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彭乱点系列之食指《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给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老彭乱点:

群众运动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燃烧着理想主义的诗歌一定是广播电台、高音喇叭、广播宣传车的必备节目。在贫困、饥饿、寒冷围困之中,青年最大的困境不是外部严峻的现实,而是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这种巨大的心理危机迫切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来解决。青年人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一连串奇妙无比的比喻实际上削弱了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的失败情绪,具有确定的意义的意象从知觉上稳定了理想主义者的人生图景。这些比喻与其说是文学的修辞话语,不如说是革命的科学话语。每一个比喻都充满了决定论和确定性的思想观念,语义单一、逻辑线索清晰,仿佛是革命话语的一项巨大的科学工程。比喻产生的大量意象通过知觉经验制造了一个客观世界,从而成功地释放了理想主义者内部积压的消极情绪。《相信未来》是一个群体的代言,这也是群众运动赐予诗人的精神财富。只有一群人才有资格向世界宣称自己拥有未来,相信未来就是相信正在历史语境之中存在群体绝不会像个体一样轻易地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若干年以后,人们会惊讶于当初这首诗竟然被称为朦胧诗。诗的后三节几乎是以一种毋庸置疑的语气在宣告通往未来世界的道路方向,语义之确切,判断之明晰,完全是真理在握的姿势,大勇大智,势不可挡。谁要是说读不懂,那一定是撒谎了。当然,谁要是觉得诗歌应该像耳朵边的大白话一样一览无余,那大概是感觉有些失望的。《相信未来》之朦胧,大概是诗歌的前半部分采用了高密度的比喻来抒发理想主义者的真实情感。对照诗歌后半部分明白如白开水的议论语言抒发的理想主义者的豪情壮志,诗歌前半部分的情感是较为晦暗的,与激情四射的诗歌情感主旋律非常不吻合。现在,读者有理由相信,理想主义的青年遭遇失败和迷途的困扰,似乎不能动摇“我们”的代言人的信心,哪怕是悲哀和失望也只能交给历史去处理,个人丝毫不能指向内心深处,而是要以更大的动作幅度指向外部世界,指向世界的边沿,指向星辰大海,因而,空间的扩张意味着时间的延展——历史意识就此产生。时间的唯物主义者把历史意识的获得视为真理的告谕,成就了整首诗的美学意义。

在物质匮乏、生活困窘的年代,理想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超前消费意识。比喻的密度提高,有助于遮蔽理想主义的情绪伤痕,这就是朦胧诗在革命年代治愈个人感伤的美学良药。《相信未来》在朦胧诗之后的若干年仍然能引起人们持续的关注和兴趣,也许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读者能在密集的比喻句中寻找到一丁点儿的个人情绪。但是,把整首诗读完之后会恍然大悟,这里全部是群体的感受,是一群人支撑的理想主义。食指同年创作的另一首著名的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则抑制不住个人的感受,情绪大相径庭。

不过,大家已经记住了《相信未来》的作者是抒发集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食指,怎么肯记住食指是抒发罕见的个人情绪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作者呢。这样,《相信未来》恐怕会变得越来越难懂,朦胧诗似乎永远也无法读懂,而食指(郭路生)作为朦胧诗鼻祖的美名将会永远地流传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指《相信未来》赏析
如何赏析现代诗歌?
诗歌鉴赏 北岛《迷途》
中国现当代十大影响力诗人及其代表作
一次随意的阅读交流
食指诗歌[诗歌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