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四】温健康:梨

(图片来自网络)


温健康

“桃梨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温和村宅院里不种桃,却喜欢栽梨。村里曾经的老宅子几乎家家有梨树。

我老家东面的邻居晋用生、晋全生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梨树。后面的邻居晋乃和家的院子里也有一棵梨树。

我家出大门往东数十步,油房门廊南面的晋连喜家院子就有两棵梨树:西墙跟儿和南墙跟各有一棵。这是当年晋氏武举的前院,后院晋国喜家院里也曾有一棵梨树,再向南武艺场西侧晋怀周家这个闲置的院子是武举家的后院,院里也有一棵大梨树。当年晋氏武举一家,就有四棵梨树。

宽绰有余的院落,有梨树。院子逼仄的也有梨树,大街上温保生老师家的老宅子,那院子多窄?西墙跟儿就有一棵老梨树。他家东面,温立新家的老宅子,后面李锁子的老宅子,院子都不大,但也都有梨树。

春天,梨花报春;秋来,金梨满枝。每个院子的生机与富足,随着梨花的清香和梨果的金黄,充实了温和村一代一代人的记忆。

母亲曾多次向我讲过那年春天,她在东垴上看温和村的情景。磁县有在东垴上种山地的人家,每年秋天,都要晒南瓜条、角豆丝、萝卜条等各色干菜。每当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候,山下的人多上山去换这些干菜。母亲十八岁的那年春天,从缸里搲了三升大米,过清漳河,顺东寺沟,上到东垴,去换干菜。当她登上东垴,回头再往下看温和村时,见那些青砖瓦舍中,正开着一片一片的梨花,就像一朵一朵朵的白云。

当母亲给我讲起这情景时,我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如诗如幻的画面:一阵风来,那一片一片的云朵摇来摇去,云朵下的那些青砖瓦舍也随着忽隐忽现,人间耶?天上耶?

母亲说,从看到那情景后,她就觉得哪个村也没有温和村好!她以后说什么也不会离开温和村。

宅院里有梨树,地里也有梨树。南峧三亩堰的南岸上就有一棵大梨树。张家坡也有温和村的几个梨树。成规模的梨园在村北的北岭上。从西岭场开始,过北岭,再到北凹,那几道厚实的土堰上,长着成排成排的梨树。小的,如碗口一样粗细,大的树比水桶还粗。北岭上和张家坡的梨树多是莱阳梨。

据刘兰廷老人说,北岭上和张家坡的这些梨树,都是林业队成立时,在杜梨树上嫁接的。

晋文栓却说,林业队是1967年成立的。当时每个生产队各抽两个人:第一生产队是他和晋伏山,第二生产队抽的是晋双存和温柄子,第三生产队是刘二孩和晋乃生,第四生产队抽的是晋假女和孙玉山。林业队成立后,先在下庙和洞岭育柏树苗,然后上山把那些酸枣本嫁接成枣树,到1968年,一年时间,村前村后、虎头山、南北峧这些地方的酸枣本就都嫁接成了。还有一件事,就是集中看管起张家坡和北岭上的梨树。张家坡的梨树与后沟村的梨树连成一片的,就托后沟的人代管。秋八月梨要成熟之时,村边儿北岭上的梨树,就由他们八个人轮流看护。晋伏山这个人是少有的直杆人,思想先进,在他的带动下,其他七个人也很守规矩。看护一秋天,也不敢尝一个梨;就是落到地上的梨,宁可烂了,也不敢吃。晋伏山还给大家讲“瓜田不纳履,梨下不正冠”这个瓜田梨下的典故。晋伏山是当时的一个文化人,曾作过冯贵德家的账房先生。

1968年那年秋天,温和村每户分到十多斤梨,都舍不吃,有的还放到了过年。

这样说来,北岭上的梨园是什么时候有的?是过去的主户人家里的,还是走集体后大队栽种的?真还没人能说清楚!后来“以粮为纲”,村里人怕这些梨树“瞎地”,就砍了这些梨树,一棵也没剩!

村里各主户家的梨品种好,个儿大,叫“半斤酥”。“半斤酥”皮色金黄而薄,果肉白而酥,梨汁儿多而甘。咬上一口,如品一口蜜,甘甜可口,回味无穷!

把梨从树上摘下来,温和村不叫摘梨,而叫“卸梨”。人在树上,把梨摘下来,放到篮子里,再用绳子卸下来。

“春三月花开满地,秋八月结籽成双。”这是我小时候学写对联时,写的第一副对联。卸梨也是在七、八月之交。梨卸下来后,亲戚乡邻就会相互赠送。

“才卸了梨,让俩孩子尝尝!”东院邻居秋生家的姥姥(晋秋生他娘,我和妹妹叫她姥姥)裹着小脚,怀里抱着四个梨进门给我家送梨,说罢,就把梨放在锅台上;

“过八月十五了,没啥好东西哄俩孩子,家里树上卸的梨,哄哄孩子。”东岸头上勤堂家的姥姥(晋勤堂他娘,我和妹妹叫她姥姥)推开街门进来,把怀中的四个金黄的大梨放到我家桌子上。

每当这个时候,也是母亲发愁的时候。母亲总是当场推辞,或过后让我送回去。因为我家没有梨树,没啥给人家。你家给我六个,我得给你家八个。这叫“礼尚往来”。你有来,我有往!

“梨”者,礼也!温和村几乎家家种梨,原来是祖祖辈辈在行一种“尚礼”之风啊!

最后,总是这两位姥姥再送过来。两位姥姥还一直说:

“常年不少叨扰你,看你小心的!让俩孩子吃个梨就咋了?”

那时我小,也知她们如何叨扰了母亲,但我听懂了,她们送梨也表达了自己心里的一种谢意!

“卸”者,谢也;“卸梨”者,即“谢礼”也!

如今,村里的那些老宅子塌的塌,倒的倒的,那些老梨树也死了不少。但凡翻盖老宅,或嫌梨树碍事,或听人说院子里梨树开白花,不吉利,就都把梨树砍了。

温和村的梨已不再!但温和村的“礼”是否还在?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三】温健康:桃

【温和村风物之五十二】温健康:枣

【温和村风物之四十九】温健康:石碑

【温和村风物之四十八】温健康:水电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散文。原创首发)
【西散原创】李兴盛作品 | 儿时姥姥家门前的那片梨园
童年的树之二:梨树
【山西】李彦飞《难忘梨树飘香》指导教师:蔺培红
食堂发了一个梨
农村俗语:“五树进宅,人穷家败”是什么意思?指得哪五种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