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艺术家需要亲自去体验痛苦吗?

王小波的外甥姚勇,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想去搞艺术,说具体一点是想去搞摇滚,和清华大学的哥们儿组建一个乐队。人家长头发都留好了,吉他也会弹,还买了噪音发生器,排练起来,就是砸碎铁锅的声音,邻居们避之唯恐不及。

你看那些受过艺术蛊惑的有理想有想法的年轻人,从来就不喜欢按部就班,毕业、进单位、结婚、生子——多么无聊的成年人的生活。所以王小波的外甥有玩摇滚的想法,实在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

想一想,即使到了今天,在生存压力巨大,各行各业严重内卷的情况下,想搞艺术,想逃出功利主义魔掌的年轻人依然没有死绝,依然在亲朋好友的责备声和嘲笑声中挣扎做“做自己”。更何况90年代呢?那时候,社会上还留有奔放的热情如火的80年代的余韵,跃跃欲试写诗,玩音乐,搞摇滚的年轻人还多得很呢。

姚勇和舅舅王小波、舅妈李银河

按理说,王小波应该属于比较开明的“舅舅”了,他自己就是个写小说的(广义上讲,文学创作也是艺术吧)——大凡是写小说,在没有成名之前,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个靠谱的正经营生。但是王小波大概是迫于姚勇母亲的请求,还是跑去给他“误入歧途”的外甥做思想工作了。这就是乌鸦嫌猪黑。

王小波也听过摇滚,就是那首“一无所有”,他觉得这唱的不是一种快乐的生活。他外甥想以痛苦的方式生活,以此净化灵魂,达到艺术的高峰,这怎么能行呢?“痛苦是艺术的源泉”“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尽管姚勇搬出了诗句也没有把搞文学的舅舅驳倒。

一个后来被无数人景仰,名满天下的作家,王小波劝他外甥的招数也没有多么与众不同,也是说些诸如“好好念书”“找正经工作”“先挣钱”等等说辞。当然他的理由还是很充分的,痛苦是艺术的源泉没错,但是不必去亲自痛苦。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

总之,王小波成功了。虽然痛苦才是艺术的源泉。但如果你亲自去痛苦,你就会成为别人艺术的源泉。姚勇还是被舅舅说服了。

姚勇(左二)水木年华

他后来规规矩矩去了IT行业。再后来短暂地加入水木年华后又退出。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不得而知。

这个选择是好是坏呢,谁也说不清,姚勇曾经所在的那个乐队曾凭借“校园民谣”的东风红极一时,但现在时过境迁,也落寞了。主唱卢庚戌张罗拍的那些缅怀青春的电影,似乎也没有在市场上溅起多大的水花。但是他的坚韧仍在支撑着他去干那些充满情怀的事业。

如果当初姚勇没有听从舅舅的建议,而是去玩了摇滚,他又会拥有怎样的未来呢?不知道此刻他的内心,对自己的选择是庆幸还是遗憾。

不论怎样,这社会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仍然是财富而不是才华,如果将才华能转换成财富,那又另当别论。而很多艺术家也确实并未让自己亲自去体验痛苦。诗人翟永明说:“(我)更多的是一个观察者,观察他人的痛苦,而不是我个人的痛苦。对世界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更深入、更隐秘了。”可是亲自体验痛苦的艺术家也不在少数,凡高不就是最著名的例子吗?

因此我也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凡高是一个“成功”的人吗?

每个人做选择似乎都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其实都是因为命运(性格决定命运)的指引。姚勇没有选择摇滚作为事业,证明他还不够热爱,没有非摇滚不可,他最初对摇滚的选择就不坚定——所以他去做了IT。但是他做了IT很失败了吗?恐怕也并没有。

所以啊,所有的“假如当初”“如果不是”这样的假设都没有意义,不断去寻找意义的行为本身也没有意义。

以上胡咧咧。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晚饭上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二舅”教给我们的事
于丹是张震表姨,吴敬琏是黄圣依表舅,那些出了圈的明星亲戚关系
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他的影子都是丑陋的
周末杂谈|两个做游戏的艺术家
引导是门大学问
王小波:外甥在清华不务正业,我用简单2步说服他“从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