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爸爸小时候打过你吗?

你爸爸小时候打过你吗?

1

又到了晚上10点钟,不知道你的作业有没有做完呢。上学期间是否听老师的话,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反而让你请的家长,那么回到家你的屁股上是不是会挨上爸爸或是妈妈的一顿胖揍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你爸爸小时候有没有打过你”。看清楚了,是“你爸爸小时候,有没有打过你?”好了,在心里先思考一下,是有还是没有。

曾经问起过很多人,“你爸爸小时候打过你没有?”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肯定会有打过啊,不是很多但起码还是被家长打过的。然后我再一次问道他,你爸爸小时候真的打过你吗?他笃定的点点头说绝对挨过揍。然后他说有时候不听话,可能是脱了鞋直接就招呼过来了,也有可能是手里有什么就直接用什么打。总之是挨过揍,只是次数的多少而已。

听到他们的回答,我乐了。再问了一次他,“你爸爸小时候还真打你啊,不知道你爸爸小时候打你是什么样子呢,好想知道啊!”

经过几次的问询后,他们基本上都能感觉出有所不对劲,被耍了。“爸爸小时候,我在哪呢?”

这是一个很陈旧的套路,但是猛然间问起一个人,他自然会想到小时候有没有被爸爸揍过。其实这是问爸爸小时候,不是问你小时候,除非你和爸爸一起成大。

2

说到家庭教育啊,很多很多家庭还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说,对于不听话的不好管教的,就得在小时候严加管制,不然年龄越来越大就越来越难管,直到管不住的那一天到来时,发现孩子已经废了,那时再想打恐怕只能是被挨打。

小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就得管教,不管不教孩子就会无法无天。如今的熊孩子甚多,也许就是年轻的家长太宠爱孩子了,在家里任其胡作非为,结果到了外边养成了习惯还是任性妄为。这样就遭到对方的反感,对于这些熊孩子是恨的牙痒痒,但是碍于大人间的面子,只能是干瞪眼怒视之。

三岁看老,幼儿从出生后到3岁左右正是他们初次养成各种习惯的时期,在之前他们的脑子里面是空白的,这个时期是学习、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不是思考能力哈),并且一旦养成什么习惯后再很难改变,所以在这关键时期一定要培养孩子养成各种好的习惯,这样孩子将终身受益。

如果在这个期间孩子得不到正确有效的引导与教养,那么很有可能走向歪路。看看现在网上曝光的很多七八岁的小孩打父母的新闻,为什么家长会被年纪尚幼的孩子打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父母在孩子学习成长期没有为他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孩子越长越大越失控,最终成为一个被孩子虐的父母。

孩子哭闹想要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父母见势就给,轻易的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小孩子的欲望从此开始愈发的膨胀,不满足就要使用各种手段逼父母就范。想想自己小时候要是敢这样闹,屁股早就挨上一记鞋板了,任你哭个够由你闹个够,就是不能满足。当你哭闹得没力气了,也就作罢,下次也就知道这种方法不是有效的办法,就不再使用了。

3

养孩子就跟种树是一样的,小时候就得多看着点,该在旁边绑几根辅材时就访绑上几根,这样才能让小树苗长的笔直而不弯曲,当达到修剪的年段时就该动刀动剪,把多余的长歪的树叉给修剪掉,不能影响到了树木的成长。该松掉辅材时就得松掉辅材,这样才能让树木自己独立的扎住根。

常听人说该松时就得松,该紧的时候就得紧。不能一味的松,也不能一味的紧。松是为了看看成长的效果是否可能达到松的要求,紧是因为松后还不能达到要求才会再去紧的。

松与紧就是一种要求,松是一种信任,紧是一种关怀。老话也常说严是爱,宽是害。放到如今的自己的孩子身上,是不是觉得老一辈的教育方式还是挺有一套的。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打一顿让他知道不听话是会肉疼的,做错事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孩子就有了规矩,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孩子必须经历的学习过程。

打,不能是任意的打。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孩子是自己生养的就随意的想打就打,更不能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打孩子时应当让他知道为什么要打他,是因为他哪里做的不对或是做的过分了才会受到这样的教训,不能一味的打下去之后,孩子还是傻呼呼的下次还犯,根本不知道是哪错了。

当然教训孩子也得有分寸,不能一味是打是骂,这样也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

所有的事情都得讲究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出现不可承载的力量。孩子犯了小错,口头教育一番长长记性就行了,不用抬手就打。犯了大错时,也不能只是说上两句,那样也许是左耳进右耳出,起不了作用。孩子做的好时,也得时不时的夸奖几句,超了你的满意时更得有所奖励。有奖有罚的教育让孩子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为孩子树三观正确的导向,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

小时候被爸爸打,那是爸爸对你的爱,如果有幸从来没有挨过爸爸的打,那说明你做的永远是爸爸满意的。

你被爸爸打着教育成人了,那么你会对你的下一代下得去手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让恐吓,吞噬了孩子的安全感!
长大后吃亏最多的永远是这类孩子,可悲的是很多家长还不在意!
小时候经常挨打和从没挨过打的宝宝, 差距在长大以后特别明显
经常挨打和从没挨过打的孩子, 有什么区别? 结果你想象不到
4月30日就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快看看这些童年挨打经历你有没?
孩子不听话,该怎样教育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