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稻虾憨”新模式亩均增收超千元

“新模式产出的小龙虾,个头大了不少,稻米也更好吃。”说起公司60亩水面“稻虾憨”模式的收成,武汉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国笑逐颜开。

2020年,“稻虾憨”生产模式率先在武汉市新洲区进行试点,当年即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0元左右。今年,黄梅、浠水、阳新等全省11个县市区相继开展试验,养殖示范推广面积1100亩。今年11月,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对11个县“稻虾憨”新模式测产验收,结果显示,水稻亩产1050~1360斤,大规格小龙虾亩产100~200斤,土憨巴亩产15~25斤,每亩新增纯收入1000元以上,增收效果显著。

“稻虾憨”的“憨”指土憨巴,学名中华沙塘鳢,肉质细腻鲜美,营养丰富,价格能卖到每公斤160元。原先市场上售卖的土憨巴,因养殖技术不成熟,大多捕捞于河流湖泊,人工养殖比例较低。长江禁捕后,我省出台《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将它列为进行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科技攻关的6种长江野生鱼类之一。

武汉市农科院研究员李波介绍,土憨巴对农药化肥极为敏感,一用就死。在虾稻共作模式中加入土憨巴,既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善水体环境,养殖更绿色生态;也能自然淘汰小虾,控制小龙虾养殖密度。

目前,我省已成功繁育出长吻鮠(又称江团)并开始大规模养殖。随着饲养技术逐渐成熟,各地饲养面积增长迅速,每斤长吻鮠的价格已从100多元跌到了20多元,走入寻常百姓家。水科院长江所繁育的铜鱼、省水生所繁育的长春鳊均实现规模化繁育,长江刀鱼也已成功繁育并在全省多个养殖场开始人工养殖。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土著鱼”重返湖北人餐桌!是谁的DNA动了?
安盛龙虾养殖中心
江苏大丰“小龙虾”获国家专利 龙虾
获全国一等奖的“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模式”,到底有多牛?
重磅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
小龙虾养殖进入“技术决定效益”时代,如何做到出早苗、养大虾、创高产、赚大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