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GDI智库发布《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报告(2022)》
userphoto

2022.05.16 湖北

关注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创新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之一,广州正在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3月21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专利为观察视角聚焦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勾勒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图谱,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

        《报告》显示,广州发挥人才聚集和产业创新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快协同创新,已形成覆盖技术研发、临床试验、转化中试、生产制造、上市应用、流通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深度嵌入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价值链、创新链,加速打造全国新药创新策源地、全球新药临床试验集聚地、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

        《报告》对广州专利发明总量不低于50件的32家生物医药企业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企业名单来源于近五年国家、广东省以及广州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名录、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名录、高新技术企业名录等。

        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叠加优势,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态势明显,形成了以科学城、中新知识城、国际生物岛“两城一岛”为核心,健康医疗中心、国际健康产业城、国际医药港等产业特色园区协调发展的“三中心多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在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形成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通过出台实施《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修订)》《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旨在将广州打造成为全国新药创新策源地、全球新药临床试验集聚地、生物医药世界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2021年,广州生物医药企业数目从3800多家增长到64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2020年以来,新增8家上市公司,上市企业数接近50家,市值居全国第四。2020年广州医药制造业和医疗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为总产值414.37亿元和293.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7%和5.53%。广州正加速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精准医疗、数字生命等前沿交叉领域,着力突破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有利于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向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

        产业链优化

        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主体和核心内容,知识产权与创新又具有天然密切的联系,因此专利成为观察、评价国家、地区和企业创新情况等的重要指标。《报告》以发明总量不低于50件的32家广州生物医药企业作为分析样本,描摹主要头部企业发展情况,了解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

        具体来看,发明总量能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专利授权率量化专利申请成功率;国际专利数表明企业对专利在全球所有市场寻求保护的程度;同族专利被引频次衡量一项发明对后续发明创造的影响;专利成长性衡量企业的发展速度,反映企业发展前景。

        《报告》显示,广州32家生物医药企业平均发明总量146.59件,平均专利授权率25.23%;平均国际专利数4.38件;平均同族专利被引频次154.19件;平均成长性6.16%。

        表1 32家样本企业名单

表2 部分专利指标排名前三的样本企业

        发明总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业务领域各有侧重,侧面反映出广州生物医药企业有较为完整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广药集团主要从事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赛莱拉专注于干细胞研究、储存,金域医学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业务。

        广药集团近年来持续推进和加大科研创新及产品研发力度,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8家、省级科研平台39家。拥有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形成诺贝尔奖得主3人、广东省创新团队1个、国内双聘院士、国医大师12人、外籍专家顾问7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在职专家3人、博士及博士后近百人的强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不断扩大与行业内外交流合作的范围,提升企业间战略协同层次和水平。

        赛莱拉是全国领先的干细胞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2020年研发强度以及研发人员分别是31.15%和37.66%,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干细胞全产业链。

        金域医学坚持培育源于自身优势的内生性发展能力,夯实创新基础。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梯队,拥有硕士以上学历600余人,构建了老中青搭配、产学研结合、技术和管理序列兼顾的高素质人才梯队。

        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广州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凸显。此次32家生物医药样本企业位于广州8个区,分别是: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增城。其中,黄埔21家,占比65.63%;番禺3家,占比9.38%;天河、白云各2家,占比6.25%;荔湾、花都、南沙、增城各1家,占比3.13%。

        广州多年来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篇布局,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在生物岛、科学城和知识城等区域等集聚区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最近出台的《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广州国际生物岛要依托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等优势资源,聚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的发展,打造国际化的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的生物产业研发和中试基地。以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为引领强化多点支撑、多极带动,打造知识创造高地和产业智造高地,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中试和应用推广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世界领先的中国智造中心。

图1 32家样本企业所属区域分布热力图

        高研发投入强度

        筑基未来发展

        近年来,广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跃升,这是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活力和优势所在,特别是科教资源、产业资源和医疗资源集聚,有力地支撑了广东省、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投入。

        研发投入强度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有力保障,对提高企业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有助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产出水平。在10家公布年报的上市样本企业中,都保持相对较高的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企,筑基未来高质量发展。2019年,赛莱拉、益善生物、达安基因研发投入强度均超过10%;芭薇股份、万孚生物、阳普医疗、金域医学、洁特生物研发投入强度在5%-10%之间。

图2 部分样本企业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

        人才是企业创新主体,同时也是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基石。2019年,赛莱拉和达安基因研发人员比例超过30%,香雪制药、万孚生物研发人员比例在20%-30%之间。阳普医疗、芭薇股份、丸美股份、洁特生物、金域医学研发人员比例在10%-20%之间。

图3 部分样本企业2019年研发人员比例

        深度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创新是衡量一家企业乃至一个地区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企业抢占科技前沿、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2021年12月,GDI智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广州)TOP100榜”,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成效,展示慈善事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担当。共有15家生物医药企业上榜,同比增长114.29%;捐赠总额6884.66万元,同比增长594.94%。广药集团、香雪制药连续三年上榜,金域医学连续两年上榜。

图4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广州)TOP100榜”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及捐赠金额

        数据来源:发明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影响力和成长性等与专利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专利数据库中企业2016年—2020年间的专利数据。

 

来源:金台资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诚生物挺进广州生物医药企业创新Top50榜前十
深圳正式“改名”,未来全面开挂!有哪些公司值得加入?
1
生物医药转化难在哪儿?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助推山东医药产业领跑全国
中国距离「医药强国」有多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