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马,当然是罗马!”——读《万神殿堂》有感

“一个人如果看到了罗马,他就看到了一切。”——歌德

1 高架输水道

不是斗兽场,不是大剧院,也不是万神殿,最先写下罗马民族性的,恰恰是这个空中输水道。

台伯河东岸的罗马城,地势很高,并不适合建城。相比于中国古人的相地、堪舆、观风水,一根筋的罗马人简单很多——干就是了。

简单、强悍的罗马人,依靠娴熟的工程技术,硬是造出了空中输水道。那远远望去如高架桥一般的输水道,把远处的水运抵罗马,也带来了它的副产品——喷泉。

因为高架输水道,罗马城的水压很高,非常适合建喷泉。于是,喷泉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喷泉是西式园林的典型特征,直到十八世纪,中国本土并没有这种人造的喷泉。爱好新奇的乾隆皇帝,第一次在圆明园的海晏堂建起了西式喷水池,后面的故事象极了一个隐喻:骄傲的乾隆对西方文明不屑一顾,而被焚毁的圆明园像是对这种傲慢的回答——盛世已逝,夕阳残照。

2 怎能少了希腊

希腊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大理石,正是大理石,确立了希腊建筑的精神特质:秩序、和谐。

因为大理石的材质,它的石梁跨度很难超过五米,这也造成了巨柱林立的客观效果。

希腊人于是在这些巨柱上做文章,把雕塑艺术中的“人体美”赋予建筑:象征男性阳刚之美的多立克柱;象征女性阴柔之美的爱奥尼柱;象征少女纤秀之美的科林斯柱。

同时期的埃及,用巨柱的体量说话。可希腊不,他们用比例、雕刻呈现建筑的理性和谐之美。

希腊的高贵,一如大理石。

3 罗马的贡献

罗马人创造性地发明了混凝土,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从此,拱券、大空间、现代建筑,一路走来。

但是,若问:为什么是罗马?回答只能是:上天的恩赐。

就像中国的景德镇盛产优质高岭土,中国的瓷器也是上天的恩赐一样。罗马的混凝土既不是水泥,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混凝土,它的关键材料是火山灰,由此制成的混凝土甚至可以在水下硬化。

但是,这种混凝土的外立面并不好看,于是,马赛克、大理石、砖石等帖面装饰应运而生。

4 罗马广场

今天,罗马城的中心是一片巨大的废墟——古罗马广场群的遗迹。

城市中心以一片极具沧桑感的巨大废墟呈现,这在世界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建筑不说话,建筑本身就是语言。“罗马市中心的景观充分体现了罗马这座城市乃至意大利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对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热爱高于一切。

不知怎么,想起了北京城。建筑大家梁思成拼尽全力也守不住他心心念念的老北京,这也许就是我们的民族性:遗忘、重建、再重蹈覆辙。

历史建筑穿越时光,矗立在那里,并不只是为了让后人凭吊,它也在告诉我们:来路与征途。

5 罗马大浴场

古罗马公共浴场,不仅仅是洗澡的地方,还包括图书馆、餐厅、健身房、会议室等其他功能。套用今天的话说,是综合性娱乐、休闲场所。这有点像东北的洗浴中心,但论规模,和能同时容纳千人沐浴的罗马大浴场相比,显然不是一个量级。

古罗马大浴场是不分男女的,早期分时段,上午接待女人,下午接待男人。到了晚期,就男女共浴了。对于见惯了裸体雕塑,运动场上裸体运动员的罗马人来说,浴场的赤诚相见真不是个事。

偶尔,罗马的皇帝也会来亲民一翻。据说哈德良就曾去过当时的大浴场,见一个老兵在石柱上蹭后背,立马赏给了他两个搓澡的奴隶。结果第二天再去,一排老兵在石柱上蹭······

说到哈德良,总想起哈德良长城,想起《权力的游戏》——我最爱的美剧(跑题了)。

图拉真记功柱

世界上每一个想不朽的帝王,都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在这个地球上留下凿痕。

图坦卡蒙法老有他耀眼的黄金面具和雄伟的金字塔。拿破仑大帝有大卫为他留下的跃马扬鞭、征服天下的雄姿,也有纪录他不朽功绩的巴黎凯旋门。

图拉真,这个罗马历史上位列“五贤帝”之一的帝王,在图拉真广场上立下了高耸入云的图拉真记功柱。

如今,记功柱被污染,全部变黑了。执着的罗马文物修复专家们,正以巨大的耐心,以每天几厘米的速度,努力让这个记功柱的画面重新焕发荣光。

图拉真是最后一个扩大罗马帝国版图的皇帝,朋友说,罗马尼亚因他而来:公元106年,图拉真征服了这里的达契亚人,建立罗马尼亚。在拉丁语中,罗马尼亚是“罗马人的国家”的意思。

这么厉害的人物,我只求罗马的专家们,能不能快点啊,手快有,手慢无啊。

7 永远的万神殿

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守护神。对于在大多数时期内都非一神信仰的古罗马人来说,万神守护着他们的安宁与福祉。

想起我在海南乡村行走的经历,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小的土地公,庙不大,只能勉强遮风避雨。

可雄伟的万神殿,却是一个开放的穹顶,风、雨、光、电,畅行无阻。今天的人,总会理性地问一句:下雨怎么办?

我喜欢作者的回答:下雨让它下吧。这是献给神的居所,神难道会在乎下雨吗?

伟大的罗马人,伟大的创造,伟大的构思。

万神庙以穹顶、光、混凝土为人称著。

万神庙的穹顶,开启了后世一系列的穹顶建筑,包括美国总统建筑师托马斯·杰斐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的直接摹本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即著名的清华大学大礼堂。

第一次看到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的图片时,我只一眼,就看出了它和清华大学大礼堂之间的相似。无他,那是我的水木,我的园子,我在大礼堂旁边的红砖楼学习、求知、认识世界,没有那段求学的岁月,我一定不是今天的我。

因为万神庙的穹顶,它成了光与影追寻变幻的世界。据说当年日本的安藤忠雄,在万神庙的穹顶下呆立了整整一个下午,被这片光感召,如同天启,买了机票飞回日本,“直扑”建筑大师而去······

故事是杜撰的,但安藤忠雄“光之教堂”里光的运用,炉火纯青,让这样的杜撰显出些许的理性。

后世对万神殿的另外一种继承和发展,是现代混凝土技术。也包括安藤忠雄著名的清水墙。

“他活着的时候,万物之母怕他赛过她的作品;他死了,她怕自己也要死去。”——拉斐尔墓铭

以此,献给永远的万神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马:石头筑成的永恒之城|李莉·早茶夜读641
万神殿堂:永恒之城与宇宙之光
【世界古建】外国建筑史丨古罗马建筑
建筑史笔记 | 第13期 外建史:古典时期
意游未尽/罗马:帝国的尽头
3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优质教学课件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