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荆门市人民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关于荆门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

——2017年1月6日在荆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荆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投资第一、产业第一、工业第一”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中国农谷建设和柴湖振兴发展省级战略,大力推进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重大洪涝灾害等诸多困难,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指标较快增长。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把投资和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和主战场,加强运行精准调度,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1亿元,增长8.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9%、8.8%、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1531.46亿元,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23亿元,增长1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73亿元,增长14%;外贸出口86187万美元,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37630万美元,增长10.7%。工业经济稳中提质。狠抓实体经济帮扶解困,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3377亿元,同比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95.8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利润154.6亿元,增长9%。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新签约项目547个,投资总额2487.5亿元,成功引进长丰猎豹、湖南泰富重装、大连数控机床等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79个。全面实施重大项目路线图行动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48个,同比增加92个,完成投资1153.5亿元,其中新开工463个;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33个,完成投资351.2亿元;15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金泉新材料新能源储能动力锂电池一期等269个亿元项目竣工。3510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三年滚动计划,襄荆宜高铁、荆荆客专、武天荆城际铁路纳入国家规划,襄荆宜高铁可研报告编制完成、荆门段线路走向及高铁站设置方案基本确定,漳河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工,汉江沙洋港、钟祥港建成开港,蒙华铁路荆门段、荆门城区绕城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企业兼并重组“三大行动计划”和千亿产业培植、骨干企业成长、千亿工业园区建设“三大工程”,启动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等产业链垂直整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96家,新增115家。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金鹰能源、广源食品等21家企业实现兼并重组。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占全市产值比重达到32.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2016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家,2016年新增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工程研究中心 1家、校企研发中心 1家;慧谷科技企业孵化器、九派通众创空间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全力开展农业抗灾救灾,确保大灾之年农业能增效、农民能增收。屈家岭现代种业科技园、彭墩智慧农业示范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柴湖“中国花城”初具雏形。“一高三新”推广面积达到220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2万个,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2.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7%,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64︰1。服务业发展提速。出台《中心城区物流园和专业市场布局规划》《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新增3A以上物流企业5家,省重点物流企业3家;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1100家,村级覆盖率82%。传化荆门公路港开工建设,万达广场、白云广场、银泰城等重大商贸项目开业运营。实施太子森林小镇、万紫千红植物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4.6%。

  (三)城市建设全面提速,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出台首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荆门市城市管理条例》,我市入选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6.01%、33.9%。城市能级明显提升。漳河新区骨架逐步拉开,双喜大道、荆山大道、尉迟恭路等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荆门剧院、荆门传媒中心、市博物馆新馆、龙泉中学南校等一批公共服务工程开工建设,爱飞客航空小镇机场核心区基本建成,漳河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完成象山大道及城区三条高速公路出入口沿线综合整治,实施农贸市场、背街小巷、“三无”小区等改造攻坚行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京山、沙洋、钟祥城市新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带稳步推进。编制完成荆钟、荆京、荆沙三条城镇带总体规划,策划项目226个、总投资1287亿元,实施今日百花大世界、百里生态画廊等一批支撑性项目。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启动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和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核心岛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强力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完成“绿满荆门”造林16.38万亩,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3.2%、18.3%。扎实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丁家冲村等18个村庄被命名为全省第五批“宜居村庄”,省级“宜居村庄”达到66个。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有效增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10大行动计划及配套实施方案,“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严控磷化、煤炭等行业新增过剩产能,关闭煤矿6家,压减产能33万吨;实施“房票”制度、货币化安置等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一停三降一补贴”,累计为企业减负17.8亿元;开展产业竞争力、交通物流、城市能级和品位等八大补短板行动。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组建市级行政审批局,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4项,市级行政审批零收费率达到93%;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净增市场主体1.27万户;统筹推进商务、农业、文化、城市管理等综合执法改革。农谷投资有限公司、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现重组。着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市场准入清理、重资产建设等促进民间投资“六大专项行动”,开工建设重资产项目33个,完成建筑面积160.84万平方米;落地实施竹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24个PPP项目,11个项目入选国家和省财政部门PPP示范项目。市级基金达到16支,总规模180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新增四板挂牌企业211家;发行债券6只,规模57亿元。着力推动开放平台建设。海关荆门办事处恢复运行,中兴农谷公用型保税仓库建成运营,启动荆门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

  (五)民生保障持续加大,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民生投入持续增强,教育、社保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到8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1358户3818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75个贫困村脱贫“销号”,6.0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业稳步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920元、15811元,分别增长8.19%、7.4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启动长期护理保险改革试点,城乡居民综合参保率达到94.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中心城区和县市区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30元/月、440元/月,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510元/年、7020元/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3461套、基本建成7272套、分配入住5216套,改造农村危房3000户。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成功组建荆门职业学院,完成42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启动分级诊疗工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成功举办荆门国际马拉松赛、2016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主要指标增速总体趋缓,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外贸出口形势严峻,传统支柱产业增长动力不足;实体经济面临困难较多,企业综合成本仍然较高,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低迷,资金、劳动力等要素配置效率不高,行业和企业分化明显;生态资源环境约束加大,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居民收入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改善民生的公共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解决。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资本兴市、创新活市的路径,深入实施中国农谷和柴湖振兴省级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改革创新、产业升级、项目投资、民生改善,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千方百计快增长,为实现“湖北中部崛起”和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员劳动生产率10万元/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脱贫人口6.17万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省定目标。

  为实现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1+10+N”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大行动计划”和补齐发展短板“八大行动方案”落地实施。引导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化解传统磷化、粮油初加工等行业过剩产能。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一停三降一补贴”政策,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等改革,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力推广“沙洋模式”,力争按户连片耕种率达到75%。三是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快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清理规范中介机构服务,大力培育中介服务市场。深入推进“园办一体化”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等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巩固扩大“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四是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行动,力争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75%以上。推动政银企深度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推广PPP模式,力争落地实施PPP项目30个以上。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力争新增“新三板”10家、四板挂牌企业200家,申报发行企业债券40亿元,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比重达到30%。五是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市直机关所属企业及经济实体脱钩改制,大力推进去行政化和股权多元化。加快建立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通关平台、服务机制、对接通道等建设。深入推进财税体制、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

  (二)大力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后劲,力争全年投资突破1800亿元。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统筹招商资源,推行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委托招商、盘活存量招商、依托基金公司招商。继续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招商,主动对接东北、长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和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坚持重落地、重投产,健全项目评估落地、招商引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和督办考核,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亿美元,新签约项目480个以上。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加大灾后恢复重建、重大水利交通、重大公共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等薄弱环节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前期,强化重大项目前期推进路线图管理,落实项目责任主体,统筹图纸编制审查、土地预审、招投标等要件办理流程,狠抓“十三五”滚动计划、中央和省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快开工建设。加强项目争取,围绕长江和汉江经济带、“四新”经济、扶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争取,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包联、秘书服务、集中开工、竞赛拉练、通报晾晒等推进机制,突出抓好28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泊鹭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园等146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80个、竣工投产280个。加快推进襄荆宜高铁、荆荆客专、军民合用冷水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力争襄荆宜高铁尽快开工建设。

  (三)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质量效益。一是加快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以石化、磷化、建材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实施“百企技改”工程,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争完成技改投资320亿元以上。以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为重点,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和创新合作平台建设,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重资产建设,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新开工建设重资产60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推动七大产业链垂直整合,打造“特色产业链+产业互联网+基金”的产业平台型总部经济集聚区和示范区。二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三区三中心”为重点,加快屈家岭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区、柴湖花卉产业园等重大支撑项目建设。积极推广高效种养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29.9万亩,新增高效种养面积20万亩。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优化服务业重点产业布局,以商贸物流、通用航空、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中国农谷会展中心、通用航空文化创意示范区、全民健身中心等77个重点服务项目,办好油菜花旅游节、国际马拉松赛、爱飞客飞行大会等重点品牌活动,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

  (四)大力推进城市能级提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一是加快新城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坚持产城融合,创新新区建设运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加强骨干路网、综合管廊、公共服务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金融保险中心、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以及通航产业项目建设。启动白云大道改造、东宝山和象山综合整治,推进文化宫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加快城市停车场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补短板”建设,建成荆门城区绕城公路、中心城区汽车客运站。支持各县(市)城市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启动三条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建设,推进江山至石牌公路改造等125重点项目实施,完成“整镇推进”试点规划和产业发展、镇村布局、美丽乡村等专项规划,加快孙桥、石牌等7个“整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建设,着力打造漳河爱飞客小镇、柴湖花卉小镇、彭墩长寿小镇等特色小镇,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0个。三是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荆门市城市管理条例》,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城管执法管理网络,推进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服务。加强出店经营、马路市场、背街小巷等专项整治,强力推进控违拆违。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坚持生态立市,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一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实施能源消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降碳目标责任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开展碳排放、排污权、节能量等交易试点,建立完善以资源产出率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改革。二是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完成格林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任务,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抓好磷石膏、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组织化工循环产业园等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加快推进荆门静脉产业园建设,组织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30重点循环经济项目。三是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道路和建设工地扬尘管理,开展石膏、石灰石、采石行业整治。加强漳河、汉江等重点水域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大竹皮河、长湖、天门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在100个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微动力或无动力处理设施。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试点示范,抓好土壤修复产业园建设。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六)大力推进社会民生建设,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坚持民生优先,重点推进247个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启动全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继续实施好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000户,实现77个贫困村脱贫“销号”、61690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二是促进就业稳定增长。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重点人群免费职业培训行动,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等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重点项目帮扶就业、城镇新增市民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三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全国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0%,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9938套、基本建成8926套、分配入住4000套。四是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推进教育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完成3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加强荆门职业学院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开展“互联网+远程医疗”分级诊疗模式试点。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两馆两中心”、博物馆新馆等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省荆门市:差异化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荆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荆门市市委书记:全力支持三聚环保煤油化融合及秸秆循环利用项目快速实施
2016年招商项目(大健康产业)
长城汽车版图再扩张!又一新基地落户!
浅析特色小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