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码看病”为何备受好评

   近日,江苏“上线”电子健康卡,实现“一码看病”,引发了舆论关注。所谓“一码看病”,即就诊报到、缴费等过程,患者只要持手机里的二维码就可以“一码搞定”。该做法因便捷等优点,得到了业界肯定。

  过去,我们看病,首先就得去医院现场排队挂号,然后拿个纸质挂号条,买个病历本去找医生。医生手写一番病例,患者检查过后,医生再手写药方让患者去药房拿药。

  现在,大部分医院都已经有了电子化信息系统,患者到了医院办个就诊卡,在院内从挂号到就诊,再到检查和取药,基本就可以凭卡办理。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现在不少医院也都推出了网上预约挂号和使用挂号机自助挂号、约号,并且收费也是从只收现金、刷卡到可以扫二维码电子支付。

  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就诊卡不能跨院使用,患者在多个医院就诊就需要办理不同的就诊卡。虽然,有些城市可能也推出了统一的就诊一卡通,但是部分医院仍然要使用本院的就诊卡才能完成所有院内流程

  各个医院间无法实现信息互通,患者去不同医院就需要重复办卡,而且不少患者复诊时因为找不到之前的就诊卡或者带错卡还得再办一次。在买个煎饼都能扫码支付的时代,看病仍然需要抱着一堆病历本、带着各种实体卡,似乎有点不够与时俱进。

  而推出电子健康卡,使用二维码实现“一码看病”,就可以有效解决“一院一卡、重复办卡、互不联通”的问题。

  电子健康卡,根据就诊者身份证信息采集形成,具有唯一性,可以在不同医院进行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在线支付等,并且随着容量不断增大,功能进一步健全,等到关联电子病历和诊疗信息后,将来通过扫码,就可以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诊疗信息互认共享。

  “电子健康卡是一种标准:统一患者身份的标准,也是患者接受统一医疗服务的标准。”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健康卡将结合智慧医疗、标准化电子病历建设,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个人健康账户,让人人可掌握自我医疗的轨迹、自我健康的状态,形成“年度医疗健康账单”,有效为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愿景确实很好,不过,要真的实现,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首先,虽然不少医院都已经有了信息系统,但是和完全实现电子化还有很大距离。仅是病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发现,目前依然有不少医生是在手写病历,电子病历都还没完全普及开来。有些医院根本都没有PACS系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检查结果依然是纸质化打印。

  其次,医院是否有动力去共享医疗信息。目前大医院基本都有自己的信息中心,医疗信息也是储存在自己的数据库。而这些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虽然现在有各种云解决方案,但医院把这些信息搬到云端,再与其他机构共享,可能也会面临不少阻力。

  再次,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现在虽然医疗信息都像孤岛一样被存放在各个医院,但是院内的信息安全还是比较容易保障的,毕竟没有连接外网。如果所有的医疗数据都集成到电子健康卡上,通过二维码就能扫描读取,患者的信息会不会泄露和盗取,这也是一个问题。

  当然,困难再多,方向肯定是对的,医疗信息电子化是必然趋势。而随着5G技术的普及应用,远程异地手术都已经变为现实。医疗信息共享不仅方便患者,还有助于建立更好的诊疗标准,也有利于医疗控费。

  江苏作为全国电子健康卡的首发站,推出“一码看病”是非常好的事情。就算目前只是先取代实体就诊卡,使用二维码就可以在不同医院挂号、就诊、付费,也是给患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随着医疗信息的不断电子化,相信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也不会太远了。

  (作者系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科医师、医学硕士)

(文章来源:小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通知!合肥医院就诊发生大变化!下月实施
广州一张诊疗卡将通用44家医院电子病历共享
今年底,上海所有公立医院联网使用电子病历卡
互联网时代,医疗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为什么互联网医疗有巨大的前景?
新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