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面对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解决对策

班主任面对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解决对策

(论文)

单    位: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 

姓    名:崔红英                                         

班主任面对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解决对策 

内容提要:

中学生心理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他们在客观上尚未完全具备成人心理所具有的特征和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当自己所处的环境一时不适应、有矛盾冲突而难以解决时,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若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其成长进步。在心理健康受到前所未有关注的今天,保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卫生、教育各方面的重视,本文对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主 题 词:中学生 心理障碍 对策       

初进学校的中学生,心理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在认知、情感、兴趣、爱好、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都还未发展成熟,他们在主观上要求像成人那样行事,那样受人尊重,但客观上尚未完全具备成人心理所具有的特征和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吸收能力大于辨别能力,对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在获取成长所需的信息、知识的同时,极易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尤其当自己所处的环境一时不适应时,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即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各种心理疾病,若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其成长进步。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是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或预感到挫折的一种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如自尊心的损害,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悲伤、恐惧等情绪状态。

新生入学后,军训、学习和生活不习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常是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通过激烈竞争和严格的考试,常常以强者自傲,然不知优中有优,强中有强,一旦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或成绩不佳名列他人之后时,就容易产生忧伤、焦虑情绪。在男女生关系问题上受挫折或处理不当时,也造成焦虑。

新生中轻度焦虑的情绪反应是普遍存在的,只要适度,对学习和生活还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也可认为是体现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能激励其在学习和思想上奋发向上,锐意进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据有关方面报道,在一定条件下新生的焦虑与其学习考试成绩存在着正相关。但是,过度的或持久的焦虑则会损害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产生,并将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正常生活。

(二)冷漠

冷漠是个体对挫折、冲突的一种反应方式,是个体在动机受到阻碍与干扰时的情绪反应状态,也是对挫折、冲突情境的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性反应。新生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那些意志薄弱者对战胜挫折自感无能为力而失去信心和勇气时,常对原追求目标失去兴趣,表现出漠不关心或麻木状态。

新生也常见在学习和军训中遭受挫折和失败,但又无力挽回的情况下,表现出对学习、训练的毫不关心,缺乏进取精神,终日随波逐流混日子。这种认识终究反应为活动意向的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减退、思维迟滞等,是一种严重的综合性心理障碍。

(三)逆反心理

又称逆向心理,是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也可称为消极的心理定势。其形成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的仅凭少量的、粗浅的只是和过去狭隘的经验,以所持的一孔之见以偏概全,并扩大到对一切事物的消极看法;有的对同学、老师、领导所提倡的事物和观点常常抱着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明知老师和长辈们提出要他们去完成的事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往往由于过去敏感的自尊心和逆反、抗上情绪,有意持反对意见;若是同龄人或好友提出同类的看法,他们则不仅不反对,而且还可积极地行动;有的在对待学校宣传、校内外集体活动上,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偏激情绪,采取不配合、不响应的态度。

上述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如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和人格异常等。因此,各科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此有所了解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疏导,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二、中学生不良心理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纷繁复杂,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据调查,当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少数学生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强、情绪容易冲动等问题也较突出,成为诱发各种矛盾的重要因素,须引起学校各部门各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高度重视。

中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意志培养先天不足

如今的中学生都是在顺境中长大的,从小基本上没有吃过苦,有的在家除了学习外没干过体力活,到军营军训和回校生活后难免怕苦怕累,产生畏难情绪;有的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学校住宿后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有一部分学生在开学报到时父母帮着铺床铺整理床上用品,自己在一旁站着,不知所措。这些孩子依赖心理比较重,当父母离开学校时,甚至像个孤立无援的流浪儿;多数独生子女学生在家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失去了中心位置,还要受到严明纪律的约束,有的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感到承受不了。特别是缺乏挫折的亲身体验和心理准备,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意外打击就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如有个别同学因请假外出未被批准这点小事,就觉得受了莫大委屈,就与宿管老师发生矛盾,不服管理,难以遵守封闭式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得不搬回家走读。

(二)家庭教育不当  

有的学生自幼娇生惯养,父母对其百依百顺,养成了任性、专横的不良习气,于是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自视清高,看不起别人,与人相处以个人好恶为标准,容不了人,容不了事;少数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残缺或家长管教方法欠妥,形成了性格内向孤僻、内心世界复杂、情绪变化无常的心理缺陷。如有个同学从小父母离异,自己有父亲一人带大,父亲脾气粗暴,一不高兴就拿他出气,使他从小就产生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入学后,到了中学阶段,叛逆不服管理的倔强性格使他易怒、易冲动,经常与同学打架闹事,一次因不参加集体活动,被班长批评了几句,一怒之下,拿起铅笔盒就要砸向班长,后被及时制止免起祸端。

(三)自我设计盲目

少数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制订任何目标时,贪大求全,期望值过高,一旦受挫就怨天尤人,悲观消沉,甚至走上极端。如有个女同学从小学起成绩在班上就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各种荣誉奖项,经常在班里和学校里受到老师领导的表扬,但到了新学校,班里成绩优异的同学很多,在她之上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整天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因某次技能大赛一时失误未能如愿,于是不能面对现实,上课没精打采,作业经常出错,成绩一再下滑。

(四)教师带班管教方法简单

个别班主任不能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关系,重管轻教,导致学生心理压抑,产生心理障碍。如有个同学代表班里参加体育跳高比赛,因胆小心慌没跳到指定位置就摔倒了,试跳加正式跳都失败了,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找班主任说说心里话,班主任不但没给他任何鼓励,也说他笨,说平时不是跳得很好怎么到了关键时刻掉链子,给班里丢脸。这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逐渐变的少言寡语,情绪低落,换上了抑郁症。

学校是一个特殊群体,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做好学生工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能承担过重的心理压力。没有良好的心里素质,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都知道,班主任是学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而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教育是基础工程,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首先要更新育人观念,在德育和管理过程中,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当好学生的心理导师。 因此,作为学生直接负责人的班主任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培养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途径,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态,提高心理素质。

一、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讲清心理素质与立身做人基本道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上各种竞争日趋强烈,人们面临的种种压力日益加大,对人的心理素质更高的要求,加强心理锻炼,提高心理素质,不仅符合中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对自己将来走向社会充满信心迎接挑战,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其次,教育学生认清不健康心理的严重危害。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和病例,引导他们认清什么是不健康心理,会给个人和集体及至社会带来哪些危害,增强克服不良心态的主动性。再次,教育学生学会心理调控的基本方法。围绕常见心理问题,精心组织授课,向他们传授化解、消除不良心理和自我保健的基本常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班主任要开展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如前所述,初中生是一个人从童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此阶段,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受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必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班主任应该发挥角色优势,适时的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方法如下:

1.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进行集体辅导。如:针对性成熟、异性交往、考试焦虑、个性发展、升学与择业等方面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专题讨论、知识讲座、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2.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班主任要当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医生”。如:对父母离异的学生、处于早恋状态的学生、“学困生”、“行偏生”可通过个别谈话、热线电话、咨询辅导、心理日记、家访等多种形式进行个别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自我调适,达到矫正和消除心理问题的目的。

此外,要把心理辅导与赏识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与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心理素质。

二、要加强心理训练。在面对突发事情,如发生火灾、爆炸、地震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应变心理教育,让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防止以惊慌失措、担惊受怕而产生不良心理,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要建立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网络。 在学校定期开设心理门诊和心理咨询服务站及时救治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满腔热忱接受学生的各种关于心理问题方面的咨询。建议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好面对面谈心活动,增强咨询和疏导效果。

四、要努力提高班主任运用心理学带班的能力。当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思想上的,有些是心理上的,做工作是不能搞“一锅煮” 。只有区别对待,对症下药,才能更有成效。领导、老师要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针对性地应用到管理、教育教学中,减少带班的盲目性。要提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根据不同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家庭背景、社会经历、性格特点等情况,有的放矢进行分类教育和个别疏导。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部环境,消除其紧张、恐惧、压抑和对抗心理,使之保持良好心态,自觉服从管理。

班主任要重视并善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那么,如何创设这种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呢?

1.师生明确认识“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如对班集体建设的目标、方法、制度等有正确理解,并自觉履行个人的职责,都有做好自己工作的意识;同时,要增强合作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这样班级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

2.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爱心,对学生具有深厚而健康的情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它对学生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是其它手段无可比拟和取代的”。班主任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了解每一名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要给予同样的关爱,与学生建立合作、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才能有共同的语言。

五、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是以心育心,培养优良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的教育。因此,班主任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心理导师,才能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班主任发挥角色优势,当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贴心人,既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兰燕灵,张海燕,李萍,等.南宁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7):447-449.

2 吴增强,《学困生的界定和类型》,《大众心理学》2001年第1期.

3 《班主任之友》“活用心理效应,化解学生心理障碍” 第2008009期.

4 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2005年6月.

5 易法建,冯正直 《心理医生》重庆出版社  2006年07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教师培训讲稿)
教师的工作压力猛于虎 心理减压迫在眉睫
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心理安全教育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