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时如何掌握针的深浅
userphoto

2024.03.22 浙江

关注
刺针的深浅原则

针刺深浅,各有分寸,书本上颇不一致,而且穴道繁多,不易记忆。临床医生由于师承不同,经验各异,有人但求安全,如蜻蜓点水,不及分寸,效果欠佳;有人要求速效,手重刺深,超过限度,不惟徒伤肌肉,而且容易发生医疗事故。《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深浅不得,反为大贼。”这是说针刺深浅要适度,如果深浅不恰当,反而有害。《灵枢·逆顺肥瘦》说:“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刺此者,浅而疾之”;“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这是说明,针刺必须按体质强弱肥瘦的不同,来决定针刺的深浅和强度,对婴幼儿宜轻刺,如病情需要,一日针二次或几次也可以。总之,过深容易刺伤内脏而发生生命危险,过浅则找不到针感而效果欠佳。因此应视患者体质胖瘦、肌肉厚薄、病位表里、穴道所在、穴下有无重要组织和脏器,而决定针刺深浅。同时要选针适宜,针刺稳准,手法巧妙,以知(得气)为度,不知再加,加至最深限度而止。再不得气,可向上提针,另找感觉。这是取得疗效,确保安全的重要一环。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条规律:

一、头部及胸骨体等部穴位

凡是扁平骨上的穴位,均用卧针平刺,针在皮下,刺入1寸左右,根据需要或再延伸,一针贯两穴亦无妨碍。如阳白、头维、率谷、百会、膻中、中都、蠡沟等穴。口颊区的穴位,不能刺透口腔,而应沿皮下针刺。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平刺2~3寸亦可,如颊车透地仓、透颧髎、透下关等。后头部的穴位风府、哑门可以直刺,但要小心,因为刺伤延髓会危及生命。一般取头正颈直的体位,针向鼻尖平刺(不能向眉间)1~1.5寸即可。“深刺风府”可达2~3寸深,是特殊技术,列出专题研究,收于附篇,但没有一定把握,切不可轻易尝试。《素问·刺禁论》上说:“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确是经验之谈。曾见有人因治重精神病而“深刺风府”,伤及延髓,立即毙命者,不可不慎。颈部诸穴,刺1寸左右,只要当心勿伤颈动脉即可。

二、胸、胁、背、肩上等处穴位

胸、胁、背、肩上等处,是胸腔部位,由肋骨组成的部分,其上下、前后、左右,都可能刺进胸腔,伤及内脏,发生危险。所以刺针时,要准确估计胸壁的厚度,采取正确的姿势,并且适当选针,直刺或平刺1寸左右或稍多,胸部可以顺肋间隙刺,背部从肋骨上缘向上一根肋骨的下缘方向刺,容易得气,而又安全。总之以不刺透胸壁为原则。因为透过胸壁就是内脏,内脏不许刺伤。凡在背部第十胸椎、侧胸第八肋骨,前胸第六肋骨以上及锁骨上窝等处穴道上扎针过深,都有刺伤肺脏的可能。在颈前窝(天突)刺针过深,可能刺伤主动脉弓。屡见有刺针过深伤及肺脏发生外伤性气胸而死者,亦有刺中心脏而死者,亦有报道刺伤肝、脾、胆囊、膀胱的。发生事故的穴位不一。有肩上的肩井、缺盆;前胸的中府、乳根;胁肋部的大包、渊液;背部的肺俞、膏肓、心俞;季胁部的期门、日月;剑突下的鸠尾等,都曾发生过问题。亦有原来针刺并不深,因留针过久,疏忽大意,随着病人的呼吸而针尖进入胸腔发生事故的。所以凡刺胸腔部位的穴道,必须了解大体解剖,熟悉穴下是什么脏腑,不宜久留针,选针勿过长,必要时针不离手,手不离针,达到目的,即行出针。同时要细心体会,凡在胸腔部的穴位,大都在肋间隙之中,针刺时有三种感觉。一是进皮有阻力,二是过皮后即空虚,三是再进则又有阻力,而且病人有痛感,就不能再进了。掌握这些规律,就可以在胸、背、胁肋部位的任何穴位上自由刺针,不必畏惧禁忌而不敢在胸背部刺针了。要知道许多俞、募特要穴都在胸背部,不可不用。

三、腹部的穴位腹部的穴位

更为常用,针刺时要估计腹壁的厚度,以不刺透腹膜进入腹腔刺中内脏为原则。一般刺1~1.5寸。但中脘、气海、天枢、大横常常深达1.5~2寸亦无问题,要点在于透过皮肤以后要缓慢进针,不伤内脏即可。

四、腰骶部的穴位腰骶部的穴位

无重要脏器,视肌肉厚薄,一般刺1寸、1.5寸、2寸均可。如肾俞、志室、大肠俞、次髎等穴。总之,躯干部的深浅原则是:胸背部宜浅,腹腰部可略深。《灵枢·阴阳清浊》篇说:“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这是说腹为阴,宜深刺久留,背为阳,宜浅刺少留针。这和明代杨继洲说的“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一致。都是说明腹背针刺深浅原则的。

五、上下肢穴位上下肢穴位

没有危险,最为多用,其深度以不超过其总厚度的二分之一为原则,也就是把肢体分为阴阳两面,各占一半,除透穴外,刺阳经勿伤阴经,刺阴经勿伤阳经,也就是不要超过肢体厚度的一半。其穴道部位的厚度一望而知,容易掌握。但在刺阴经某些穴位时,要注意避开动脉血管。

六、手掌、足趾部穴位手掌、足趾部位

血管神经韧带都很丰富,穴位多在骨缝、肌腱、韧带之间,针刺时要缓慢进针,寻找空隙、奥窍,不要乱刺乱捣,避免损伤过多。

七、指趾端的穴位

指趾端的穴位,多用于点刺放血,一般1分、2分深即可。至于芒针、赤医针、过梁针等都是深刺,属于特殊针法,不在这里讨论。以上分寸是大概范围,临床上仍需注意,要以躯体胖瘦,肌肉厚薄、部位不同而决定深浅,选针刺穴。尤其要注意针下感觉,已得气就不必再深,不得气也要适可而止,注意安全,灵活机动,妙在熟练,贵在用心。以取穴少而精,针刺深浅适度,多快好省的原则为病人服务。明代汪机在他的《针灸问对》上说:“惟视病之浮沉,而为刺之浅深,岂以定穴分寸为拘哉?”这种提法是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关注☞☞针灸论坛☞☞可查询下面这些病症,输入如下文字

狐臭 麦粒肿 痛风 牙疼  脑梗  脑梗塞   脑出血   中风   中风后遗症 硬瘫 心脑血管   枕大神经痛  胸锁乳突肌 手麻  手拘挛 小针刀    肩膀痛   口眼歪斜   支气管哮喘  眉棱骨痛  扭伤  止痛  针灸学  扶阳   高血压   隆鼻 肩痛 心绞痛 胆囊痛 痛经 富贵包  甲亢  脑供血不足   失眠 咽炎 痛经  祛斑 祛痣  面部痉挛   痉挛 斜方肌  面瘫 偏瘫  颈椎病 腰痛 膝关节痛 刺血  鼻炎   感冒   冠心病   子宫肌瘤  囊肿 岔气  腱鞘炎  腱鞘囊肿 牙痛   咽喉痛    落枕  健脾 肩周炎   腰椎疼痛   腰肌劳损  口臭  月经  闭经   支气管炎  肾虚 咳嗽  肺炎  哮喘     暖宫 腹泻  头痛    中风   不孕不育    白带 淤血   打鼾 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乳腺炎   乳腺增生   腮腺炎   三阴交   咽炎  慢性咽炎 脚心发凉  刮痧   心虚    补气 补血    脾胃 急性乳腺炎   腰椎间突出症   胃痛 低烧  过敏性鼻炎   男科疾病      肥胖   癌症    产后风   痔疮  抑郁症  疳积  丰胸 坐骨神经痛   男科阳痿早泄  尿频阳痿    甲沟炎 耳聋耳鸣  胸闷 皮肤病  皮肤过敏 湿疹 带状疱疹  降胃火   足跟痛 补肾 脚痛  支气管哮喘  扁桃体发炎 口腔溃疡

关注☞☞针灸论坛☞☞可查询下面这些针方,输入如下文字

新九针  心四针  刃针 肌筋膜  体位选择   金针 立极针法  针灸处方  灵龟针法    头部九针  方氏头针  火针  截根疗法 挑羊毛疔  小六合针法  足针  肌筋膜术 靳氏截针  脚气五针 祖传针灸处方   独穴针灸  古罗盘奇针  七星针 

田从豁针方   子午流注  董氏针灸 三才针法  督脉十三针   手足十二针  银针

五行针灸   脏腑针灸  道家针灸  针灸咒语  一针疗法   特效穴道 温针灸  古法针灸  热针 九宫穴  三棱针  醒脑开窍  十二经络原穴  点穴    艾灸    易经

针刺顺序 穴性   眼诊 眼针 飞针 脏腑辨证  透穴  梅花针 神息针 民间偏方秘方  刺血  病机十九条   三伏灸   背俞穴    腕踝针   藏象  挑针   耳针  针灸甲乙经  单穴   靳三针  磁圆梅针 毫针  鑱针 圆利针  锋勾针  鬼门十三针   针灸补泻 针灸五总穴  腹针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处理  针灸无痛要诀  大接经针法  全息胚针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针讲义
刺针的深浅原则
王乐亭:针灸规律方式和补泻手法
转贴:针炙一绝——毫火针--------------程维献 -------有借鉴价值
董氏奇穴手法 三 学习班资料
长针透刺发挥---冯润身临证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