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上,这三类学生更易受到老师的青睐!

阅读原创文章

  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毋庸置疑。在课堂秩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极为重要。

  辛弃疾有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诚然!有个性魅力的老师更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同样,品行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也往往更受老师的青睐。

  老师不“偏心”?假话!

  那么,课堂上,老师会有意无意地“偏爱”班上的哪些学生呢?在我看来,大体上有三类。

  第一,专注的学生。

  上课时,老师的眼睛时而环视全体,察看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时而盯住某个同学,像是二人对话。讲到重要内容时,会放慢速度,环视全体。讲到兴高采烈处,往往会盯住那些听的很专注的学生,根据他们的面部表情作出判断:听懂了吗?看到眼神迷惑,没关系,“注意啦!我再讲一遍”;看到似懂非懂,无妨,“听我再举个例子”;看到学生们微笑,眼睛发亮,那就是孩子们心领神会了,老师可以快速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第二,善抓重点作好笔记的学生。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善学的学生,基本是笔不离手的。老师讲的速度忽然放慢,或者对某个问题反复强调,这些同学就会很默契地在书上或笔记本上批注。有些自己听不明白的,或者质疑某个观点看法的,还会打个问号或者写个提示。有时详写一个整句,有时只写关键词,还有的习惯使用自己独创的一些标记。这些同学在复习时也往往能事半功倍,很容易就能把握住重点难点。尤其是表现在应试上,比较得心应手。

  第三,勤于思考积极交流的学生。

  专注也好,善作笔记也罢,都重在消化吸收,若想鹤立鸡群脱颖而出,还必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简单而言,知识的输入要与能力的输出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才能达到新的高度。课堂上,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会设置一些问题来启发引导,一如孔子的教育理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会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参与交流,使同学们的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还会在课堂留下一些意犹未尽的话题,期待着学生在下课后还能拈起这条线,延伸出一片海,在潜移默化中,使探索发现成为一生的乐趣,使独立思考成为一生的秉性。

  那是不是说,假如一些学生不具备这些品质,他们就会被老师忽视了呢?不是这样。老师,不是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他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只是,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他们在进步的早晚和快慢方面的表现会有所不同罢了。

  专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善学,可以很好地巩固成果;若能再做到独立思考勤于交流,那么,这样的学生往往能赢得老师更多的青睐,赢得同学们更多的欣赏,也能增强自信心,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2020-11-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上的三类学生
学生评语选100条
班主任评语集锦
高中生期末评语范例集锦一
怎样学好功课——丰富有趣的“第二课堂”
小学生期末评语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