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腧穴应用】七次脉及临床应用
userphoto

2024.02.26 浙江

关注

订阅话题 精华文章

浅论七次脉
张戴义、单永华

七次脉,是指位于颈部的任脉、督脉及手足三阳经各经脉,每经脉的一个主要腧穴,共八个穴位。次,指从任脉的天突穴旁开的次序。《灵枢·本输》:“缺盆之中,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天容,五次脉手少阳也,名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风府”。七次脉的意义如何,《内经》没有明言,历代注家也没有这方面的解释。颈项部腧穴并非这些,讨论人体重要腧穴的《灵枢·本输》何以着重提到这些腧穴。本文就七次脉穴与经络理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讨论如下。
手足阳经根溜注入腧穴表

七次脉在根结理论中的位置


七次脉是以位于前正中线的任脉穴天突为基点,从足阳明经的人迎始,提及了旁任脉侧的七脉,实际上涉及的是八条经脉上的八个穴位。按《灵枢·本输》,缺盆之中任脉(天突)为标定线(点),以此向左右旁开,共有七次脉。反之,若以项窝部督脉(风府)为标定线(点)的话,那么反数过来的阳经加上任脉天突便也是七次脉。其实,七次脉中与经络理论联系较为密切的便是指行经颈项两侧的十二正经中的六阳经腧穴
《灵枢·根结》是《内经》中以根结理论为主的重要篇章,文中记述了足六经的根结部位和六阳经根、溜、注、入的腧穴所在。根,均在四肢末端的井穴;溜,基本上是原穴;注,多为经穴;入,有上入、下入。《灵枢·根结》中,足太阳入于天柱、飞扬,足少阳入于天容、光明,足阳明入于人迎、丰隆,手太阳入于天窗、支正,手少阳入于天牖、外关,手阳明入于扶突、偏历。以上所入,飞扬、光明、丰隆、支正、外关、偏历均是六阳经络穴,位于腕踝关节附近,故称为下入,天柱、天容、人迎、天窗、天牖、扶突均位于颈部,故称为上入,却七次脉中的六阳经穴。
入,有进入、深入、合人之意,六阳经络脉均从其络穴处发出,向内深入,与互为表里的阴经经脉相合,故络穴又为“入穴”。六阳经位于颈部的这6个主要腧穴也是“入穴”,是否也具有联系表里经的作用?
笔者考虑到七次脉位于颈部这一与躯干相接的特殊部位,故拟从十二经别的六合关系上加以探析。

七次脉与十二经别之六合的关系


从经络学的理论分析,表里经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表里经在循环流注中的互相衔接,脏腑之间的络属关系,络脉的表里经联系一主要是指在体表外行线上的联系,十二经别的表里经联系一一主要是体腔内的联系,十二经别在体腔内与脏腑器官发生联系之后,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头颈部与其阳经相合。
据《灵枢·经别》,十二经别之六合,足太阳、足少阴同“出于项”合太阳,为项后太阳经天柱之位,足少阳“入毛际,合于厥阴……上挟咽,出颐颔中”,颐颔之位约当天容穴处;足太阴“上到髀,合于阳明,……上结于咽”,咽,当人迎之位。手太阳“入腋走心”,手少阴“属于心,上走喉咙”,喉咙,系两经别共同从体腔循颈外出浅表之所在,约当天窗之位。手少阳,心主从“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哦,出身后,合少阳完骨之下”,约天牖之分,手太阴“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为扶突穴之所在。
以上表明,十二经别之六合,其出合部分,与七次脉中六阳经穴的部位,基本相符。

七次脉具有特定穴的治疗作用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一些穴位,多分布在躯干部、肘膝关节以下的四肢部。位于颈项部的七次脉穴也同样具有特定穴的治病特点。
1.七次脉的六阳经穴可治表里经病症
七次脉中的六阳经穴在根、溜、注、入中属于入中的上入,与腕踝关节附近的下入一络穴相对应,在十二经别的六合关系上,又处于阴阳表里经从里脏浅出相合的所在,而六阴经又无颈部腧穴,那么,这七次脉中的六阳经穴能否象十二络穴那样治疗其表里经,即阴经诸脉的病症呢?我们从有关文献中七次脉穴的主治,结合《灵枢·经脉》六阴经的经脉病候加以比照,便不难看出。
一次脉足阳明人迎所主治的“阳逆头痛”(《灵枢·寒热病》篇),“霍乱”(《针灸甲乙经》),“项气闷肿,食不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咽喉痈肿”(《针灸资生经》)等,与表里经脾经病候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腹痛……是主体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基本一致。二次脉手阳明扶突,其主治“咳逆上气,咽喉鸣喝喘息”(《针灸甲乙经》),符合表里经肺经病候:“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三次脉手太阳天窗,能治疗“暴痛不能言,喉嗌痛”(《千金要方》),应表里经心经病候“是动则病,嗌干,心痛”。四次脉是少阳天容穴,主治“咳逆上气唾沫”,“疝积、胸中痛不得息”(《针灸甲乙经》),“喉痹”(《千金要方》)等,与表里经肝经病候“是动则病……丈夫㿉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相应。五次脉手少阳天牖穴所治“肩背痛”(《针灸甲乙经》),与心包经病候“臂肘挛急”近似。六次脉足太阳天柱穴,治疗“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灵枢·厥病》),“眩,头痛重”,“咽喉难言”,“目䀮䀮赤痛”(《针灸甲乙经》),如表里经肾经病候“是动则病,坐而欲起,目腕如无所见,是主肾所生病者……咽肿上气,嗌干及痛……脊股内后廉痛”。
《内经》以来主要针灸文献所记述的七次脉中六阳经穴的治疗内容与六阴经的经脉病候相为呼应,说明这六穴同络穴一样,可以治疗表里经病症。
2.七次脉穴有治疗脏腑病的特点
经穴主病,肘膝关节以下穴位,除治疗局部疾患外,还能治疗远离肢体部位的内脏疾患,其他部位的腧穴,则多以治疗邻近部位的疾患为主。而七次脉穴,同四肢远端穴一样,有治疗内脏疾患的特点。
临床经验及实验研究表明,天突穴具有宜肺化痰,利咽开音的作用,多用来治疗肺系疾患。人迎穴具有宽胸降逆,化痰利咽的作用,广泛地用于心脑及肺系疾患。扶突穴具有清咽利膈,理气散结的作用,为治疗甲状腺肿大、甲亢的主穴。天容穴具有通窍理气,清热散结的作用,对哮喘发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天容还有促进胆总管收缩,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天窗穴具有清热,通窍,散结的作用。天牖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风。天柱穴具有强筋骨,安神志,清头目的作用。风府穴具有祛风邪,利关节,清神志的作用,临床上多用来治疗脑血管、脑神经疾患。
七次脉八穴具有治疗内脏疾患的特点,尤以治疗脑血管疾患,肺系疾患见长。其中天突宜肺,人迎降压,风府、人迎治疗中风偏瘫效果为佳,天容利胆亦颇具特色。
总之,七次脉中六阳经穴在根结理论中属于根、溜、注、入中入穴的上入,与作为下入的络穴相对应;在经别离、入、出、合的循行中,当颈项部表里经别出合的位置。因此,七次脉穴可类同于特定穴,具有治疗本经病及表里经病的作用。由于其特殊的位置,诸穴还被广泛地应用于脏腑病的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腧穴
原穴 络穴 郄穴 下合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募穴 明细表
经络医学临证选经方法
王叔和及《脉经》针灸学术思想探析
中医基础——经络学说- Lee - 新浪BLOG
经络走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