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米饭,青菜羹:清廉知县杜养性

明代襄陵知县杜养性,县志记载只有寥寥数字:“由进士,万历十七年任”,甚至连哪个地方人也没记载。在杜氏家乡的县志上却记载了不少内容,其中还有一则曾经流传于襄陵大地的民谣。



以下根据《阜城县志》记载撰文

清廉知县杜养性

杜养性,号定吾,直隶河间府阜城县(今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人。明代万历己丑科(1589)进士,同年担任襄陵县知县。为官清廉自守,深受百姓爱戴。

革里长,除火耗

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他从征收税银入手。首先,革去了村社中管理事务的里长,从根子上杜绝了里长借收税而敛财的机会。其次,革除了县里向百姓征收的火耗费用(为弥补铸币损耗而征收的一种附加税),下令让纳税百姓自己封装好正常税银投入县衙前的柜子里。待征税结束后,他就命令下属取出柜子里的碎银子,直接解送到平阳府衙,这样便节省了熔铸银子的费用。税银直接上交的举措,深合孔子“节用而爱人”的民本思想,赢得了百姓们的一致称赞。

祁廉杜清

杜养性担任知县后,县衙的厨房里,没有鱼肉之类,只有一点青菜,一片萧然气象。杜养性粗茶淡饭度日,甘于淡泊。不久,在襄陵县里便流传起几句民谣:襄陵襄陵,两铨阜城。前有祁廉,后有杜清。官清民安,民富官穷。杜穷杜穷,白米饭,青菜羹。

原来在隆庆五年至万历五年,还有个阜城来的进士曾经在襄陵担任知县,他的名字叫祈鲸,祈知县也是一个清廉的好官,所以民谣里说两任襄陵知县都选的阜城人,“前有祈廉,后有杜清”。

杜养性在任四年,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所以襄陵的治安状况良好,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

辞官回乡

巡按御史早就听说襄陵是个膏腴之县,为了资助同年的朋友,就写信给杜养性,想向他借五百两银子救急。杜养性居官清贫,每天白米饭就青菜羹,哪里能筹集这么多银两,也就没有回应人家。巡按御史心怀怨恨,杜养性知道得罪了御史没有好下场,便称病辞官回了老家。在他写的《重九》诗里有“白衣应不再,乌帽挂嫌迟”的诗句。感叹自己虽然不再是平民身份,但挂起乌纱帽(指不做官)却嫌有点迟了。

回到家乡后,杜养性深居简出,从不去县衙走动。但是一遇到有关民生利害的重要事件,他都会婉转地向县令报告自己的建议,县令知道他出于无私,也都听从了。杜养性活到了耆寿之年,死后被供奉在当地的乡贤祠里,接受当地百姓的祭祀跪拜。

当地县志还记载了杜养性与阜城狐的一段传奇故事,下文即是文人发挥,可参考,文中襄阳令误,当是襄陵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菜名喻清官
内乡县衙
一副知县撰写的反贪联
白生当知县(民间故事)
河南内乡县衙采风(秦岭羊)
平遥古城县衙的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