蓄之意。
 
唐代进士科的考试,应试者在试前把自己的作品呈献给当政要人或文坛名宿,希望得到赏识而向主考推荐,称为行卷。我们知道的很多大诗人,都有过这个行卷的经历。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朱庆余在考前临近时,心情忐忑,对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主考要求心里没底,怎么办呢?想跟一向赏识自己的水部员外郎张籍探听消息,又不好开口直接说,毕竟不像现在所谓的一些诗人、作家,多少还是要点脸的。于是写了一首诗投石问路,这首诗很出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明儿就要见公婆了,问问新郎官:眉毛还阔以撒?
 
深得含蓄之精髓。
 
张籍的回答也很含蓄: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相当阔以)
 

含蓄的朱庆余还有一首含蓄的作品: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亦深得含蓄之精髓。
 
此为“含蓄”,下期谈“豪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诗品(11)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浅析司空图《诗品·含蓄》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含蓄(1)注释
知道书画|戴卫华楷书 节录《二十四诗品》纤秾 含蓄
孙联奎《诗品臆说》【9-11】
诗词修行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