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卑与超越》:能消化的“鸡汤”也有营养

《自卑与超越》是最早“入赘”我书架的一批书,那时正值高三,买书小白的我无知到只顾封面和书名,结果踩了好多雷,现在看来都是泪。

教训就是:买书,尤其是经典著作,不能光顾封面华丽和贪图价格便宜,找准出版社,质量有保障,阅读体验佳

由于最近想入心理学的门,便忍不住翻开了它,有几度想弃之,但打开就必须看完的强迫症使我欲罢不能。这么说并非对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有不敬之意,相反我对他敬而有加,能够公然反对弗洛伊德,并创立个体心理学的人可不一般。

《自卑与超越》,也译《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在我看完此书后,私以为译成《唯有合作,万事可破》最贴切,全书的话题至始至终离不开关于合作的讨论,合作似乎是阿德勒眼中的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一切困扰生活的枷锁。

此书于1932年出版,距离现在快90年了,虽然有很多观点我不敢苟同,论证举例有些太过绝对,但至少也能在其中有所启发和收获。

我想这就是看书的价值所在吧,尽信书不如无书,但一昧的否定也是不妥的。

即使它成了一些书友眼中的“鸡汤文”,但并不是所有鸡汤都油腻,不妨喝上两口,能消化就有营养价值。现将书中部分印象深刻的观点整理总结出来,留给自己不断加以辩证思考,分享于斯。

01

生命的意义


摘文

“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和行为都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并为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会朝着最能体现其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

阿德勒的观点像是一种大爱大义的呼唤,旨在构建一个人人愿真正为他人和社会贡献的理想国。

在现实世界中,乐于关注他人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关注的点更多集中于外在物质条件,关注他人与自己的差距,尤其是对身边人

这样一来奉献就无从谈起,真诚帮助也是屈指可数,内心的攀比和冷嘲却是此起彼伏。

人是社会学动物,在社会中无法全身而退,独居一隅。即使是食遍人间烟火的李子柒,也需要网络媒介来传播,才能向我们大家、社会乃至世界展示生活美学和中国文化。

但我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不要为了获得绝大多数人认可而忽视了真实的自己。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是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在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而不是一开始就乐施他人心怀天下。

无论是军人、医生或教师,还是快递员、环卫工人或农民工,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为自己为生活,同时也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

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而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难以定义。阿德勒对生命意义的阐述,过多强调“他我”,而忘“本我”。

02

自卑与超越


摘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虽有些自卑感是可以成为实现“超越”的动力,但“都”未免用的太过绝对,忽视了那些已成了拖着我们不敢去“超越”的自卑顽疾,可以说是“自卑情结”。

这种自卑情结并不是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而更像是一种心病,是一种在内心根深蒂固的不自信。如何去超越,或许避免失败要比争取成功更适宜。

摘文

“在努力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只有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那些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顺利获得优越感的人。”

这种优越感源于社会认同,是积极向上且具有正能量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并非我们常以为的自我感觉良好,不是傲慢与偏见,也非情面与虚荣。

但这种“只有...才...”的表述让人难觉舒服,不知是否是译者的问题,通篇读下来类似表述数不过来。

03

童年的记忆


摘文

“记忆是不会说谎的,记忆也是人的所有心理现象中最能反映真实自我的一个。”

“最初记忆可以折射出他生活态度的雏形,让我们了解到他将什么作为自己的人生起点。”

个体心理学认为:在五岁左右,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就已经形成。

虽然此观点忽视了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教育的影响,但道出了童年记忆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尤其在性格上,童年记忆或经历的影响尤为明显,缺少父母陪伴和鼓励的孩子容易自卑和内向,虽然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和自身努力得到改善,但要实现彻底超越确实很难。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说不定也给了他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04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弗洛伊德认为是“为了满足个人没有实现的愿望”。

而阿德勒不以为然地指出: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而梦的目的是为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做梦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活模式不被现实和常识的要求所威胁。

确实有时候我们做过的梦,胡乱起来连自己都不信,但梦更多的时候却是满足了个人未实现的愿望。如前段时间我梦见自己考试第一名,记忆里压根就没有梦到我是怎样考到的第一名。

摘文

“梦虽然有许多种不同的变化,每个梦都依照我们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反映出人生态度想要加强的一面。”

阿德勒的这个观点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承认了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个人未实现的愿望,可能他想强调的是这样的梦不单是一种愿望展现,而是一种付诸实践的动力。

美梦再好终有醒来的时候,但也有将其成真的机会。

05

家庭的影响


阿德勒谈到母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最为重要,认为如果孩子和母亲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否则一切生活都将无法正常展开。

要做一个合格的母亲,首先真正对孩子感兴趣,并给予关爱,能够时刻为孩子利益着想,这些从生活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

然后对女孩或男孩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其中他指出应从小教女孩为人母之道。在这里我认为无论是男孩女孩,父母都应该在日常中适宜地进行教育,让他们理解父母的角色和责任。

另外还要让孩子信任自己,拥有初次信任他人和与他人合作的经历,并且教会孩子将这种经历延伸到生活中与他人的关系上。并且阿德勒指出孩子出现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是亲子教育的失败。

而一个合格父亲应是一个好丈夫和好公民,能够处理好事业、友情和爱情的三个重要问题。

好丈夫应以平等态度与妻子相待,友好合作。因为在婚姻中扮演的角色和所持的态度会决定孩子对异性或婚姻的看法和态度。

摘文

“婚姻实质上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度之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没有控制或权威可言。”

“家庭责任是两人共同承担的,只是分工不同,父亲承担着赚钱养家的主要责任,而妻子承担着其他的责任,如此而已。”

在社会上,合格的父亲能够广泛交友,成为家人和社会产生联系的良好纽带,能够以最合适的方式教会孩子为人处世。另外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可以教给孩子勇敢和坚强。

在性教育上,阿德勒主张父母要明确分工,父亲教育儿子,母亲教育女儿,不要随意和含糊地进行性知识普及,最好事先了解孩子想要了解那些知识。

最后在面对非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他指出合格的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是否是公平的,是否存在偏心现象。

如果父母重男轻女,那女孩子容易心生自卑情结,如果出现偏爱现象,那么其他孩子就容易受到伤害。

另外注意孩子的出生顺序,因为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和成长的轨迹,孩子间年龄差距应该是三岁,这样利于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来进行教育。

06

学校的影响


阿德勒认为现代教育的思想是要教会孩子自立并为他人着想,但现行教育制度下,学校教育在灌输学生竞争意识上要远远强于合作,这是值得反思和改善的地方。

而教师的角色应是发现学生天赋和兴趣的伯乐,要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并鼓励且相信他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取得好成绩,因为影响兴趣的因素是失败和没有信心。

其实不光是学校如此,家庭教育也一样,一昧强调分数名次的重要性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孩子在学习上的自卑,不利于在其他方面实现超越。

07

爱情与婚姻


在上文中的家庭影响中也谈到婚姻对孩子的影响,在这里阿德勒更多强调的是友好合作对爱和婚姻的意义。

他认为爱的结果是婚姻,婚姻则是一份两人合作的工作,夫妻关系应相互平等,不应该出现一方扮演附属角色,因为平等的地位是幸福的保证。

他发现婚姻幸福有一个基本前提:让对方感觉到他/她是最有价值的,他/她是被需要的,他/她是你最好的伴侣和朋友。

而这种感觉,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而不是甜言蜜语。在爱情中也是如此,这和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中所提到的情感归属是相通的。

另外夫妻想要幸福生活,需要培养起共同的爱好,学会合作、互爱和互助,而猜忌和自私则是破坏幸福的罪魁祸首。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如果没有婚姻,爱情又怎能实现白头偕老。其实往往是我们自掘坟墓,却让婚姻背了锅。

读过的书......

《正面管教》: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

《我亲爱的甜橙树》:其实他是个温柔的小天使





热爱生活   周听陈说

简介: 身为平凡的人,做着平常的事,写着平淡的文字,不愿平庸的生活......


很想看到你的留言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要如何应对人生的三大问题?
阿德勒:没有婚前性关系,爱情和婚姻将更热烈专注,水乳交融
《自卑与超越》⑨ | 嫁一个人之前,多去他家走走
【书摘】走出孤独(完) 阿德勒/著
[读书]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一个家庭兴旺的三个标志,每一个都与母亲有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