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绽放》展里的模仿秀——你知道WEDGWOOD也有“洋葱瓷”吗?
userphoto

2023.07.11 广东

关注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绘画发展的黄金时期,粤博大展《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以各种艺术流派异彩纷呈的画作,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而作为来自陶瓷组的志愿讲解员,我也总会习惯性地特别关注每个特展中的瓷器部分。

本展第四篇章的部分瓷器

本展第四部分“融贯东西”第二单元“别具匠心”,就精心组织了若干组瓷器,从不同角度去对比和呈现相应时代瓷器领域的也是非常用心。

这里的每件瓷器拎出来单看都很有意思,有各自的工艺特点、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故事性。

而组合起来陈列欣赏,则跟其他展品有对比、有呼应,如能贯穿起来考虑,这些展品在整个展线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比如这件来自利华夫人美术馆的《西厢记》青花盖罐,其收藏者之一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纵贯拉斐尔前派前后两期运动的领军人罗塞蒂。

此罐后来被肥皂制造商兼慈善家利华休姆勋爵买下,而他正是利华夫人美术馆的创始人。正是因为这样的艺术家收藏家们带动,青花瓷在维多利亚时代再度盛行。

青花盖罐,清康熙,利华夫人美术馆

再如这件来自粤博的广彩锦地开光洋人狩猎图潘趣碗,它不光是在呈现与广州相关的独特的外销瓷风采,还呼应了本次展览中的两幅跟狩猎相关的画作。

清乾隆广彩锦地开光洋人狩猎图潘趣碗

要知道,在 17-18 世纪,狩猎是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消遣,彰显的也是王室贵族的特权。
这件乾隆时期广彩瓷上的“洋人狩猎”,描绘的正是典型的英国狩猎传统——其中男性所穿的这种红色狩猎服,就是英国著名的“Hunting Pink”。

同一展品粤博资料图片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金雀花王朝时期,亨利二世宣布猎狐是皇家运动,所有的狩猎权都属于国王,参加狩猎的人经常穿着国王的制服,通常是猩红色的,因此这种服装被称为 “Hunting Pink”。

图源网络

在英国,与狩猎相关的法律历史也很悠久。十九世纪颁布的“1831年狩猎法案”,就规定了狩猎者必须获得狩猎许可。

而领主贵族们在其领地狩猎,还必须委派专人管理猎物和围场,与此相关的展品是:《猎场看守人的小屋》。

猎场看守人的小屋

英国1831年狩猎法案还明确了对毒死猎物和各类偷猎的处罚,偷猎的后果很严重(如牢房墙上涂鸦的绞刑画面),相关展品参见感人至深的画作《忠诚》。

本作品原名《囚徒》,后改为《忠诚》

另一方面,这件西洋题材的广彩潘趣碗,也跟远处另一件穿了“洋装”的中式题材的广彩大碗相映成趣。

广彩人物纹镶小天使铜座大碗(局部)

那件道光年间的广彩人物纹镶小天使铜座大碗,碗外壁绘有广彩常见的一类中式人物图案。

这本来也是很典型的一个潘趣碗,但出口后又经过欧洲工匠的一番豪华包装,变成了金灿灿的中西合璧的艺术品。

您瞧,这碗加装了铜鎏金天使造型的豪华底座,口沿加镶了饰叶形铜鎏金花纹,整体看起来是不是贵气十足?当真是金碧耀眼,华美无比。

广彩人物纹镶小天使铜座大碗

如是,展览最后所要表现的East Meets West主题,就这样通过一件件、一组组展品的精心选择与呈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与丰富。

好了,我这个陶瓷爱好者开篇先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大家在看画之余,也请不要错过《绽放》展里精彩的瓷器


好,现在踏入正题,来重点说说展览中这件神秘的洋葱瓷。

英格兰青花果纹盘,19世纪,英国制

说到“洋葱瓷”,或者“蓝洋葱”(blue onion),很多杯子控、陶瓷粉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德国梅森瓷(Meissen,也译作麦森或迈森)。

图源网络,带logo的梅森蓝洋葱

2019年广州博物馆有个展览,《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第一组展品就是一套19世纪的蓝洋葱双人咖啡具。

这种“洋葱生花”的别样轻盈与曼妙,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梅森蓝洋葱双人咖啡具

梅森瓷厂诞生在德国,其创始人是萨克斯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他酷爱瓷器,不惜重金收藏中国瓷器,标志性事件便是1717年他用自己的600名龙骑兵换取了普鲁士国王收藏的151件康熙青花瓷,成为欧洲历史上对瓷器最为狂热的君主。

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骑兵瓷"

为了获得这种来自神秘东方的“白色金子”,奥古斯都二世还请了曾经服务于普鲁士国王“著名“的炼金师波特格尔进行秘密研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实验,他们最终烧成了白色硬质瓷器。

那种烧制成功的白色硬质瓷配方最早记录于1708年1月15日,这一天也因此被传统观点确定为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硬质瓷诞生日

1710年,奥古斯都二世在梅森成立皇家瓷厂,从此这里成为欧洲瓷器最早的诞生地和风向标,奥古斯都二世也成为欧洲最早拥有自己瓷器的君主。

茨温格尔宫,奥古斯都二世的瓷器珍藏

梅森瓷还很早就启用了标志性的底款/商标,这个源于茨温格宫殿建筑上的双剑徽章的图案,从1723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如下图所示,梅森瓷logo不同时期有过局部改版,个中差异也是今天断代研究梅森瓷的重要参照。

梅森青花商标纹大盘,20世纪

洋葱图案是梅森瓷最著名的装饰。据梅森瓷博物馆官网资料,它设计于1730年左右,面市后大受欢迎。

约1733年的梅森洋葱瓷,图源梅森瓷博物馆官网

一开始,梅森瓷盘边上这种”洋葱“图案只是器物整体蓝色绘画的一部分,仅以“blau weiss ordinaire Porcelaine”的名称列出。后来出现并流传至今的”蓝洋葱“的说法,其实是个有趣的误会。

梅森瓷上的洋葱图案,其实最早源于我们中国古代青花瓷中的瓜果纹,比如表现多子多福多寿的石榴(通常是裂开的)、佛手(有很多瓣)和桃子。

青花大盘,18世纪景德镇烧制

例如,上图所示展览中WEDGWOOD洋葱瓷隔壁这对青花大盘(世界文明馆收藏),盘心中央圆圈里就是这样的“三多纹”,上面是桃,下面是佛手(多瓣)和石榴(裂开、有籽)。

下图是康熙时期的外销青花大盘,盘沿有石榴、桃子、甜瓜和各色花卉,盘心主题纹样是菊花、竹子,以“S”形蜿蜒缠绕在竹子上的类似葡萄纹的花卉。

德国多家博物馆都有类似藏品,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梅森蓝洋葱图案与其有一定传承关系。

康熙青花外销瓷盘

德国莱比锡应用艺术博物馆藏

研究表明,奥古斯都二世最早的青花瓷收藏中并没有洋葱图案。出于对东亚艺术和文化的普遍热情,梅森蓝洋葱图案应是当时的设计师受到中国青花瓷装饰风格影响,在梅森瓷上也学着画上了这些来自中国的植物、花卉和水果:盘心里的竹子,菊花,牡丹和莲花; 盘沿上的石榴、甜瓜、桃子等水果。

在1730年至1739年之间,梅森瓷可以在盘子的边缘追踪以上各种水果组合。由于风格化逐步增强,装饰也逐渐趋于简化,也陆续出现其他变体。

大约在1770年,梅森瓷盘沿上桃子和洋葱形甜瓜以四重交替出现,形成相对标准化的蓝洋葱图案沿用至今。

图源《跨文化的美术史研究》一书


1800年左右,当时的古典主义品味导致梅森的青花瓷销量下降。1830年代左右,人们对洋葱图案的兴趣再次提升。

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上,梅森还带来了加金彩的新式洋葱图案风格。此后还有在高亮度镀金工艺基础上加珊瑚色彩绘花叶的方式对“蓝色洋葱”图案进行再装饰,被称之为“富丽蓝色洋葱”图案。

带“金色阴影与金边”的梅森瓷,约 1745-1750 年

梅森蓝洋葱的热度也带来很多追随者和仿制品,1888年起梅森蓝洋葱图案中心底部加上了梅森的LOGO,以宣誓主权和正宗身份。

1888年后的梅森蓝洋葱(有LOGO)

而梅森瓷厂也保持了对洋葱图案持续创新的作风,扇形构图、不同色彩的探索、多器形布局的灵活应用,让蓝洋葱图案的热度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初。

梅森蓝洋葱的持续创新

回到我们《绽放》的展览现场,那件蓝洋葱便是英国WEDGWOOD韦奇伍德瓷厂19世纪学习德国梅森瓷的作品。

英格兰青花果纹盘,19世纪,英国制 

1710年奥古斯都创立梅森瓷厂,当年5月便携产品参加在莱比锡举办的东方贸易展会,梅森瓷受到欧洲各国的关注。

在奥古斯都和梅森瓷的带动下,加上各国不同手段的努力(例如法国瓷器突破性发展就得益于他们的传教士殷弘绪在我们景德镇的“积极”活动),法国、德国、丹麦、意大利、英国、荷兰和葡萄牙等国相继成立皇家瓷器厂,整个欧洲的制瓷实力和产量大幅提高。

在英国,1743年诞生了第一家瓷器厂“切尔西瓷器“,之后陆续出现了不同品牌。

1759年,乔舒亚·韦奇伍德在英国斯塔福德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陶瓷工厂,并以自己的姓氏“韦奇伍德”(WEDGWOOD)作为品牌。对了,这位创始人先生,就是达尔文的外公。

韦奇伍德家族自17世纪从制陶起家,到乔舒亚接手后,创新生产出一种改良的乳白色陶器,深得当时的夏洛特王后喜爱,1765年被特许命名为“王后御用陶器””(Queen's Ware),欧洲陶瓷界的Wedgwood热潮至此兴起,风靡欧洲各王室。

Queen's Ware

韦奇伍德事业蒸蒸日上,他购买了的庞大庄园Etruria作为居住和工厂所在,据说少年时的达尔文经常在这里玩耍并练习射击。

在Etruria庄园,韦奇伍德开发了大量新产品,比如经典的黑陶Black basalt 和蓝色的Jasper ware,后者就是著名的“韦奇伍德蓝”

黑陶Black basalt 和蓝色的Jasper ware

《绽放》展厅这件来自WEDGWOOD的青花瓷盘,也生产于这个Etruria庄园。

这件器物在2020年粤博的”惊艳中国风“外销瓷展览中也曾出现,当时打光更亮一些,能看得更清楚,青花发色很是艳丽。

英格兰青花果纹盘,19世纪,英国制

类似我们之前看到的梅森洋葱瓷,这件盘子的盘沿周边也绘有“洋葱” 形状的果子和桃子,盘心绘类似的竹子、叶、花等折枝花卉。

据粤博官方资料,盘底印有“WEDGWOOD”和青花款识“ONION WE DGWOOD ETRURIA ENGLAND”。只可惜,我没能找到本件展品底部上述文字的图片。

显然,源于中国青花瓷花果纹的德国梅森经典蓝洋葱图案,也随着制瓷技术和器物的流动辗转影响到了其他瓷厂。而英国韦奇伍德瓷厂在自身不断研发创新的情况下(有说英国的骨瓷亦为其所发明),也在借鉴其他瓷厂的先进经验,丰富自己的产品品类和样式。

而文明的交融从来也是多方位的、相互的。

韦奇伍德瓷厂所在的英国瓷都斯塔福德郡,也同样善于从中国青花瓷文化宝库中借鉴山水、柳树、庭园等中国元素,18世纪末也创造出了一种十分有趣的”柳庭纹“图样。

他们还真是有才呢,甚至还编了一出套类似西厢记+梁祝的爱情悲剧故事,主要人物有小姐和书生,恶人则是小姐的高官老爹。

这种设计出来方便大规模低成本转印的柳亭纹青花瓷,在国外被称为蓝柳瓷(Blue Willow),甚至有的欧洲瓷厂至今还在生产,相关收藏品类还有人在做专门研究。

由此可见,像蓝洋葱、柳亭纹这类既保有一丝东方源头中国风情、又兼具有西式改良装饰技巧的图案风格,融贯东西的设计,还真有种特殊的生命力。

左:清乾隆-嘉庆 青花山水描金花口盘

右:英国产柳亭纹青花瓷盘

Blue Willow Identification And Value Guide 

(《青花柳树纹样的鉴别与价格指南》)
Collector Books收藏,2003

好了,《绽放》之瓷器系列的第一篇就到这里了。

好久没有专门写瓷器,想法有点多,思路也有点跳跃,从维多利亚说到青花瓷,从洋葱讲到柳树,希望大家没被我绕晕哈!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这个系列,我是丁克姐,带你一起看展览~

最后交代一下本文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但不限于:

梅森瓷博物馆官网
吴若明,麦森瓷器和中国瓷器,《文物天地》2013年第二期

李璠,麦森瓷“蓝色洋葱”图案的前世今生

黄静,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

秦刚,青花瓷盘里的中国之景——英国“柳树纹样”与清代外销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世精品 | 德国Meissen梅森瓷器之经典系列
风雅指南丨快扔了你那只碗,不是白底蓝花就叫青花好吗?
四维独家文物丨720°在线鉴赏欧洲最贵瓷器
你所不知道的欧洲陶瓷器史:从模仿中国到欧式创新
外国瓷器之都:它们比景德镇美,景德镇比它们老
梅森图案——1.蓝洋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