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临床概要(2)

第二,如何全面细致的四诊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四诊的问题。这个四诊啊,就是辨证的一个起始端。我们前面讲病历表使用的时候,基本上把四诊差不多的方面都讲到了。咱们今天讲的是临床当中的要点,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四诊呢,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四诊一定要全面、要细致,这是总的要求。怎么能做到全面细致?你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症状——大便。大便这个症状,先问次数,要如果说他一天一次,下一项基本上每个人都必须问的,成型不成型?问到这个地步的时候,要如果说他说的很肯定,一般的基本上就可以了,每天一次,而且成型挺好,这样基本就可以。但是,听到他那个话里边儿不太肯定,甚至他有点迟疑,甚至他说还行吧,别放过,再进一步地问一下。有时候病人的心很粗,他要去想一想,那这个时候你可以从一个相反的方向去问他,偏干吗?这个时候看他否定的那种程度,去揣摩他大概是个什么情况,你去找出本来的面目。

睡眠也是这么一个情况,他要说睡眠不太好,那么你就要进一步地去问:是不容易入睡啊,还是半夜醒啊,还是睡眠浅呢?这都要问,都有用途的。

大家可能又会提问题了,如果是这么问的话,问一个病人得多长时间?我在这儿跟大家先说一个极端的,像那种一天看一两百个病人的,无论如何,他不应该算到一个经方医生里面。因为经方辨方证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一个人一两分钟的话,这是不可能的,那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能不能快呢?也能快。那么快的基础是什么?快的基础是你得有足够的经验,这是其一;另外一个呢,你得有足够的常识。这个经验是什么呢?经验是你问的人多了以后,对某些症状你能比较迅速地得到真实状态是个什么状态,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这就没必要去细问了,这是一类情况。这个呢就靠经验,揣摩不同病人的心理,不同病人的描述方式。再一个就是不同的症状,你比如说这个人来的时候说话声高气粗的,精神矍铄,这样的病人阴证这一类的症状,你再去问细了,那就没有必要了。还有一类情况呢,就是你有这方面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喘或者咳嗽,问诊问了大概一半了,也没听见这个人有什么明显的咳喘这方面的症状,就是说话呼吸这方面都很正常,那咳喘问不问都不要紧了。时间长了以后,问诊就快了。胡老也有一个小故事,就是曾经有人跑到他家去看病,病人主诉没有说完,他方子已经开出来了,也有这种情况。

但是,初学者还是要遵照咱们经方的基本要求,四诊尽可能得全面、尽可能得细致。等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地能够速度加快,但是呢,加快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加快的。我现在最高记录可能是一天看过四十个病人。一个是时间上已经不是八小时的问题了,再一个就是确实很疲劳。你四诊能够做得好,这是一个基础。

其实你的四诊过程当中,辨方证也好,辨病也好,或者方证和病理穿插着已经在进行了。但是,这还不是完了,最后你在辨的过程当中,病人的信息不断地在累积,在累积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你一直在对他的每一个症状的度,都在揣摩。他有哪些方面的症状,分别都有多么严重的程度,你都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一个印象。我现在一直在想,自己问诊,自己记录,有这个好处,可以记录得比较详细。大家去看看胡老的一些医案,我自己有这种感觉啊,很可能他的一些医案是别人给他记录的,所以咱们看胡老医案的人都有这么一个感觉,就是觉得他用方子的证据不是很充足,很可能就是别人在记录的过程当中记录的不太全,或者说那个时候大概都是用手在记,还有时候记的过程当中会有遗漏的项,这也是很常见的。

我现在弄这个病历表这么规范,有时候给病人做完腹诊回来就忘记了输入腹诊的内容,有的甚至上午看的病,中午休息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还会按照回忆再把它填上,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病人。象那个很平常的病人,这个肯定有的就想不起来了。

那么我们在问诊的过程当中,积累的这些东西干嘛呢?特别是当你最后的一项四诊进行完了以后,你是要有一个合参的过程吧,就是一个综合分析。这个综合分析就要求你最后做到丝丝入扣。那么丝丝入扣在哪儿体现出来呢?通过患者的症状反应的度,最后去确定你这个方剂之间的一个比例,这是指的合方了。

举个例子吧,你像这个人有点儿口苦,有点儿往来寒热,又头疼发热,脉弦浮缓,有汗出,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这是一个柴胡桂枝汤证。再吃饭也不太好,摁胃这个地方也挺柔软,基本上就确定这是一个柴胡桂枝汤证。还是这些症状,但是他出汗出得很多,甚至可以界定为汗漏不止,这个时候就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加附子,也可以直接用柴胡桂枝汤再合上桂枝加附子汤。那么依据是什么?依据就是你这个汗出的一个度。真正到了汗漏不止的这种情况,你直接用柴胡桂枝汤合上桂枝加附子汤,没有问题。如果这个人柴胡证不是很明显,那都可以加两份的桂枝加附子汤。如果只是这个人汗出比较多,然后再加上有点儿身无力啊,精神欠佳啊,有阴证的倾向,在柴胡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附子可不可以?也可以啊。这就是要做到丝丝入扣,做到丝丝入扣有什么好处呢?疗效快,不容易出现变证。当然我们说的那种情况,仅仅是精神不佳,然后汗出有点多,只给他柴胡桂枝汤,他也不是不能好,他会好得比较慢。所以说辨方证就有一个丝丝入扣的问题。要合方合到了七八个方子,五六个方子的时候,这个度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

一个大学生,他来看病,主诉就是前胸和腹部这个地方痉挛,他说是抽动。在问诊的时候,他坐在那个地方就不停地在抽。我给他用的大概是小柴胡汤合了好几个方,主方是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我用到十份,相对说比例就比较重。他吃了以后呢,效果就比较明显。而且他是治疗了很多地方,没有人能给他治得了。

还有一个问题呢,要正确认识脉诊、舌诊、望诊和腹诊。我在这儿跟大家说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脉诊也好、舌诊也好、望诊也好、腹诊也好,我们从哪儿来的这些经验呢?你要凭着自己临床当中去摸索,这不是一个捷径。

这个脉象问题,大家去看看胡老的对脉诊的论述。王叔和的书里边好多脉象,恐怕你一辈子也摸不到一个那种脉象。那种理论,有些都是不太靠谱的。胡老对脉象论述得就比较精辟,而且也比较客观。

说到脉象这个事,最容易被人神秘化。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个问题的话,他也没有那么难掌握。我曾经去查资料,大承气汤统计出来的脉象,28种脉,几乎是所有的脉象都有可能在大承气汤证表现出来。所以,你说怎么给大承气汤定义一个比较明确的脉象的指征呢?而且中医里面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说法,就是舍脉从证,舍证从脉,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说呢,要去客观地看。

你看这个舌诊,我就说一个比较具体的吧,草莓舌。草莓舌说得非常得形象,舌质比较偏红色,舌苔是白色的,舌苔上面一个一个的小红点。这种舌象确实有,在临床当中,有人就说这是半夏泻心汤证的舌象。像这种说法,用经方理论去审视别人的经验,所有的经验都是好的。为什么呢?经不起经方理论推敲的,不好的,就把他踢出去了。在经方理论的指导下,你觉得能接受的,符合临床实践,拿过来,再用经方理论指导着去用,它都非常好用。刚才说的草莓舌,可能是半夏泻心汤证表现为这种舌象的机会比较多,你看到这个舌象,就给他半夏泻心汤吗?我们刚才讨论的就是这类问题。你是不是还要看看他有没有食欲方面的问题,有没有半表半里的热,有没有里寒,有没有肠鸣,比较重要的大便方面的问题,是不是都要问一问?所以说,当你能这么去想问题的时候,这个草莓舌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料,你拿过来就可以用。可是你要没有这种意识的时候,见了草莓舌你就给他半夏泻心汤,这个食欲,这个大便,这个肠鸣,都很正常,没有这些症状,你给他半夏泻心汤,也是没有道理的,而且也不可能起作用。是不是?

所以说,脉诊、舌诊、望诊、腹诊这样的经验,还要去学,还要去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要辨别。你辨别不了,分析不了,你就用经方的理论去到临床当中去验证。

比如说腹诊,有人说呢,实证的特点就是左右肋骨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的多半是实证,小于90度的,多半是虚证。但是,这个准确性没有你下手去摁胃部这个地方,有没有抗手感这么准确。有的肋骨的角度非常小,但是你摁胃部特别抗手,也没有把他断成虚证的那种可能性。

所以说大家在这方面,理论放在这个地方,你只要是理解了,去积累经验,去增长知识,你就进步得很快。要如果说你老是去找,哪个人给了我一个现成的什么经验,就老想去套,到最后你就看病老出问题,你不知道这个问题出在哪儿。这是辨证当中的一个方面。

第三,如何应用经方治疗原则

下面呢,我们再来看看经方医学的治疗原则,这也是很重要的。在临床当中,这些经方的治疗原则,你要烂熟于心。离开了这些治疗原则,你一定乱了方寸。

首先说病理要素方面的一个治疗原则,这个都是大的方向性的。

表证的治疗原则,就是汗解。

半表半里证,以前呢,在中医界很多人没有半表半里这个概念。就是有这个概念,对柴胡剂有所认识的一些医家,发现柴胡剂既不是去实、也不是补虚。像大柴胡汤,祛实那是里实,大黄枳实之类的起的作用。后来就给这一类的方剂呢,命名的治疗方法,就叫“和”。现在看啊,这个“和”定义也是比较准确,但是不全面。我们应该再给它加上一个“清”。这个清就包括了像黄连黄芩剂、栀子剂,这些都属于半表半里的范畴。

里证的治疗原则,里证是阴、阳、寒、热、虚、实俱全。所以说,里证的治疗原则就是有寒就得温,有热就得清,有虚就得补,有实就得泻。

水证,虚了就得补,叫补呢,有点儿不太确切,我们可以叫做增加。实了就是停饮啊,就应该是祛水。水证的这个虚的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这种方剂也是有的。白虎加人参汤证,竹叶石膏汤证,麦门冬汤证,都基本上涉及津液虚这一方面。水实这个方子太多了,祛水的方子基本上都是这种范畴。

血证,是虚的就得补之,实的就得祛之。血虚的方子有当归芍药散,胶艾汤等等,可以补血虚。治疗瘀血的方子就很多了,就不一一说了。

气证,多数的都是偏于实证。气在这儿呢,是一个行气的问题,就是治疗气逆,气滞。我们在治疗上,叫做行气。有一些呢也可以算作气虚。比如原文里边儿论述的像少气的或者什么的,也可以视为气虚。这种气虚的,补虚的药可以治疗,像甘草之类的。

这是六大疾病类型的要素。

六大疾病性质,寒热、虚实,我们刚才都已经认识了,就剩下一个阴阳的问题。

阳性证,本质上,治疗方剂都有某种程度的抑制;阴性证,治疗方剂都有振兴机能的这个作用。这是一个大的治疗原则。他出了哪个方向的病变,我们就用相反方向的药物把他修正过来,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性的原则。具体的实际应用当中,问题还要复杂一些。(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座 | 柴胡桂枝汤理论分析及临床应用(精彩)
​临床常用经方类方之柴胡类方
中医诊脉是为了“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情根源”吗?
大承气汤疗狂
论平脉辨证的重要性--------我的临证心得
【新提醒】转贴:李冠杰经方医案解析(甲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