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学勤:商代夷方的名号和地望
userphoto

2022.10.01 浙江

关注

  最近读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秉新等先生的新著《出土夷族史料辑考》①,书中就卜辞以及同时期金文关于夷方的材料作了辑集,便于检索对比。本文在此基础上,想提出以下三点向大家请教:

  一、该方国名号实系“夷方”,不是“人方”。

  二、约当文丁时还有一次对夷方的征伐。

  三、夷方在今山东中东部,其都邑在淄、潍之间的鲁北地区。

  先谈夷方的名号。把这个方国名号读为“人方”的,以叶玉森、陈梦家等先生为代表;释作“尸(夷)方”的,以郭沫若、董作宾等先生为代表。我个人20世纪50年代写《殷代地理简论》,从“人方”说,90年代考虑到一些考古发现,在小文《重论夷方》中改用“夷方”说②。心中一直犹豫,所以在2005年另一小文又回到“人方”说③。

  在黄组以前的各组卜辞里,“人”、“尸(夷)”两字的区别是比较清楚的,即“尸”字所象人形足部前伸或有曲笔,作夷俟蹲踞状。武丁时所卜征伐“尸(夷)”或“尸(夷)方”的“尸”字就是这样。在《出土夷族史料辑考》中,可以看到《甲骨文合集》6457—6464、6480等宾组卜辞载王和

、侯告征夷,或命妇好和侯告伐夷,《合集》33039
组卜辞云“侯告伐夷方”,20612、33038
组卜辞也都有“夷方”,33112历组卜辞也可能同时。凡此“夷”字均作足前伸或有曲笔的“尸”。

  武丁以后几位王的卜辞都不见夷方。夷方再在卜辞内出现,要到无名组卜辞,而且是该组卜辞很晚的类型,《出土夷族史料辑考》亦有收录。这些“夷方”的“夷”同样是可与“人”字区别的上述写法的“尸”。

  无名组卜辞涉及“夷方”各辞非常重要。如《小屯南地出土甲骨》2064,出土于灰坑H31,系右胛骨左边偏上部分,其辞为:

  王族其敦夷方邑

,右、左其

  弜

,其
,于之若。

  右旅[弜]雉众。

  王族是由王的亲族组成的直属部队。④《国语·楚语》记春秋时晋、楚鄢陵之战,晋国雍子说:“楚师可料也,在中军王族而已。若易中下,楚必歆之。若合而陷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则三萃以攻其王族,必大败之。”《左传》成公十六年述同事,也有苗贲皇说:“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当时楚中军王族,加左右军,共为三军。《屯南》2064的商军也是一样,王族和右旅、左旅,实是三军。

  “王族其敦夷方邑

,右、左其
”,“
”字又见《合集》29185,字疑从“吕”声,读为“营”,意思是环绕。“弜
,其
”,“
”从“串”声,读为“串”,意思是贯穿。这是卜问战术的安排,在作为中坚的王族攻打
时,右、左两旅将
包围,或者配合进捣。“雉众”的“雉”则读为夷伤的“夷”。

  《屯南》2350,出土于H57,也是无名组同一类型的,系右胛骨左边偏下部分,辞为:

  王其以众合右旅[

左]旅,
(
)⑤。吉,在

  王以众就是王族,“合”可读为“

(会)”。这条卜辞无疑同《屯南》2064同时。

  《屯南》2064释文论“

”字说:“该字在此为人方的邑名,是商王国进攻之地,在第五期(即黄组卜辞)则为商王国之领土。”并举十祀征夷方“在
”的《殷墟书契前编》2.5.1为例,是很正确的。讲在黄组卜辞
是商的领土,大约是因为商王“在
”,可是看上引《屯南》2350,知道王军抵达
地便称“在
”,不一定要将
邑占领,因此黄组卜辞的
恐怕仍属夷方。

  黄组卜辞十祀征夷方,帝辛于十一月癸亥由危(暂释)前进,六天后己巳已接近攸侯喜的封国,再过十天己卯卜“王其

”,是与夷方接战,两天后辛巳称“在
”,随之停留数日,再往后没有重要的战事卜辞。这说明,对夷方的战争主要战斗和无名组卜辞一样,是在夷方邑
发生的。
看来不是夷方的一处边邑,而是其政治军事的中心,即都邑。

  这里附带提到,“

”字过去多释为“旧”,但卜辞新旧的“旧”都从“雈”,不应混淆⑥。这个字可能是从“臼”声,是否可读为“鸠”,与上古夷人有“五鸠”有关?似乎可供斟酌。

  《屯南》2328也出自H57,其辞云:

  壬□卜,王其弗

(
),亡
……戌,惠今日壬。

  翌日王其令右旅

左旅
,视方,
(
),不雉众。

  其雉。

  应亦属于对夷方的这次战事。其中卜问命右、左两旅攻打,以观敌方的虚实,当在《屯南》2064、2350之前。

  H57出土无名组卜辞属伐夷方的,还有《屯南》2320,只是拓本模糊不清,必须参看书中摹本,其辞有:

  甲辰卜,在爿牧

启,右……邑……引吉,在澅。

  癸酉卜,戍伐,右牧

启,夷方伐,有
(
)。吉,弜悔。

  [右戍有]

(
)。引吉。

  中戍有

(
)。引吉。

  左戍有

(
)。

  亡

(
)。吉。

  右戍不雉众。

  中戍不雉众。吉。

  左戍不雉众。吉。

  这版胛骨所卜是商军准备出发的情况,如果和《屯南》上述几版是一次战役,应较后者都早。戍分右、中、左,也即三军。甲辰日,王在澅,卜问“在爿牧

启”,“牧”是官长(但与文献常见的民事官有别),“
”是其名,“启”意为先锋,《周礼·乡师》疏:“凡军在前曰启,在后曰殿。”

  爿是攸侯国的地名,曾见于历组卜辞《合集》32982:

  戊戌贞,右

(养)于爿攸侯由鄙。

  中

(养)于义攸侯由鄙。

  无名组、黄组的伐夷方皆自攸出发,所以《屯南》2320所载一定也是伐夷方时的事。

  癸酉日,右、中、左戍进军,由右牧名

者前导,他大约就是右戍的首领。

  裘锡圭先生指出⑦,《合集》35345黄组卜辞与这版《屯南》2320是同时的,只比癸酉早一天:

  壬申卜在攸贞,右牧

告启,王其呼戍从,
(周)伐,弗悔,利。

  弗

(
)。吉。

  不

(雉)众。王占曰:引吉。

  其

(雉)众。吉。

  “周伐”意思是围攻,词见西周中期史密簋铭文:

  ……师俗率齐师、遂人左,[周]伐长必;史密右,率族人、厘(莱)伯、僰(偪)殿……⑧

  “周伐”的对象是邑,卜辞所“周伐”的应该是夷方的邑,极可能便是

  上文业已说过,无名组“夷方”的“夷”都明显是“尸”,易与“人”字区别⑨,由此推论,黄组卜辞该方国的名号只能是“尸(夷)方”,不能读为“人方”,尽管在字形上每每难与“人”字分开。类似情形,在古文字里屡见,比方说卜辞的“子”字和“巳”字,众所周知。

  合观《屯南》2320、《合集》35345知道,甲辰日王在澅,商军先锋在攸地爿。过二十九日壬申,王在攸。这同帝辛十祀征夷方途径相仿,而日程完全不合,是不同属一王的两次战事。

  无名组卜辞征夷方属哪一王呢?《屯南》这种卜辞分出于H31和H57。H31发掘报告列为“中期·第4段”,相当殷墟文化三期后段,H57列为“晚期·第5段”,相当殷墟文化四期前段⑩。既然两坑出了同时的卜辞,卜辞的时间应以前者为下限。在甲骨分期研究中已有证明,无名组、黄组卜辞有重叠的时期,即在文丁之世(11),故将此次征夷方估计为文丁时,是妥当的。

  《屯南》2320文丁在澅,这个地名非常关键。学者早有定论,卜辞中的澅即文献所见澅水,旁有因水得名的畫邑,在临淄(今淄博)西北(12),当时商军先锋已为攸侯地爿的官长,可见攸距澅不远。

  黄组卜辞又有不属帝辛十祀的征夷方卜辞,王在齐次,如《合集》36493等,郭沫若先生便认为齐在临淄(13)。现在从澅的出现看,郭说是正确的。

  不管是无名组卜辞的文丁,还是黄组卜辞的帝辛,征伐夷方都是自攸到

。帝辛十祀征夷方,王到
后,十二月癸未“步于
”,甲申“在
”,乙酉即“步于淮”(14)。这又表明,淮距
不远。此处的淮自然不是淮水,而是潍水(15)。实际上,直到《汉书·地理志》还有把“潍”写作“淮”的(16)。这样,我们知道攸侯和夷方邑
位于淄、潍之间。

  高广仁、邵望平先生曾从考古学角度论述“以潍、淄流域为中心,包括惠民地区在内的鲁北小区”说:“这一地区商代晚期的遗址分布相当密集……由于该区,特别是潍水流域,主要是在商代后期才受到商文化浸润的,因此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文化面貌:从贵族墓葬材料看,如青州苏埠屯大墓,几乎完全是反映商王朝礼制的遗存,非商文化因素不见或极为少见;而从一般遗址或中小型墓葬材料看,则是商文化因素与土著文化因素共存……从地理上看,商文化因素所占比例由西而东递减,土著文化因素递增;从社会层次看,商礼的浸润随社会层次的降低而递减。”(17) 凡此现象,正说明淄、潍一带是商王朝与夷人间的界面,商王对夷方屡行征伐,势力逐渐东扩,结果是《左传》昭公十一年所说的“纣克东夷”。

  攸确应是《左传》定公四年所言封鲁殷民六族中的條氏(18)。同属六族的长勺氏,原居地长勺前人云在莱芜东北(19),條氏的居地更东一些也是可以想像的。

  注释:

  ①陈秉新、李立芳:《出土夷族史料辑考》,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李学勤:《重论夷方》,《民大史学》第1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③李学勤:《论新出现的一片征人方卜辞》,《殷都学刊》2005年第1期。

  ④李学勤:《释多君、多子》,载胡厚宣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⑤魏三体石经“

”古文作“
”。

  ⑥沈建华、曹锦炎:《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1页。

  ⑦裘锡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53—356页。

  ⑧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0—171页;刘钊:《古文字考释丛稿》,岳麓书社2005年版,第101—105页。

  ⑨无名组卜辞《合集》28012:“弜

(益)襄人,方不出于之。弜
(益)涂人,方不出于之。王其呼卫于
,方出于之,有
(
)。”系卜问何处增加人力防守,未记明方国名号。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9集。

  (11)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第四章第五、七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2)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122—3126页。

  (13)郭沫若:《卜辞通纂》,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63页。

  (14)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8页。

  (15)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16)琅邪郡灵门等条下,见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44页;参看杨守敬《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263页。

  (17)高广仁、邵望平:《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18)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06页。

  (19)《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来源:《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丁是汉字的创造者
沈建华:略谈李学勤甲骨分期两系说
国博C8.00182龟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关于武丁以前甲骨文的探索
【通论】甲骨文及其分组
甲骨文研究的继往开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