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书 |《我心归处是敦煌》:一对忘年之交的珠联璧合之作

 

她是六个半月就出生的早产儿,经历过小儿麻痹症、青霉素过敏,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个瘦弱的江南女子,扎根大漠50多年,活出了一身硬气,也成就了一番传奇。

她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莫高窟的那尊名为“青春”的塑像,就是以她为原型塑造的。

樊锦诗籍贯杭州,北京出生、上海长大。1963年北大毕业后被分配至敦煌工作,几乎就没再离开过。

她60岁临退休时上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是继常书鸿、段文杰先生之后的第三任院长。

通过申遗、行政立法、国际合作、构建数字敦煌等工作,樊锦诗把敦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升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全新高度。

2019年国庆,81岁的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敦煌本纪》作者叶舟称赞说,“一个樊锦诗,半部敦煌史”。但樊锦诗非常谦逊,总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离开了敦煌她什么都不是。

她曾经非常抗拒为自己立传,直到有人提醒她说,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事,“也是敦煌的事”。

于是,便有了这部《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本书由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用第一人称撰写,文风谦逊朴实,节奏、语感也很“樊锦诗”。

樊锦诗非常健谈,据闻基于两人2016年十天十夜长谈整理的初步稿件就已长达20万字。

但口述历史并不足以成为传记本身,口语化文字的转化、以及与文学语言的适当结合,其实更加考验传记作者的功力。

不得不说,樊锦诗还真是选对了为自己做传的人。顾春芳和樊锦诗因工作关系2014年相识于敦煌,彼此一见如故,后来成了忘年交,也慢慢发展成了真正能懂对方的朋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任基础,樊锦诗最终选择由顾春芳来做其个人唯一自传。

同样也是源于顾春芳对樊锦诗的深度理解,这本书才有了“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样一个不可替代的绝佳标题。

基于为敦煌留史、续史的立传动因,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传主樊锦诗的成长轨迹与个人成就基本都以敦煌为背景展开,且书中多个章节涉及大量与敦煌保护研究相关、带有一定学术性的专业内容。

这种内容框架和叙事风格,也是樊锦诗本人在成书前对作者专门提出的要求,要把她个人和莫高窟的历史结合起来。

因此,本书不仅是樊锦诗个人的传记,也照应着敦煌文物研究所到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史,是近几代莫高窟人拓荒、坚守、护佑莫高窟的又一份历史见证。

全书十三个章节,有一定时间序列,用莫高窟串起了樊锦诗的主要人生经历。

重点是1962年她去敦煌实习直至坚守大漠五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期间穿插了她和彭金章这对敦煌儿女无比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六七十年代那段风雨飘摇的苦难日子。

用常人的一般眼光来看,如果只关注那几个关键里程碑的结果,樊锦诗似乎一生际遇非凡。

她出身优渥,年少时家道殷实;她求学北大,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她爱情美满,与北大同班同学相知相爱相守一生;她事业有成,亲历了敦煌和莫高窟从苦难到辉煌的巨变…… 

但其实更不可忽视的,却是这一切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以及敦煌莫高窟所处的地理大环境。


樊锦诗毕业服从分配到了敦煌,本以为三四年就能离开,怎么一待就成了一辈子?从60年代想走不能走,到80年代能走却不愿意走,她到底在想些什么?是什么让她总是选择坚守?

山河巨变之中,一个娇小的江南女子,是如何在西北大漠成长为一个有时“严厉”、“不近人情”的“老太婆”?为了保护莫高窟,她从年轻时的内向沉默,是怎么变成一个敢于跟资本势力对抗、据理力争甚至去主动推动立法的女强人?

还有,风雨飘摇之时,她如何面对父亲含冤骤然去世?生第一胎时,她被困在干校不能回城,孩子出生几天都还光着屁股,初为人母的她是怎么忍着泪水熬过了无人陪伴的日子?和爱人两地分居19年,两个儿子都不在自己身边长大,夜深人静之时,她如何处理自己的复杂心绪?

樊锦诗曾对顾春芳说,不能把自己写成“金刚大力士”一样完美的人物。顾春芳在樊锦诗的口述历史基础上,用樊锦诗式的克制语言,把她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女儿、学子、恋人、妻子和母亲。

书中写出了樊锦诗坚守大漠几十年的坚韧,也没有回避她对敦煌曾有过的逃避甚至逃离;写出了樊锦诗对外的硬气,不求人、不示弱、不服软,也写出了她在丈夫面前小女人真实软弱的一面。

她是一个殚精竭虑、未雨绸缪、运筹帷幄的管理者,却也是个对家人永远心怀感恩和愧疚的妻子和母亲。

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崇高,更能够读出真诚。

同为女性,顾春芳替樊锦诗写出了她突破女性处境时的挣扎和她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她想说的,甚至是没说的,顾春芳都替她说了。

而同为学者,顾春芳也非常理解敦煌对于一辈子致力于文保工作的樊锦诗的特殊意义。

本书大量涉及敦煌及敦煌学的研究发展、以莫高窟为典型代表的文物保护与传承等专业内容,顾春芳征得樊锦诗同意,选择用若干独立章节呈现相关内容。

她们一个是艺术工作者,跨界学习敦煌学和文保知识,花费了相当精力去整理相关背景和学术资料。一个是院长级的文物保护专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抽出整块的宝贵时间来校对和勘误。

一堆忘年之交珠联璧合,成就了这本与众不同的、带着厚重时代背景和独特地理标签的人物传记。

顾春芳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戏剧戏曲学、戏剧美学、电影学、艺术学等。在写樊锦诗传之前,她已经完成了《黄蜀芹和她的电影》、《她的舞台——中国戏剧女导演创作研究》这两部传记作品及其他若干学术专著。

基于女性超强的敏感和共情能力,她对传主们的女性困境总能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作为专业创作者,她也深谙如何萃取和展现极限境遇下的人性光辉。

正如顾春芳本人所说,这部樊锦诗传,她所写的是一个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有广泛研究并一生践行文物保护事业的学者的心灵史

相信每一个读者看完全书都能够充分理解,为什么樊锦诗会说,“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掩卷沉思那一刻,再次回味本书标题和樊锦诗的敦煌故事,也定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
用文字为敦煌留史
姬长有/智慧心灵——读顾春芳撰樊锦诗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
[百鸟朝凤]走进大漠的女子
人物素材:写进作文的宝藏优秀名人事迹㉒
心归处,是敦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