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华夏文明] 潮汕侨乡的春节风俗 \黄浩瀚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

学杯”第六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潮汕侨乡的春节

黄浩瀚\广东省汕头市海滨路

乡村丰盛的年夜饭

在中国八大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万象伊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给人欣欣向荣的希望。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所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在国人的心目中,春节既是一年的圆满结束,又是新一年的开始,只有过了农历春节,才算是真的过了年,大了一岁。每当年底临近,天南海北的人儿就像飞鸟归巢一样往家赶,在家的人们便开始忙忙碌碌、紧张有序地筹办各种年货了,尤其在潮汕乡村,到处弥漫着鞭炮声和火药味,成群的小孩子互相追逐着、嬉戏着、笑闹着,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儿。因为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大节,这时候,平时经济再窘迫再吝啬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把一年到头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尽最大努力让家里人过个肥年,小孩子更是天天念叨着,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因为只有春节过年的时候嘴馋的小孩偷吃才不会被大人打骂。宋元中原望族“衣冠南渡”到潮汕地区偏处东南一隅,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例如,贴春联,年画,门神,祭拜祖先,放鞭炮,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等等。

吃团圆饭,祭拜祖先,“压肚腰”:忠良温恭俭的潮汕人自小就被家中长辈教导注入传统文化观念,深谙“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忘”的质朴道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过年),潮汕大地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彩屯”(打扫屋子),包括各家各户的祖宅老屋都会被打扮得焕然一新。到了除夕夜,主妇们都忙着卤鹅炊粿,精心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人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这是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祀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按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八仙红大桌于大厅,叔伯妯娌一家人团团围坐,家中长辈依次给每个小辈发压岁钱,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都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给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是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菝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大年初一祭神的供品斋菜。潮汕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潮汕粿品琳琅满目 

迎财神,放鞭炮,饮屠苏酒。正月初四迎财神,是中国各地的一项重要传统习俗,侨乡潮汕也不例外。虔诚的主妇们会彻夜不眠,从深夜子时到次日凌晨迎拜财神。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分,耕作读书人家一般拜文财神比干,走南闯北做生意的多拜武财神赵公明和关云长。按传统说法,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但人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间,会在这新春脚步来临之际将财气送到人间,所以各家各户要在这时候拜祭。于是,子夜钟响,鞭炮喧天,烟雾袅袅,仿佛是一团团瑞云祥气,再有那“财神到”的一声声吆喊声,更给这子夜增添了不少热闹。关于鞭炮,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宋王安石《元日》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在燃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中,旧的一年已经逝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在欢声笑语中饮用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意味着驱邪迎福。《荆楚岁时记)中则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西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记载: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燃鞭炮了。

大桔拜年,新正如意。每到大年初一一早,传统的侨乡潮汕人们无论大小年幼都会早早起床穿好新衣,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老传统的人都有讲究。如对老人会祝福“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会寄语学习进步。在相互祝语新正如意中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端上一盘盛满香烟、橄榄(一种潮汕特有水果,类似但有别于台湾槟榔)待客,祝福生活越来越香甜。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在过去贫穷年代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好谑诙谐者戏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初二回娘家,折叠掼春篮(潮汕习俗挑礼盒):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春篮”是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桩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大舅子来到时,亲家要杀鸡宰鹅,热情款待,民间俗语所谓“阿舅来,掠鸡请客”,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请客吃桌时,阿舅是要坐大位(主桌)的。大舅子送来的礼物中,除了大桔子必不可少,还得有数十节甘蔗,大概是暗祝女儿生活节节高的意思。礼物的丰俭程度由娘家经济情况决定,但一般是刚出嫁的女儿礼物要备得丰盛一点,不然会被亲家看不起;而出嫁已久,甚至是当了婆婆的,就不那么讲究了。女儿家收到这些东西,便分送给亲戚邻里,这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春节里,鞭炮声噼噼啪啪,除了拜年者匆匆忙忙之外,还有不少老太婆,提着花篮,托着红盘,挨家挨户于门外高喊:“某阿姆,下物食”(在北方就是大妈,有人送点心来了)。因为过去潮汕信奉多子多福,各家各户都有媳妇,农村家庭非得有个儿子(添丁),没有的也会去抱养、换养(有些是把刚生下来的女孩换养成男孩)。故此,各家各户都必须出动。从这一风俗中,可以看到潮汕人亲邻睦里的风尚。此外,如果家中有兄弟分家者,送的人就会按户分送。但是,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初一回娘家,民俗以为对娘家不利。

春节迎老爷活动

游神赌博,吃“七样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侨乡潮汕大地四乡八里在春节间都会有不少自发娱乐活动,潮汕地区濒临大海,潮汕人骨子里富有海洋冒险赌博性格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如游神(汕头盐鸿镇的“抢老爷”民俗,一种赤膊上阵的游神活动尤为彪悍刺激)和以"赌"为乐的习俗。春节期间小赌怡情(默认是初一至初三),村干部和派出所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大家长年在外打工都休息回家过年,兜里也都有点钱,娱乐一下也无可厚非,底线是不能打架斗殴。大街小巷上的“灰埕”,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围着赌博,更多的是“家庭赌场”,往往是一家老小围聚一桌,由家长做庄,其他人押注,赌个天翻地覆,但最终是"肥水不流别家田",因而有的是欢乐,没有真正赌博时的紧张和担心。尤其是劳碌一年,难得有欢乐机会的家庭主妇们,更乐意趁此机会玩一玩。大多数家庭只赌一晚便不再赌了,只是旧俗不改罢了。但有的人也可能由此而引起赌兴,真赌下去,弄得"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天,赌是犯法的,政府规定不能以此取乐,已经基本彻底改变这一恶习了。

侨乡潮汕还有农历正月初七日食"七样羹"的习俗,它是采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羹,以此来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民间有“吃七样羹,年老变后生”的说法,并说"七样羹"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此外,潮汕习俗还有语言禁忌,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 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大人也会说“翡(陶瓷)开嘴,大富贵”。以前还有禁正月扫地这一习俗(暗喻会扫掉财气,不宜),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在潮汕民间,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正月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海外潮人传承春节习俗: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汕是全国著名侨乡,自明清以降,一批批潮汕人过番出洋到异国他乡打拼谋生,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下南洋就是指潮汕、福建一带的人出国到东南亚谋生。迄今为止,潮汕籍华侨约1500万,跟本土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市总人口差不多,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汕头经济特区更是因侨而立,因侨而兴。广大潮籍华侨在海外依然保持家乡风俗习惯,现在新加坡每年11月开始到春节的“潮州节”已举办了三届,由历史最悠久的新加坡八邑会馆精心筹办,春节嘉年华系列活动成为东南亚新马泰国家的一个重要春节活动,从第二届开始,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中心就派出人员参加“侨批文化”主题展览。第三届“潮州节”,为活动提供了潮汕歌册、歌谣比赛纪录片视频,在线上同步向世界展示潮汕传统文化。法国巴黎第8区(华人主要聚居地)每年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开展春节花车巡游、舞狮舞龙等中国文化活动,今年年愈82岁高龄的汕头籍华侨郑辉先生身体力行,组织当地华人社团积极组织嘉年华活动,吸引了欧洲各国社团群众参与,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充满年味的文化大餐。美国旧金山、南美洲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每年也都在农历春节期间举办类似活动,侨乡潮汕的传统习俗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日益成为世界文化符号。


本期首席摄影师:李智杰
    注:歌曲《家总在不远处》作词、 作曲、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10大过年风俗,都有什么样的来历和故事?(盘点春节民俗)
贺岁篇 | 方志中的上海年俗
大年初二有什么习俗?
广东春节习俗
请问各位如何看待初五迎财神,初四晚上炮火连天?习俗应该鼓励传承还是抛弃?
老烟台春节习俗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