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不是多灾多难,而是最幸运的国度

全文共4428字 | 阅读需9分钟

我们把一个现代化改革的成熟框架定义为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即在世界中的位置)几部分,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世俗化。

这四个方面定义了一个国家现代化改革的成败。

前文链接:

中国不是多灾多难而是最幸运的国度

说到这里,我可以回归到今天的主题,这里首先从一个大家可能想过、却没有仔细考虑过的问题入手,这个问题是:

由于中国的现代化成就过于显著,掩盖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世界上大部分传统国家的现代化努力都是不成功的。其中许多失败了,剩下的也没有取得太好的成果。

我们把一个现代化改革的成熟框架定义为政治经济外交关系(即在世界中的位置)几部分,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世俗化

这四个方面定义了一个国家现代化改革的成败。很多国家一开始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由于某一个方面比如外交关系,或者是世俗化问题没有解决, 许多国家 导致了整体的回潮,又将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拱手让出了。

除了 如 日本、韩国和 新加坡这样的港口国家之外,以及完成了一部分的泰国、马来西亚,也包括半个土耳其,剩下的大部分国家空有现代化之心,却并没有能力建立起现代化的成熟框架。

那么,为什么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获得巨大的成就,而大多数国家却在这里或者那里卡壳了呢?我们接下来就分析中国成功的经验,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教训。

要知道,中国虽然更接近转型成功,但依然是在路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在总结经验之外,在未来,世界的教训也会在我们的发展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避免我们走弯路。

在拿中国与世界作对比之前,我必须给大家灌输一个新的观念。在最近一百多年里,由于中国面临着世界的挑战,我们渐渐相信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实际上,中国却是整个旧大陆上最幸运的国家。

多灾多难这个概念可以鼓励人们救亡,但也容易产生出另一个副作用:将自己和世界对立起来。

如果放长历史的视界,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民族所拥有的条件是多么得天独厚。像伊朗、阿富汗那样的国家虽然有心现代化,却受制于外部环境,难有自主选择,可是中国自古及今就把选择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中国大陆地缘结构示意图

为什么说我们是幸运的呢?

我们先看一下一张外国地图。

对一个文明的先决条件是地理。一个文明,往往是围绕着一个主要的粮食产区而产生的,比如埃及,它之所以成为文明的摇篮之一,在于尼罗河谷地。

尼罗河谷地有多大呢?在最北端是一片不大的三角洲,面积只有2.4万平方公里,而在南方,只是尼罗河一线,所谓一线,它的宽度不超过几公里,最窄处,河岸上就已经是沙漠了。

在这样逼仄的环境中,竟然产生了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之一。

事实上,大部分的人类文明所依托的核心区域,都只有几万平方公里。但是中国却是个例外。

中国的文明核心区域依托庞大的华北平原、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还包括长江中游的两湖盆地和赣江谷地,这么大区域都是连通在一起的。

在历史上,自秦朝之后,就已经没有障碍能够阻止人们在这么大范围内迁移了。

加上有通道可以通往陕西的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使得中国的文明核心区域达到了数百万平方公里。

这些连通的区域如同一块巨大的经济磁石,产生了天然的统一市场和统一的国家。就算是强行将这个国家分裂,它也会在短时期(当然是历史尺度的)内通过合并再次统一。

中国三维地形图

(点击图片可放大)

更幸运的是,在这片低地的外围,恰好构成了一个连续的防御体系。从南方东南亚的丛林开始,直到青藏高原巨大的地理障碍,再到西北地区的山脉和荒漠,北方的阴山和燕山山脉,然后是海洋。

对于古人来说,这样的地理是非常难于突破的。因此,对于生活在这个圈内的人来说,享受着无以伦比的安全性。

虽然中国也有过五胡乱华、女真和蒙古的侵袭,这些事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都是安全的,击不透的,人们可以享受和平和安宁,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

中国统一王朝大都是寿终正寝的,也就是说,是由于内部政治和经济结构的问题。古代王朝也是有寿命的,它天然的寿命在三百年左右,会因为财政经济和政治的综合原因而死亡,像汉唐明清这样的大王朝大都可以算作寿终正寝。

如果只说中国还看不到它的优势的话,我们还可以做一下对比,这是西欧的地图。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西欧的地理破碎性,在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等山脉的阻隔下,西欧被分割成了许多小区域,天然不利于统一,而北方虽然更加平坦,却由于太靠北,已经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了。

这就造成了欧洲从古及今缺乏统一、支离破碎的局面。

欧洲地形图

(点击图片可放大)

再看印度。

印度作为一个文明与中国等量齐观,但是,印度的地理由于东西高止山和德干高原的存在,也不利于形成统一的文明。

另外,印度虽然貌似在一个大半岛上,但由于隔开印度与阿富汗中亚的开伯尔山口不够高,事实上给北方民族留下了一条非常便捷的通道,使得印度更加容易受到入侵的影响,历史上也是分裂大于统一的。关于印度的问题后面还会再谈到,这里只是点到为止。

在地理条件上,唯一能够和中国相媲美的是新世界的美国,但它在旧世界时期还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就使得中国在数千年里享受了旧世界最得天独厚的环境。

人类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统一市场统一市场又包括了三个资源要素,人力、物资和资本。

要想经济发展,人们唯一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在一个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市场,再让人力、物资和资本三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只要做到了这一点,社会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由于统一市场往往是在一个国家内出现,最后的问题也就变成了这个国家有多大。对于其他地区的效果而言,显然没有这个天然的巨型国家更有优势。

在这里,我们可以去探讨一个现代人常常提及的问题,也就是中国和印度的对比,有的人称为龙象之争,还有人专门将两国的英文名称拼在一起,创造了Chindia 这个词汇。

两国人口相当。虽然印度的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中国的沙漠山地和高原面积很大,如果只算耕地面积,印度比中国的还大得多。

另外,印度虽然地形上不利于统一,但地理位置处于旧世界海上运输带的正中间,贸易条件比中国好得多。

可是,在现实的发展中,至少到今天为止,印度的速度显然不如中国,围绕着这个问题会有多种答案。但大都是从制度层面作对比,将之归结为某种意识形态色彩。但事实上,中印两国的对比更多要从历史上寻找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就是印度的地理是破碎的,它不是一个文明,而是好几个次文明的叠加,从地图上也可看到,除了恒河平原代表的北方次区域之外,在巴基斯坦有印度河平原。

此外,在印度的西南部和东南沿海还有两个次文明区域。还有更小的拉贾斯坦和羯陵伽区域,另外,古吉拉特的半岛地区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次区域。

由于地理上的缺陷,印度的人口一直无法完全融合。

到今天,如果有心观察,就会发现印度的南部和北部的人种是不一样的,北方人种雅利安人占比非常高,他们大都带着印欧人的特征,另一个特征是比较独特的,就是黑眼圈,眼圈周围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暗斑。

但南方人大都是暗皮肤的,看上去更像是缅甸人,他们自称为达罗毗荼人。

下面这张照片就摄于南部的海得拉巴,可以看出从血统上就更加接近南方血统。这部分人更接近印度河文明的更古老的人种,在数千年前雅利安人入侵时,将印度河文明赶往了南方,雅利安人占据的主要是北方的恒河平原。这导致南北方的差异非常巨大。

如果放在中国,由于地理的局凑性,民族融合早就发生了,但在印度,几千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完成融合,反而又加上了拒绝融合的种姓枷锁。

这种合而不融的特点,导致印度不像是一个国家,而长期是一个地理名词。

由于这样的特征,印度在历史上是合少而分多。近三千年来,中国已经经历了许多次统一王朝的循环,但是印度只有四次统一王朝,前三次孔雀王朝、贵霜王朝和笈多王朝,分别对应于中国的战国和秦、汉和魏晋时代,其中贵霜王朝由于是来自中国甘肃地区的大月氏人(或者是他们的属民)建立的,还不被印度承认。

而第四次莫卧儿帝国则已经到了一千年后的明王朝时代,在这期间的一千年则是巨大的分裂。

就算是印度所谓统一的时候,也达不到像中国一样的中央集权。事实上大部分“统一”只包括了印度北部的恒河平原。而南印度从来没有被“统一”。

这里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把南印度(具体说是东海岸)称为注辇、东离(现在成为朱罗),长期不知道它和北印度处于同一片次大陆上。去注辇要走海路,而去印度要走陆路。

印度的这种分裂状态,造成英国人接手的印度其实是一地碎片。可以说,印度之所以从地理名词变成政治实体,是英国人打造的结果。但英国人并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印度除了一部分英印直辖地区之外,还包括数百个小邦国,这些小邦国都有土邦邦主,行使着一定的日常管理权。

所以,印度1947年独立后,首先不是谋求发展,而是谋求整合,剥夺土邦的权力建立统一的国家。

加上复杂的宗教问题,印度的整合难度一直很大。前几十年,印度实际上是在完成一个中国自古就完成的任务:打造统一的国家实体,在社会中推行统一的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印度也陷入了计划经济泥沼,更增加了困难。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但印度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始于1991年,印度随着两个叫甘地的总理先后被刺杀,已经跌入了低点,一个不起眼的政治家拉奥临危受命,担任了不那么受欢迎的总理,他却开始了一次拉奥革命,将印度带入了改革的轨道。

从这个角度看,印度的改革开放比中国晚了十几年。

除了印度,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依然在遭受整合之苦,特别是非洲那些前殖民地国家,我曾经详细考察了这些国家的民族界限是如何被打乱和重新组合,又如何给现在带来了一个个巨大的伤疤的。

而中国幸运地避开了这些问题,这也是中国改革能够迅速启动的先天性原因。

作者郭建龙,著名作家,社会观察家,已出版“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等。

中国三维地形图来源于《中国地理图集》王静爱,左伟主编,2009年11月;

欧洲地形图来源于《中学地理知识地图册》王民主编,2019年8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本文转自公众号“读史”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点击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地理上的概念到一个国家,历史决定“龙象之争”印度不可能赢
课程资源·地理视野|“时区”里的秘密
“帝国坟场”阿富汗到底是中亚国家?还是西亚国家?
为什么中国最后都能统一,而外国却总分离?外国网友:世界神话
中华文明是个例外吗?
从地缘上来看,我国,印度,中南半岛的整合与统一,优势各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