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省香菇产业发展背景、现状与展望

图片来源:河南灵宝昌盛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传福 魏银初)河南省地处中原,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春雨雪偏少,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湿度适中,适宜培育优质食用菌品种——花菇。
     河南省香菇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以来,先后经历了漫长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阶段,于90年代中期,在一项技术(泌阳代料花菇培育技术)、两个会议(96年河南省全省香菇现场工作会和98年泌阳、西峡全国香菇产业大会)的推动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与浙江、福建两省并列为我国香菇三大主产区。

图片来源:河南灵宝昌盛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
     

     进入本世纪以来,2005年,河南省香菇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不足10%猛升到60%左右并作为地域品牌已被全国食用菌商界所公认。2011年以来,食用菌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提升阶段,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香菇产业已成为农村脱贫攻坚的首选项目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一、产业发展背景
     河南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改革开放初期,信息、科技滞后于沿海闽浙一带,木屑代料栽培香菇起步较福建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河南省多地还在试验探索阶段,福建省古田县等地受福州、厦门等港口经济的辐射和渗透,凭借信息传递快、物流成本低的优势,在香菇“卖方市场”高价位拉动下,产业确已快速发展。

图片来源: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 
 
 
     九十年代初期,在福建香菇种植量过大情况下,导致香菇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价格下跌,使福建省香菇产业一度受到重创,到九十年代中期几乎处于“潮起潮落”状态。河南省木屑代料香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发展起来的,起步之日,恰逢中国香菇走向低谷之时。河南香菇产业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图片来源: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   
 
     河南香菇产业之所以能在外部环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并连续多年独占鳌头,靠的是什么?
     一靠广大农民渴望致富种香菇的积极性。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北、西、南三面为山地环抱。山区、丘陵区土地面积占全省总土地面积57.2%,人多地少、土地贫瘠,风调雨顺之年,尚可勉强维持生计,若遇旱涝则生计无望,广大农民渴望能有稳定收入、可发家致富的产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泌阳、西峡两地科技人员与种菇能手在河南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帮助下,在当地政府与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共同努力、攻坚克难下,终于探索出适合河南发展的木屑代料香菇栽培技术——泌阳模式和西峡模式。投入产出比大多高达1:3以上,备受农民欢迎。当时,在泌阳县广泛流传一句话“要想富、种香菇”,这是对广大农民渴望致富种香菇积极性的真实写照。

图片来源: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 
   

     二靠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强大推动作用。30多年河南省香菇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产业发展得好的地方,党委政府都把发展香菇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主导产业,列为“一号工程”、“书记工程”,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
     20世纪九十年代,泌阳、西峡的农民均将他们的县委书记称为“香菇书记”,从乡到县都建有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且一任接着一任干。西峡县30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香菇产业发展,把发展香菇产业作为农民增收,振兴县域经济的“一号工程”。
2015年以来,西峡县围绕解决科研滞后,产品质量安全,深加工链条延长,营销手段创新,增强国际化运作程度等问题,提出香菇产业上档升级的主要目标。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三靠的是独特的气候优势。河南冬春雨雪少,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湿度适中,所产优质香菇——花菇的花菇率和花度较全国其它地区都更高、更好。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香菇的需求与日俱增,好香菇不愁卖不掉,所以,河南香菇产业靠独特气候优势产出优质产品,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以产品优质而拉动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张维系。
     四靠的是科技创新与进步。河南广大香菇科技人员和种菇能手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协会组织的指导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坚持不断创新。2010年前后,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站和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研发中心在全省10个县联合开展夏季香菇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使夏季香菇得以健康发展。河南省食用菌协会2010年以来,组织会员单位围绕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和香菇不同季节栽培技术,先后制定6项省标。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组织成员单位从香菇菌种选育、培养料灭菌、接种方法、菌丝培养与出菇管理、产后保鲜、冷链运输、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入手集成5项标准化种植技术,即,春栽香菇标准化生产新技术集成、秋栽香菇标准化生产新技术集成、反季节香菇标准化生产新技术集成、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集成和香菇实施周年化生出菇技术集成,确保栽培技术不断创新与进步,使产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
     五靠的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社团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支持与帮助。如,“泌阳香菇”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保护;西峡、泌阳、卢氏、灵宝等主产县(市)被定为全国农产品(食品)出口安全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香菇)出口示范区在基地设有海关,香菇可直接在产地出口;国际蘑菇学会副主席张树庭教授在泌阳县参观香菇生产现场触景生情、挥笔题词“泌阳花菇世界一绝”。历届会长、副会长都多次亲临河南香菇主产区进行调研指导工作。中国进出口商会2005年组织全国香菇出口企业到西峡与政府洽谈,帮助将西峡香菇的产业化模式提高为“出口企业联合体+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的产业化模式,帮助西峡县开展香菇出口工作,使西峡于2006年实现香菇出口零突破,截止2018年已累计出口创汇达53亿美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研究员、上海农科院副院长谭琦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多次亲临河南讲课,实地指导,使河南香菇产业从中受益颇多,河南省香菇人永远忘不了他们为河南香菇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图片来源: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

二、产业现状
     河南省香菇产业发展秉承科学发展、布局合理、发展迅猛、成效卓著理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香菇生产仅仅是一种家庭副业、庭院经济,而今,已发展成为各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首选、富民强县、振兴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一是生产总量居全国之首。2018年,香菇产量高达268万吨(鲜重),已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出口量连年增长。2018年,出口创汇额高达28.8亿美元。二是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已形成三大主产区(以西峡、卢氏为主的伏牛山春栽优质香菇产区,以泌阳为主的桐柏山花菇产区,以信阳浉河区为主的伏牛山秋栽优质香菇产区)。三大主产区香菇产量约占河南省香菇产量的70%以上,以西峡卢氏为主的伏牛山优质香菇产区已被列为农业部优质特色产业集聚区项目。三是栽培季节周年化、栽培模式多样化。模式有春季制袋接种,菌袋发好后菌转色,越夏后,秋冬出菇,有秋季制袋接种冬春出菇,有冬季制袋接种,夏季入伏后出菇或早春制袋接种,越夏后入秋出菇。四是栽培设施不断提档升级,产业逐步向工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五是产业内部分工细化。不仅形成从菌种选育,菌袋制作培养,出菇管理,后期产品加工,冷藏运输的完整产业链,而且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效应不断提升。六是栽培技术精准化,生产流程标准化,产业向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逐步由传统农业粗放经营向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七是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从生产基地到大中城市都建有健全的直销、代销和网络营销体系。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已成为我国北方香菇产品主要集散地、全国香菇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基地的一些香菇生产企业都在郑州、武汉、上海等地设有直营店,使500公里以内的消费者当日就可以吃到味美的鲜香菇。主产县香菇在本地海关就可以办理出口,西峡县出口企业144家。2018年,香菇出口创汇额高达11.8亿美元。总体来说,河南香菇产业从2011年以来,就迈向从香菇产业生产大省向香菇产业全面发展强省的艰辛之路。

图片来源: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

三、产业发展展望
     河南省发展香菇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独特的气候优势,所产花菇出菇率高,冬春高达60%以上,花菇颜色洁白,是其它地区所不及的,所以,河南香菇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消费者青睐。二是丰富的栎类林木可替代资源优势。河南省现有养蚕的柞树林316万亩、桑树20万亩及苹果树250万亩。柞树三年必须要轮伐一次,桑树每年平伐一次,果树年年修剪,每年可产柞、桑、果树枝杈材约330万吨,可替代栎木类木材。按生物学转化率80%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生产香菇264万吨(鲜菇)。三是较强的技术优势,河南省栽培香菇具有近30年历史,是我国南菇北移的桥头堡,在实践中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科技工作者和能工巧匠、营销大军,他们是河南香菇产业的主力军。四是较好的市场和信息优势。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超亿、内销市场潜力巨大。河南省属内陆省份、交通便利,郑州航空港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高铁以郑州为中心,已形成米字形辐射至全国。香菇产区虽多在山区,但都与高速公路相通,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每天都有车发往欧洲,交通十分便利。郑州为全国著名的商业中心、商贾云集,拥有较好的市场和信息优势。
     河南省香菇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坚持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稳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将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香菇产业强省,打造成为全国优质香菇的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让“河南香菇”的地域品牌誉满全球,发展香菇产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大力推行菌棒工厂化生产模式,菇农进棚管理出菇,走中国特色的香菇产业发展道路。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户还是农村主体,要想香菇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香菇产业发展道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应大力推行菌棒工厂化生产模式,农民在自己或租用的智能化出菇棚内管理出菇,建议引进或培育一些龙头企业投资兴建菌棒生产厂和智能化菇棚,吸收农民进厂管理出菇或将菇棚出租给农民管理出菇。灵宝昌盛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在全省推广,能够激发农民科学种菇积极性,提高香菇产量,确保产品质量,可以采取清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适应当前生产力,进一步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
     2.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走优质无污染、诚实无欺骗的产业发展道路。香菇集营养保健于一体,深受消费者青睐。如何保障香菇产业能持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支持,关键两条,一是产品优质无污染,二是生产者诚信无欺骗。河南省要保证无污无欺,必须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现在,河南省关于香菇生产上的标准基本都有,关键是怎样保证执行,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河南省一些香菇标准的制定、审定的年限已到,需要重新修订,鉴于制定、修订标准是一件繁重的科研工作,相关部门应在经费上给予补助或鼓励。
     3.大力推行科技兴菌,走科研生产一体化道路。河南省近些年在科研人才引进和经费投入方面都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与兄弟省相比差距极大,技术推广部门人员经费更是相差甚远,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呼吁河南省委、省领导进一步重视全省食用菌产业的科研推广支持力度,多引进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科技工作者,加强科研和推广经费投入,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民出身的种菇能手、能工巧匠进行再教育的投入,使其生产加工水平尽快得以提升,以确保产业发展对技术支撑的需求。
     4.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对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全省需要根据各地的自然气候资源、林木资源、交通资源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建议由食用菌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生产单位吸收多方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制定出河南省香菇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现阶段,相关生产单位一方面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和市场开发、产品加工、提高产业效益上,在品质方面不仅要注意到产品外观,更要注意内在品质和产品安全卫生,确保消费者能吃上真正的绿色食品、放心食品;另一方面应关注食用菌市场建设,保障各个时期将产品及时投放到市场,使菇农获得更多收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荟万珍:国内十大著名香菇花菇产区,有您的家乡吗?|香菇|庆元县|随州|食用菌
正宁香菇
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考及对策建议
西峡食用菌(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厉害了!香菇名县放大招,西峡香菇甲天下!
汝阳水果红薯、汝阳花菇区域公用品牌联袂发布,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