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转筋

仁庄旧事系列之19

仁庄我外爷家门口,有个邻居叫任国吉,脾气有点乖古。他膝下有一男一女,儿子任殿义26岁,女儿任殿玫23岁,儿子一表人才,女儿俊俏娇美,正是到了说亲嫁娶的年龄,但是邻村说媒的张四婆来家里两趟了,老头儿对张四婆提的人选一直没有吐口。
行还是不行,你倒是给个囫囵话才对吧?任国吉的老婆心里没数,耐不住性子问他。任国吉说,咱家虽然是“地主”成分,但孩子亲事是大事,这张四婆说的都是“贫下中农”家庭,明显门不当户不对嘛!
这可不是解放前,而是1978年时候的事。

当时社会很讲究成分,“贫下中农”是根红苗正,“地主”才是封建余孽,成分越高,在人前越是抬不起头。一般地主家庭子女,无论学习好坏,最多让上个小学初中,学习好想往上继续读书,政审一关都给你卡死了。地主家庭的孩子继续深造,将来做了“人上人”,那还不是让广大穷苦百姓再被欺压“吃二茬苦受二遍罪”吗?社会氛围是这样,地主家庭也都低调,遇事不敢说,受屈不敢喊,都隐忍夹着尾巴做人。
让媒婆来任国吉家提亲的,偏是邻村“贫下中农”家庭,他家老头居然这样不明事理,真是不可救药了。
任国吉心里想的是,“地主”就“地主”,咱成分不好,那咱就找成分同样不好的地主家庭,将来孩子们成亲了,“小偷逮个贼,谁也不说谁”,这才是门当户对呢!
任国吉第三次才对张四婆说了实话。张四婆一拍大腿,哎呀!原来你这样想的,那可好办了。你家解放前也就是个小地主,安皋街有户姓周的,解放前是大地主,他家女儿现在还没有人提亲呢,他家儿子也和你们家的殿义差不多,你要觉得差不远了,我去说道说道?
任国吉这才双手抱拳说,好吧,那就有劳他四婶了。

张四婆再来到任家的时候,传过来话说,安皋街周家和马营街的孙家已经别的人说合,事情还真巧,孙家也有年纪相仿一男一女两个二郎。这两家原本有意结亲,不过张四婆带回的好消息是,周家和孙家都认识任国吉,愿意三家联姻,一揽子解决孩子们的亲事。马营街孙家解放前也曾出过“大地主”,据说从王村乡到镇平县,有上千亩地都是孙家的呢。
任国吉双手一搓,成呀,那感情好,省得外人说三道四,只要对下一辈孩子好,别的都没说的。
这张四婆不愧是专业媒婆,为三家规划了一个完美的方案:任家男娶安皋街周家女,周家男娶马营街孙家女,孙家男娶仁庄任家女,三男三女转着圈,正应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真是门当户对,皆大欢喜。
张四婆屁颠屁颠跑得不亦乐乎,几个回合下来,三方都没啥不同意见,这事就算定下来了。后面就是按照俗礼,走了过场。两年后,三家子女都顺利完了大婚。
这是张四婆说媒拉纤事业中,最辉煌的记录。

关于这件事,我曾经请教过作家易存安。易存安说,过去农村婚俗中,这种事不新奇。两家人结亲,A家男娶B家女,同时A家女嫁B家男,旧社会叫“换亲”,双方家庭都能低成本办了喜事,也省去了“彩礼”的经济压力。新社会被批判为封建习俗,是典型的“拉郎配”,曾出现了很多悲剧,旧戏中就出演过这种情节。而孙家、任家、周家这种结亲处理,三方也都省去了彩礼等凡俗,相对是比较隐秘的,也洗脱了“换亲”嫌疑。农村人称这种亲戚关系为“三转筋”。转筋这个医学上的名词在这里变成形容词了,说亲戚之间“打烂骨头还连着筋”,大约也就是这样吧?

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当年的六对新人,基本上都能做到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孙家在南阳、镇平开了十几家连锁超市。周家办过钢厂,在安皋镇还有家很大的家具城。任殿义二十多岁都出去给人当司机,后来自己买了货车跑物流,现在是南阳一家知名的物流公司的老板。总之,这三家的日子,都过得相当不错,甚至可以说很红火。
中国封建两千多年,各种老礼习俗自有其道理。曾几何时,农村的所谓“地主”,也不啻是那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代表?只要时运不违人性,自会得天雨滋长,这些家庭的文化骨血,冥冥中也许在加持着一种精神力量,鼓舞他们到时代浪潮中一展身手。

作者简介:二水崔,爱好文字,对历史、文学、经济话题多抱兴趣,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发表。自由职业,资深编辑,广告人,图书经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改的历史为什么正在被颠覆?写历史的都是地主富农后代
配乐散文:出身
胡中英:​肥美的大母鸡,你没有成份
在乡下,大家常常骂那些出轨的女人是“破鞋”
贫下老中农
《一条老街的记忆》之四:生不逢时罗厚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