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砍头,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秋后问斩”?原因主要有3点

在古代,很多被判死刑的犯人都不会立即问斩,而是伴随着“午时三刻,秋后问斩”这一句判词而被押入大牢,直到秋冬才会结束自己罪恶的生命。

为什么古人不直接将死刑犯直接问斩呢?他们不怕夜长梦多、平白多生事端吗?死刑作为一种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的历史悠久的刑罚,经历了上千年的时光,商周时期死刑总称为“大辟”,有斩、戮、炮烙、醢、脯等等酷刑。

到了秦朝,刑罚更为峻急,有戮、磔、腰斩、车裂、枭首、弃市、凿颠、抽肋、镬烹、囊扑、定杀等,而“午时三刻,秋后问斩”这一传统则可追溯到汉朝。

关于这一规定的原因向来众说纷纭,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原因,或许会刷新你对这三个字的认知。

其一鬼神之说

古代科技落后,有许多古人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如“月食”、“地震”等,古人只能将其归结为怪力乱神。午时三刻,太阳处于天空正中间,此时人的影子最短。

当时,人们认为这代表了一天之中“阳气最盛”之时,而杀人属于极阴之事,不管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魂魄都会化为厉鬼来纠缠所有与其死亡有关之人,减损活人的阳气。

阳气,在古人观念中极为重要,与寿命、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如果失去,就会折损寿命,使生命失去光彩,所以阳气于身体就像太阳于天空一样是根本。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各种能量,阴则形成具体的躯干。

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像断了根的老树,不管躯壳如何强大,实则内里已经死亡,午时作为阳气的极盛时期,能有效遏制阴气对人体的入侵。

大多数鬼魂对正午炽烈的阳光是非常畏惧的,轻者减损他们的实力,重则使其灰飞烟灭。那为什么不在正午时斩首犯人呢?因为午时的阳光太过毒辣,会让犯人的魂魄一出现就立即湮灭,连鬼都做不成。

总的来说,只要不是欺君卖国之类的大罪,都会在午时三刻斩首,让其有个小鬼做,而罪大恶极的犯人会在正午被斩首,使其死后灰飞烟灭。

其二财政之说

除上文的迷信说外,还有一种非常现实的说法。古代很多刑罚是可以借助钱财避免的,如史太公司马迁因替李陵求情而触怒武帝,被定为诬罔之罪。

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继承父亲遗志的史太公不愿就此一死,只有要么给钱赎身,要么接受腐刑这两种选择。以史太公清白的身世,实在难以拿出这么多的钱,才因此不得不选择了接受腐刑。

钱,可以免除古代的许多刑罚,而秋天是收获之时,商人们结账也大多在秋天。因此,秋天正是百姓们最富有的时候,此时有利于犯人的家属们拿钱赎人、减轻刑罚,还能为财政挣取很大一笔收入。

《月令》中曾载,“季秋之月……要乃趣狱刑,毋留有罪;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大致意思是,要催促结案和处决囚犯,不可留下罪人到来年。俸禄和爵位有不适当的,不应由官府供养的,要核实后予以注销。

在秋天将这些账目整理好,是为过冬做准备,《月令》中冬天的三个月天子要做赏死事、恤孤寡、加固城池、祭祀、组织军事演习等等事宜。

冬天的财政支出在古代不是一般的多,因此在冬天之前结好账目,处理好所有琐事,留下足够的钱,才能从容地过好冬天。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留下足够的时长。

这些时间能为案件的审理、取证留宽裕的时间,尽力避免冤假错案的产生,不轻易污人清白,这也是一种对犯人的保护机制,算得上是一种“仁义之举”了。

其三儒家影响之说

西汉初期,历经战乱的国家百废待兴,学习黄老之术、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成为统治者恢复国力的不二选择,经过多年的恢复,西汉国力日益强盛。

但到武帝时,新的挑战摆在年轻的统治者眼前——内有各路诸侯王势力不断膨胀,已成为国家的心头大患;外有匈奴等异族对富而不强的中原的虎视眈眈。

很显然,继续施行休养生息的策略,已不能应对国内外日益尖锐的矛盾。在景帝朝中默默无闻的董仲舒,洋洋洒洒写下“天人三策”时,弥漫在武帝眼前的雾霭尽数散去。

从此,这套从内到外维护等级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成功为武帝所建立的大业奠定了思想基础。此策既出,百家争鸣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式,儒家一家独大的局面贯穿了整个古代封建中国。

在董仲舒所提倡的思想中,顺应时节、顺应天意是极其重要的举措,若有违背则极易引发社会的混乱、秩序的破坏。同时,在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望着天道,所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四时,乃通类也。天人共有。以春为庆,夏为赏,秋冬为刑罚也......”他认为君王应顺应天道,春夏万物滋长,应行庆赏之事,秋冬萧肃,应行刑罚之事。

因为这种顺应天时的思想,所以自汉代以来,“秋后问斩”这一规定就被延续了下来,成为古代死刑制度的一大经典。除了这三种原因外,关于“午时三刻,秋后问斩”这一规定,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例如,正是农闲时,方便百姓围观,以起警示、普法作用;再例如午时阳光暴烈,长时间的暴晒下,犯人的意识会比平时弱很多,为了减轻疼痛感,于是选择在午时行刑。

众说纷纭的外表下,我们要看到古代刑罚的残酷,深刻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尽自己所能推进国家法制化进程,让法治的光芒普照世界的东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被砍头时,为何都乖乖跪下?反抗一下不行吗?
古代斩首为什么都选在午时三刻?
古代犯人被砍头时,为何十分听话自觉的跪下?3大原因不得不跪
"算账","问斩"为什么都要在"秋后"?因为朕喜欢秋天吗?
为什么古代要在午时三刻斩首犯人?
古代问斩为什么要选在秋后和午时三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