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1年在南极,列昂尼德忽然感到肚子痛,于是他切开了自己的肚子

在南纬66.5°到南极点之间,有一片常年无人居住的大陆,它就是被称为“第七大陆”的南极洲,因它与除南美洲之外的其他大陆距离遥远、且被大洋阻隔,因而从18世纪起人们才开始寻找这片“传说中的大陆”。

南极洲并不是那么容易被人类探索和征服的,极高的纬度使得这片土地常年被冰雪覆盖,烈风、严寒、冰川都有可能在瞬间夺去科考队员的性命。

但这并没有使人类退缩,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人们不断地靠近南极极点。到了1911年,来自挪威的阿蒙森探险队才真正意义上地到达了南极点,他们也成为了全人类的英雄。

比他们晚到达极点一个月的,英国斯科特探险队却在归途中不幸遇难,学生时代的课文《伟大的悲剧》就讲述了这个悲壮的故事。我们从文字中,就能深切感受到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遭遇困难时的绝望和无助。

由于南极的极端天气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一旦探险队遇到疾病和危险,外界很难来得及实施救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极地科考都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

1961年,前苏联科考队在南极洲考察时也遇到了意外,队员列昂尼德出现了严重的右髂部位疼痛和高烧症状,而恶劣的天气阻断了向外求救的希望。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为了自救,竟然切开自己的肚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列昂尼德又能否保住性命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一段悲壮历史引起各国重视

在欧美各国发现了南极洲之后,他们开始资助一些探险家或是派遣军方人士,进行对南极的探索。这些国家想要抢先探索南极洲,大多是为了争取到有利的科研信息,为自己国家在南极洲获取更大的利益做准备。

相比之下,出发前去探索的探险队员,则更多的是为了这份荣誉以及一些奖励。在1910年6月,英国海军军官出身的斯科特受命去探索南极,他在出发前立下壮志: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他率领了一支小队搭乘“新大陆”号离开英国,一路南下到达麦克默多海峡附近等待着南极夏季的到来。到了10月时,斯科特等人几次尝试继续前行,但是因为天气恶劣、船员生病而失败。

他们之所以这么急切地前往南极,是因为挪威的阿蒙森探险队也选择了同时期前往南极,并抢先一步登陆了南极大陆,双方都在以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为目标。

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探险队才从营地艰难出发。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距离南极点250千米处安营。这时,斯科特选择由自己带领几位队员继续前进,其他人原地待命,并随时准备支援。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等人在经历了风暴严寒、低温冻伤的折磨下,以过人的毅力到达了南极点。然而,他们却发现挪威的阿蒙森探险队早已捷足先登,他们的心情一下子低落到了极点。

斯科特四人在完成了采样工作后选择返回,由于天气恶劣以及补给不足,两位队员先后去世,斯科特和剩下的三位队员也没能走回补给点,在饥寒交迫之中去世。

斯科特探险队不幸遇难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为了保障探险队员的生命安全,各国开始在南极洲以及周边建设科考站。科考站不仅可以为探险队、科考队提供补给,关键时刻还可以提供紧急的医疗救助。

这样一来,来南极科考的风险就降低了不少。但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直到上世纪中期时,南极设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医疗条件并不完善,仅能处理一些基本疾病......

一次惊险的“苏联南极远征”

时间来到二战之后,世界局势随之改变,出现了所谓的“两极”格局。作为实力最为强大的苏联和美国开始在各个方面开展竞争,而科学研究无疑成为了两国间最激烈的“战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国无疑是最初的领先者,苏联为了最快速度追赶美国,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南极地区的极地科考也被列为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为此,苏联科学院南北极研究机开展了“苏联南极远征”科研项目。当时正值第三届国际极年改名为国际地球物理年,各国将在1957到1958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极地研究活动。

苏联为了获取研究数据并建设科学考察站,在1955年派出科考队前往南极,科考顺利建成两座科考站。有了前两座科考站的成功案例,1960年,苏联打算在南极地区再建设一座科考站。

于是,官方组织了一批科考队员前往南极考察,军医列昂尼德报名参加。医生列昂尼德·伊万诺维奇·罗戈佐夫出生在一个红军家庭,受到父亲的影响,医学院毕业的列昂尼德选择了加入军队服役。

得知自己有机会参加南极科考时,列昂尼德十分激动,在通过了一系列筛选后,他作为队伍中的随行医生加入了科考队伍。在此之前,尽管已经有五批科考队踏足过南极大陆,列昂尼德却还是对此兴奋不已。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次科考之旅会迎来一次巨大的危机。1960年11月,苏联科考队乘船前往南极,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南极洲附近。

海上的颠簸和船上艰苦的条件,使得许多队员身体虚弱,有些人甚至生病,列昂尼德一面咬牙对抗着自己身体的不适,一面照顾生病的队员。

在原本的计划中,科考队要完成科研任务并建造第三座苏联科考站,到了1961年初,科考队顺利完成了拉扎列夫科考站的建设,列昂尼德成为驻扎在此的12名队员中的唯一一位医生。

到了3月份,拉扎列夫站附近地区气温骤降,并伴随着烈风暴雪的天气。好在科考站内的食物、淡水储备都很充足,科考队员就在科考站内生活并进行研究任务。

然而到了4月下旬时,列昂尼德在为队员们进行完例行检查后突然感到不适,最开始他并没有在意。但是到了4月末,列昂尼德出现了发烧、呕吐以及右髂部位疼痛的症状。

列昂尼德为自己进行了一次检查,最终他诊断自己患上急性阑尾炎。在尝试了服用抗生素等保守方法治疗无效之后,列昂尼德知道必须要自己接受手术才能活下去。

列昂尼德奇迹般自救

列昂尼德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处在一个新建立的科考站中。外面的暴风雪使得飞行和海上运输都不可能实现,外部的医疗资源根本帮不到我,最关键的问题是,我是这里唯一的医生……”

别无选择的列昂尼德决定自己动手术,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身边的队友时,大家都十分惊讶,但他们也知道这是唯一能救自己朋友的机会。

在动手术的那一天,列昂尼德在日记中写道:“我昨晚被疼痛折磨得睡意全无,就像窗外的暴风雪打在我身上一样。目前还没有观察到穿孔的症状,但是我有预感,它很快就会出现。

因此,我必须下定决心,给自己肚子来上一刀,尽管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这是我最后的机会。”5月1日凌晨,列昂尼德走进医务室,开始为自己消毒,同在医务室的还有科考队内的司机和气象学家。

虽然二人没有医疗经验,但他们组装好了简易手术灯,并在列昂尼德右腹下方放置了一面镜子,来给他提供视野。列昂尼德的手术环境十分简陋,照明条件尚可,但消毒并没有十分到位。

最关键的是,他需要克服极大的心理障碍,才能为自己下刀。列昂尼德更多是靠着触觉来找到病患的位置,在这过程中,他不可避免地误伤了盲肠,这让他出现了严重的出血现象。

另外,局部麻醉又让他全身无力,并且时不时出现眩晕,为了让手术延续下去,他必须每过一段时间停下来休息。在一个多小时之后,列昂尼德切除了病变的阑尾,这时他才注意到它底部出现了严重的溃烂。

如果不做这场手术,也许再过一两天,自己就会因穿孔而活活痛死。最终,列昂尼德为自己敷上抗生素,并缝合了伤口。手术终于艰难结束了,在术后的一周内,列昂尼德几乎每天都在与术后感染者搏斗着。

好在第五天过后,他的体温恢复了正常,一周后他为自己拆线,两周后他就恢复了行动能力。列昂尼德这次手术自救,堪称医学史上的一次奇迹,在当时苏联国内以及许多欧美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苏联政府还授予了他劳工红旗勋章,以表彰他面对危险时的无畏壮举。1962年10月,列昂尼德完成科考任务,并回到了苏联的列宁格勒,为他的母校工作。

4年后,他获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并开始在圣彼得堡医院就职。而他的身体似乎也没有受到那次手术的影响,直到2000年,他才因为肺癌去世。

列昂尼德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技术和无畏的勇气,成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尽管他并没有在科考中取得实质性的成就,但他面对危险时的勇气以及韧性,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南极科考队员。

这或许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南极突然得了阑尾炎怎么办?这位硬核老哥直接自己为自己做手术
59年前在南极 他突肚子剧烈疼痛,精通医术的他切开自己的肚子
1961年,南极科考队医生突发病痛,靠自己切开肚子救活自己
天价博物馆:去一趟最低消费20万,离开时只给你一张明信片
呵!新西兰副总理这波厉害了!史上最牛公款消费!国家级探险队全团成导游管家!你都不敢相信旅行去了哪!
他把自己开膛破肚,这个来自战斗民族的医生给自己做了一次外科手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