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整本书阅读】马怡荣:何为士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古往今来,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士阶层愈发发展壮大。《论语》中子贡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在困扰着人们。

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那么毋庸置疑,知识是一名士所应配备的基本素质。而知识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士本身的优劣,是以士之一词,涵盖之人千千万,鱼龙混杂,故而知识便不是唯一标准。

古人讲求孝道,忠君之道,君子之道,却未曾讲过为士之道。《论语》中,孔子给了我们以借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士都可以“唐雎不辱使命”般为国效力,士阶层为官者不在少数,幕僚者亦可为多,流落在民间的尚有规模。不是每一个士都是国家机器中的一个零件,故而窃以为孔子的观点不够全面。从孔子他老人家开始,私学不断发展壮大,虽不能与官办学堂分庭抗礼,但终究是成长壮大,为古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分子。于是问题也逐渐暴露,不是每一家私学都能做到有孔子一样的先生坐镇,人心私欲搅动风云,不是每一位先生都是廉洁高尚之人,而学堂之中学子年纪尚轻,心性未定,跟随的老师是何德行多半也会影响其本身心性。不正之人传不正之风。历朝历代,心术不正的知识分子或挑拨君王或谋划不臣,他们将所学用在了歪道上,这样的人,远比莽夫可怕,这样的人,不配称之为士。

歪门邪道不可有,小心思也并非可取。每一位读书人都称自己过的是圣贤书,大部分的士人虽无不臣之心,但观其品行,依旧值得琢磨。鱼龙混杂的社会和朝廷,能做到言既行必果的不在少数,言而无信之人却也混迹其中。古人讲求诚信,在不违背道义的情况下讲信是一个知识分子必备的高尚品质。而现如今,社会变迁剧烈,生活节奏变得愈来愈快,为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被丢下,出现了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眼中心里从来都只有自己,为了自己的大好前途,不讲诚信之事时有发生,毕竟其他人都是附属,只有自己过得好才是王道。窃以为,孔子他老人家若是看到如此现状,必然唉声叹息,泣下沾襟,为如此之世道而悲痛欲绝。这样的利己主义者,就不配称之为士。

对于士的判定,从未有过标准答案。但究其根本,德行与才能二者不可或缺。是以才可称之为:士

马怡荣,涉县第一中学18实验1班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学习是人生美差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难道不是这样吗(15—3,讲于2022年9月30日)
论语4.6
《论语》里有哪些高逼格的话?
说“君子之道”
【周易90秒】马一浮为什么说《论语》“以君子始,以君子终,总摄归于《易》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