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紫荆关

  

  

万里长城万里长,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腾于山之巅藏于谷之间,巨龙般在华夏大地上辗转腾挪飞悬万里。

  



这其间多有雄关据守隘口当关,小时候念书就在长城脚下,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到毗邻长城的烈士陵园扫墓,记得,八达岭居庸关就连续去了四五年。爱好旅游。这多年先后到过长城起止的山海关和嘉峪关。黄崖关、古北口、金山岭、慕田峪、大境门、倒马关、娘子关、雁门关、镇北台……也曾留下足迹,遗憾的是多次路过紫荆关而未拜谒。

家居距紫荆关二百来公里,情志所致那就来个专门探访。

顺着241省道一直向南再向南,回旋再回旋,这里已经是太行山深处。孔涧、杨家坪、范家坡、龙门天关、百里峡、蟒石口、白涧……听听这些地名,都与大山有着渊源。旋上旋下白云飘飘,登高远眺群山逶迤,时有巍峨的长城飞悬于山巅匍匐于大壑之中。巍巍太行纵横八百里,南探中原北衔大漠,要想横穿太行必得途径八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绝之地,俗称太行八陉。而紫荆关就占据其一的蒲阴陉,可见其关隘要冲之势。

  



来到紫荆关,给人的印象平平,假如不是专门观览可能会疾驰而过。惯常中的门楼呢?垛口呢?蜿蜒的城墙呢?这里地势低洼山体耸立,或许是路边树木障目的原因,循序走低才能陆续得见紫荆关的真容。城台、城墙、垛口在绿荫间闪现,行到最低处的时候瞬间变成了仰视,关隘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此地的城关没有台阶。一条坡度很陡立砖漫铺呈齿状防滑的甬道直通城台,看得见脚下硕大的城墙条石沁出赭红色的包浆,岁月打磨有些渣粉的城砖经历过人为的修葺,原始的凸出墙体历经千年的流水石嘴倍觉沧桑,只有墙缝中的小草顽强生长还开着小黄花。记得,去嘉峪关的时候也曾见过没有台阶的甬道,在军事上称之为马道。虽有些坡度,但打起仗来可以借畜力快捷地运送辎重,修了台阶反而弄巧成拙,当然这也视情况而定。

  



来到城台之上,视野宽阔一览群山,脚下的城台只不过是连接附近山峦上长城的一个支点。虽说城台上没有城楼,但城楼的遗迹还在,基座条石和柱基石墩的轮廓清晰可见。顺着城墙垛口向外看去,城台居中交通要塞,拒马河水环绕城台,青山层峦形同屏障,紫荆关扼山谷卡水流真乃水陆天关。据载,史上紫荆关有城门九座,水门四座,里外城相连,城门则环环相套,不了解关城结构布局,即便攻进关城也像入了迷魂阵,最后只能被守军歼灭。

万里长城墙高城厚在冷兵器时代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沿途城墙及数不清的大小关隘构成了严密防御体系,山海关、嘉峪关这些位列边塞的关防固然重要,但类似居庸关、紫荆关这样的京畿要冲更是防卫森严。

  



走在城台上观览徘徊,不由得想起了紫荆关历史上与“土木之变”的关联。话说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率军亲征瓦剌,由于先头部队在大同作战失利,众将官一致建议皇上从紫荆关班师回朝。可随行的王振不从,他被皇上宠的可谓是不可一世,就连指挥的将帅见他都得行跪拜礼,一言不合能让随军文官在草棵子里趴上半天。据传王振还有一个小九九,他是蔚州人,生怕班师回京路过蔚州的大军踩坏了家乡的庄稼,这才改变行军路线从居庸关回师进入了瓦剌的包围圈。这种舍近求远之误才酿成了后来的“土木之变。”

  

  



文史上这样记载:“正统末,亲征也先,至大同乃议旋师,诸将皆言宜从紫荆关入,王振不从,遂有土木之祸。”假如当时真的走了紫荆关,恐怕历史得改写了,也就没有历史上于谦的北京保卫战了。

走下城台沿着城门城墙访古觅幽。现存的一座城门还算完整,城门一侧白色的基座上立着长方形的黑色碑石,上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城 (紫荆关段)字样。拱形的城门洞虽历经沧桑,看得出拱门圈石及城砖还是原始的,就连嵌在城门洞两侧蚀空的轴眼儿亦历历在目。抬头仰望,门楣上方镶嵌着平滑的一大一小两块长方形白色石面,依稀辨认,上面那块镌刻的是“河山帶礪”,下面这块是“紫荊關。”

  



紫荆关不收门票,城台紧邻省道间隔开对面山上的长城,旅游设施也不是很完善。仰视蜿蜒在对面山上的长城和敌楼顺山走势磅礴雄伟,与洼地水边的城台遥相呼应浑然天成。

正如文物保护碑文上写的那样,这是万里长城中的(紫荆关段)。来此拜谒寻觅的不仅是它的现存遗迹,更多的是了解它的历史。紫荆关自古就是军事要塞,始于战国,历朝历代多次易名,最终因附近山上遍布紫荆树而定名为紫荆关。在这里,紫荆关经历了辉煌与没落,有过旌旗猎猎鼓角相闻,有过金戈铁马战场厮杀,更有着民族相融相亲硝烟散去后历史归于的沉寂平静。紫荆关就在这儿,它的每块砖石都是见证,它是曾经,它是现在,拒马河畔紫荆关镇新起的高楼广厦向使着时空的脚步,新时代的开始。

  



拒马河水蓝格盈盈小家碧玉般温婉,紫荆关大桥横跨其上,路边的巨石上刻着紫荆关“六十六渡”字样。渡,为渡口。想来拒马河发源于太行山深处的涞源县,流至北京房山张坊分为南拒马河与北拒马河。一到十渡均在房山境内,十八渡以后进入涞水县野三坡,拒马河源远流长到紫荆关号称六十六渡自有它的渊源,人们称它为“边关第一渡”亦有它的道理。

  



紫荆关据险海拔千米左右,向南直下就是险路十八盘,据说燕、赵大地的地理分界线就在这里。下了山就是易县,那里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还有彪炳着抗日五壮士跳崖壮举的狼牙山,更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的慷慨悲歌就发生在易水河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十大名关
万里长城(3)山海关 居庸关 大境门 紫荆关 雁门关 嘉峪关等九大关隘
<原摄>鱼团西行(十三)天下第一雄关
明长城西起点嘉峪关
万里长城八大雄关,你知道几个关?
(大西北)(12)嘉峪关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