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成药与“兴奋剂”

说到了兴奋剂,其实中药当中也有一味兴奋剂——马钱子。

马钱子始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曰:“状似马之连钱,故名马钱”。本品“苦寒、有毒,归胃、肝二经”,具有良好的活络止痛功效,临床常用于、痈疽、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瘫软、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经过研究证明,马钱子当中含有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而其中的士的宁对我们身体神经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以提高兴奋度,而马钱子碱能够镇静止痛,但是两种成分都有毒性。有很多人在服用马钱子的时候因为服用方法或者用量不正确,导致出现中毒的情况。

而我们在服用马钱子的时候,会提高身体的兴奋性,增强身体爆发力,能够帮助提高运动成绩,所以这也是奥运会所禁止的“兴奋剂”,而曾经我国中国前女排运动员被曝出兴奋剂丑闻,在尿检中查出马钱子碱,从而取消比赛资格,事后调查则是因为吃了一些含有马钱子的丸药,从而错失征战奥运的机会!

马钱子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能够治疗跌打损伤,可能中国人也都比较熟悉,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法用量,以免使用错误导致威胁身体健康。

不仅仅是马钱子可以导致药检查出兴奋剂,中药当中的麻黄,在处方汤剂和中成药当中都经常的出现,可以治疗感冒、咳嗽、鼻炎、软组织损伤或头痛,如果服用也有可能会导致药检不合格!除了马钱子和麻黄这种含有明确的兴奋剂成分之外,也有一些中药通过相关药效也能发挥出兴奋剂的作用,中药甘草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血糖,发挥了类似兴奋剂的作用。中药茯苓,猪苓等有较强的利尿功能,与西药利尿兴奋剂无异。

中药或中成药含兴奋剂的主要有如下几类

1.含麻黄(类)中成药

麻黄有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祛风除湿等功效,其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有兴奋作用。含麻黄的中成药很多,最常见的有三类。

①感冒类:如感冒软胶囊、莲花清瘟胶囊、感冒解表丸、防风通圣丸、葛根汤、小青龙颗粒;

②止咳平喘类:如克咳胶囊、半夏止咳糖浆、蛇胆川贝糖浆、麻杏石甘合剂、喘咳宁片、通宣理肺丸 ( 口服液 )、复方川贝止咳糖浆、急支糖浆、蛤蚧定喘胶囊 ( 丸 )、人参保肺丸等;

③风湿痹痛类:包括大活络丸、骨刺消痛液、疏风活络片、跌打风湿酒、海马万应膏、腰痛宁胶囊、散风活络丸、风湿骨痛胶囊、伤湿祛痛膏、麝香追风膏、骨痛贴膏、复方夏天无片等。

2.含罂粟壳的中成药

罂粟壳含阿片类物质,有显著兴奋作用,临床一般用于治疗剧烈腹痛类、咳喘类疾病。含阿片的品种有:二母宁嗽丸 ( 片、糖浆 )、强力枇杷露、复方满山红糖浆、止嗽化痰丸、橘红化痰丸、枇杷止咳颗粒、固肠止泻丸、胃肠宁片、温脾止泻丸、万红软膏、泻痢固肠丸等。

3.含马钱子的中成药

马钱子是治风湿痹痛的中药,含有兴奋成分士的宁(番木鳖碱)。这类药运动员比较常用,主要包括有:跌打镇痛膏、马钱子散、跌打万花油、伤科接骨片、风湿马钱片、风痛宁片、伸筋活络丸、关节炎膏、消尔痛酊、骨刺片、接骨丸等。此外,平消片(胶囊)、郁金银屑片、甜梦胶囊等也含有马钱子成分。

4.含性激素类的中成药

主要包括补肾药紫河车 ( 胎盘 )、鹿茸、蛤蚧、动物鞭类等,这类药多含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服后能使运动员较快获得体力和增加耐力。例如:海马多鞭丸、颐和春胶囊、河车大造丸、至宝三鞭丸、鹿茸胶囊、健腰补肾丸、龟龄集、男宝胶囊、参茸三鞭丸等,都含有此类成分。

5.含麝香 ( 人工麝香 ) 类中药

麝香所含麝香酮有兴奋神经系统、呼吸中枢和心脏的作用,也属运动员禁服药类。含麝香的中成药包括有:安宫牛黄丸(胶囊)、牛黄清心丸、紫雪、西黄丸、七厘胶囊、小金丸、点舌丹、麝香壮骨膏、跌打七厘片、复方夏天无片、血栓心脉宁片、大活络丸(胶囊)、麝香保心丸等。

6.猪苓、泽泻及甘草

运动员也要慎用有利尿作用的猪苓、泽泻。有资料显示:健康人口服 5 克中药猪苓的水煎剂,6 小时内尿量增加 62%,氯化物增加 45%。含这类中药的制剂有尿路通片、泻痢消胶囊、五苓散、金嗓清音丸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会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引起激动、欣快感。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含甘草的中成药很多,职业运动员服用时须格外谨慎。

服用含兴奋剂的中药还安全吗

中成药添加了麻黄碱等有“兴奋”作用的成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治疗功效,一般人服后“药到病除”,用药就中止了,短期适量服用含麻黄碱等的药物,也不会引起药物中毒或是兴奋剂问题。不过,还是要提醒广大民众注意用药安全,上述含“兴奋剂”成分的中成药也不能久服、超量服用,否则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职业运动员在选用中药时(包括外用中药)更不能掉以轻心,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用来治病的药物是中药,而中药大多取自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其中尤以植物为多,所以在古代,中药也被称为“本草”。相传,中药的发现和运用,都来自起源于神农氏,自古民间有“神农尝百草” 的传说。

中医认为,人和万物都得天地一气而生,但人得天地之全性,草木得天地之偏性,人得病就是人体气机出现了偏盛偏衰的情形,所以要借药物之偏性来调整人体的盛衰。古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中医用药是草根、树皮、昆虫、土石的形、色、气、味来划分其阴阳五行归属的。

比如,根茎的药可以钻头土地,所以有通里的作用,如白芍;树枝、树梢则有生发之性,如桂枝;树皮有包裹、收敛的特性,如肉桂,而果核的收敛性质又大于皮类;花儿有宣散郁结的作用,如月季花、玫瑰花;果实生在高处却最终要下落,所以有使气下行的作用。

中药能治疗各种疾病,主要依靠是其所具有的偏性,这个偏性是恢复人体内在平衡、治愈疾病的关键所在。中药的偏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药物的“气”,另一个是药物的“味”。所谓中药的“气”,是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特性,也成为“四性”。如薄荷给人清凉的感觉,它的气就是凉的;生姜给人温热的感觉,它的气就是温的。不同的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其中寒和凉属于同一种性质,温和热属于同一种性质,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

中药所具有的’四气“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恒温的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在产热和散热之间保持平衡来保持体温的恒定。当内外界因素扰乱了这种平衡,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后,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也往往遭到破坏,如果产热多余散热,则会出现发热、功能亢进等症状,反之如果散热多于产热,则会出现畏寒、功能衰退等症状,所以这也意味着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热症和寒症。

而中药的“四气”就是用来纠正人体在生病状态下寒热失衡情况的。寒凉药可以抑制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器官脏腑的活动和血液循环,所以用来治疗热症;温热药开业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脏腑器官的活动和血液循环,所以用来治疗寒症。中医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上说“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说的就是药物四气对寒热症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味”,是说味道,也就是味蕾对中药的感觉,一般地,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所以也成为“五味”。其中某些药物没有特殊的味道,中医称为“淡味”,由于味道不显,因而中医常把淡味并附于甘味。又有些药物具有涩味,由于涩味与酸常并存而类似,所以中医又把涩味并附到酸味之中。

中药所具有的”五味”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吃过芥末,知道吃芥末时常常有通鼻窍的感觉,这说明辛味具有开通、发散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辛味的这一作用,比如平时受点风寒,鼻塞流涕,头痛恶寒,这时熬上一碗姜汤,趁热喝下,再盖上一床被子出一身汗,人就会感觉轻松很多,这就是利用了生姜气温味辛的特性来发散风寒。

同理,中医发现,酸味具有收敛、涩滞的作用,苦味具有泻火、燥湿的作用,甘味药具有补益和缓的作用,咸味药具有泻下、软坚的作用,淡味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从药物的味道上来推测和发现药物的作用,比如酸枣仁、五味子、山茱萸等药物都具有酸味,所以能起到收敛止汗的功效,而黄芪、黄连、黄柏等药物都具有苦味,所以能起到清热燥湿的功效;再比如,茯苓、薏苡仁这些药物都具有淡味,所以能起到利水渗湿的功效等等。

中药的自然特性为什么能对疾病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呢?我们知道,中药所用的药物,大多来自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这些药物都是在自然环境下孕育产生的,他们在和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抗、适应的过程中,势必会在体内形成一种能对抗和适应外界因素的物质,所以在不同的自然因素下形成的药物,它体内所产生的物质是完全不同的。

不同的物质能对人体的内在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中药变化万千的作用和功效。如生产在炎热地带的植物(如芦荟、仙人掌),往往会在体内产生具有清凉滋润特性的物质,用以对抗外界的炎热和干旱,这种物质对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就是抑制人体新陈代谢、减缓脏腑的活动,减慢血液循环等,可以治疗人体机能亢进而引起的火热病。

如生长在高寒地带的植物(如雪莲、人参)等,往往会在体内产生具有温热特性的物质,用以对抗外界的寒冷,这种物质可以治疗人体机能衰退而引起的虚寒病。现在我们知道,这种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完全可以信赖他、肯定它,并在疾病的治疗中大胆地使用它。

兴奋剂与药物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临床用来镇痛的吗啡,或是用于哮喘患者的克伦特罗,还是能够用来降压的氢氯噻嗪,这些临床上常用的药物都在兴奋剂名单上。当然了,这些药物成分在当做兴奋剂使用时,用法和用量与临床应用是有一些区别的。既然这些药物都可以换个方式做兴奋剂,那么中药呢?传统中药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实际上,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它们都能够比较明显的改变人体的病生理状态,而当这种改变病生理状态的作用与激素样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效果扯上关系时,这种药物的潜在兴奋剂属性就是存在的,西药是这样,中药也是这样。所以说,在讨论兴奋剂问题时,中药是不能被回避和遗忘的

从目前现状来看,中药与兴奋剂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达到的:

(1)有一些草药提取物出现在现有兴奋剂名单上,例如麻黄碱、士的宁等。这些成分是兴奋剂的话,那些含有这类成分的中药自然也就有可能成为潜在的兴奋剂。例如,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麻黄碱是麻黄的有效成分之一,而麻黄是一味常用中药,不仅处方汤剂时经常有,在很多治疗感冒、咳嗽、鼻炎、软组织损伤或头痛的中成药里也有它,例如感冒软胶囊、急支糖浆、千柏鼻炎片、大活络丸、腰痛宁胶囊、正天丸等,如果运动员在赛事期间服用了上述中成药,可能就会因麻黄碱的检出而被认定为使用兴奋剂。据报道,我国女排运动员就曾因为服用治疗运动损伤的活络丸(含麻黄碱)而被认定为违禁。除此之外,含有士的宁的马钱子、含有吗啡类成分的罂粟壳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2)中药与现有兴奋剂定义中的药效作用存在联系。除了刚才谈到的比较明确的含有兴奋剂成分之外,中药还可以通过相关药效发挥类似兴奋剂的作用。例如,中药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发挥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微循环、升高血糖等,发挥了类似兴奋剂的作用。又如,中药茯苓、猪苓等利尿剂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同样可以用来减轻体重和稀释尿液,与西药利尿兴奋剂无异。除此之外,人参、干姜、当归等均为有报道的与兴奋剂有关系的中药。实际上,这些中药也是潜在的兴奋剂来源。

由此可知,传统中药与兴奋剂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反兴奋剂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动健康║成分违禁雷区多,这两种中药违禁成分了解一下
当心中成药中的“兴奋剂”!
常见非处方药(OTC)中隐藏的兴奋剂
中药的合理用药与配伍禁忌
部分中成药不宜与西药同服
总结中综最难章节中药的合理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