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皇帝之后清朝越来越弱,皇帝长相也尖嘴猴腮化,与国运有关吗


我孩童时代跟着大人看电视剧的时候看电视剧,那个时候正是清宫剧横行中国的时代,一直到今天才稍微呈现弱势。当年觉得皇帝的生活真是舒服极了,每天都吃不完的山珍海味你,看不完的绝色佳人,生活起居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要钱有钱,有人有人。但到后面却是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清朝皇帝从乾隆以后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瘦,开国几代皇帝还保持着游牧民族的豪放壮硕,到嘉庆以后真是一个个都瘦成了猴子。


清宫回忆录秘密档案

为了搞清楚原因,本人特意的去查询了清朝宫廷秘密档案回忆录,发现清朝皇帝从嘉庆之后瘦弱的原因其实十分简单,那就是与“伙食太差”直接挂钩,一般人看到历史和自己的幻想都会认为皇帝还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怎么会因为伙食太差而饿的瘦弱呢?这其实是源自清朝皇宫之中比较特殊的育儿理论。

自孝庄太后养育顺治皇帝不容易以来,她就开始在清朝制定了“要想小儿安,三分饿与寒”的规矩。此后皇帝从康熙幼小时代开始莫不如此。按照皇宫之中的规矩,皇帝每餐饭都会有48道菜,这在满洲人眼中叫做“全份量”,规矩是这样制定的,但这些菜却真的不是皇帝可以吃到的,至少在同治皇帝小时候和后面几个皇帝的经历就是这样的,48道菜每天都上来了了,但自己就是吃不到,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皇帝太小登基的话就会这样去做,同治皇帝在小时候开心的等着大菜上来,但慈禧和慈安两宫太后却是从来都不让他吃,而是在没有让他看见的地方让一个太监代替皇帝吃完这些菜,那个时候同治皇饿到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追到太监的房间里面找吃的东西,有的时候还会从太监口中抢吃的东西,做皇帝做到了这种地步,清朝的皇帝应该是中华历代皇帝之中的唯一了。


溥仪在自己的书籍《我的前半生》之中回忆自己小时候有一次吃板栗吃多了,然后撑着了,隆裕太后下令让皇帝喝了一个多月的米糊糊,溥仪哭着大喊自己肚子饿,但宫女太监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管他的,后来到中南海喂鱼玩的时候,太后给了溥仪一个馒头喂鱼,但溥仪真的是太饿了,就直接将馒头塞进了自己的嘴里这样的例子的皇帝的小时候从来都没有缺少过。


宫廷御菜的数百年不变

溥仪长大之后成为了宣统皇帝,从成人意义上拥有了一些特权,至少可以吃到自己能够吃饱的饭菜了吧?事实之上还是不能,因为清朝皇宫之中御膳房制作出来的菜肴实在太难吃了,宫廷御厨明明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为什么连皇帝喜欢吃的菜肴都做不出来呢?这其实也是要从清朝御膳房的规章制度说起,是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了这些大厨的发挥。

清朝皇宫之中的御厨一部分是一代代世袭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民间之中选拔上来的,最少的一部分是从海外各个国家聘请来为宫中的皇室增加菜肴花样的,所以我们见到清朝皇帝吃西餐和蛋糕其实并不稀奇。这些皇宫之中的御厨制作菜肴的时候都是按照固定的规矩去做,从菜肴的原料采购,配方含量多少,调味品的成分精确到每一克,最后烹制手法和使用的时间都不能用误差。


这种规矩从顺治皇帝入关之后几乎就没有改变过,前面几代清朝皇帝因为之前都是在东北深山老林之中过的苦日子,所以吃起来也还算是美味,雍正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吃的苦的人,后来勤政到累死都没有说啥,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就已经觉得不好吃了,善解人意的和珅就从民间找厨子为皇帝坐好吃的,下江南的时候也是大饱口福,但后面的几个皇帝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可以说嘉庆爷当年吃的菜是什么味道的,后来的溥仪就是什么味道的菜。

皇宫之中的规章制度是祖宗留下来的成法,根本没人去改,也没有人愿意去改。这样以来,御厨不需要进行创新,就按照菜谱之中的做法去做菜就行,所以清朝每年祭祀天地祖宗所用的“白水煮肉”赏赐给大臣根本没有人愿意吃,而北京作为极北方的城市,冬天零下几十度的气温,除去火锅之外,其他的菜从好几千米之外的御膳房传菜过来的时候都已经凉的不像样子了。


吃一看二眼观三的规矩

总结起来,清朝皇宫之中的御膳房为皇帝妃子准备菜肴不是单纯的为了吃喝舒服,而是为了显示大清皇帝富有四海的盛大排场和气度,让京城脚下的百姓和上朝议事的文武大臣为之惊叹,让外国使者来到清朝朝贡的时候心中对大产生敬畏之心,因为这样那样,清朝皇宫之中一直流出着一句老话“吃一看二眼观三”,这是需要服侍皇帝后妃用餐之中的太监所必须要记住的。

清朝皇帝到了溥仪那一辈时候吃饭的时候都还在遵守这个规矩,太监负责侍奉皇帝吃饭,十分擅长观察皇帝的神态和眼色,比如皇帝看上了那一道菜,太监就会动手将这道菜挪动到皇帝的跟前,这一个步骤就叫做“吃一”,随后皇帝会使用筷子或者调羹将菜弄到自己的饭碗之中,这一步因为太监猜对了皇帝的心思和眼色,所以被称为“看二”,如果皇帝觉得好吃夹到第三下之后,太监就会立马将菜挪走,这一步叫作“观三”。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很明确简单,清朝皇宫之中一直流传的规矩就是这样,害怕暴饮暴食和贪吃将皇帝的身体吃坏,同时也是害怕周围的太监和宫女借此摸清楚皇帝的饮食习惯,然后买通各种路子呈上菜肴对皇帝进行下毒。溥仪自己曾经计算过自己和宫中妃子在民国时代每天所需要花费的食品为4000多斤肉已经400多只鸡鸭。所以清朝御膳房光是每个月买菜都需要用掉一万多两白银。


就是这样,皇帝和众多妃子吃的其实都不是很开心,反而是十分的憋屈,从慈禧太后开始,心中早就已经不满意这种做法了,但如果裁撤宫中旧制度,那不是在打她自己的脸吗?所以懂事的李莲英就从皇宫之外到处为慈禧寻觅各种会做菜的名厨,到宫中之后开小灶专门为慈禧做皇宫之外的流行菜式,像后来流行的北京烹鸭掌,猪肉背,以及吸猴脑,其实就是因为慈禧吃过之后而出名。


结语

清朝皇帝的前面几个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嘉庆其实都算的上是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的,这一点在封建社会的时候说就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这是天生的大富大贵之相貌,而从嘉庆皇帝之后的每一代帝王,一个个的都瘦成了尖嘴猴腮样,除了薄薄的一成皮肉之外就是轮廓清晰的骨头了,这个时候清朝的国运也恰好是从道光皇帝开始不断下滑,小溥仪在吃不饱饭的时候,清朝也走到了历史之中的最后一步,这冥冥之中若说是没有天意,那我是绝对不相信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过下毒杀死皇帝很难吗?别傻了,溥仪说当皇帝就没吃过热乎的
别羡慕皇帝,他吃得可能还没你好
在古代,为何不通过下毒来杀掉皇帝?溥仪:我就没吃过一口热乎饭
清朝皇帝每天吃什么?看了菜单却让人羡慕不起来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后都怎么处理了?
身为皇帝,溥仪也有挨饿的时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