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之死

<食指>

1968年,诗人食指(原名:郭路生)凭借一首《相信未来》火遍大江南北。 

那是作为一个诗人少有的殊荣。在那吃不饱的年代,他的《相信未来》、《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海洋三部曲》等却以手抄的形式在成千上万的读者间流传。这其中,不乏对诗歌一窍不通的人,但他们却无一例外被食指的诗句所打动,尽管那并非诗歌最灿烂的年代。

那一年,食指才20岁,又或者说郭路生才20岁(那时候他还不叫食指)。年少成名带来的并非殊荣,而是数不尽的磨难。

因为那是1968年,文革的熊熊烈火正欲把整个中华大地一把烧光;更因为领袖的妻子看过这首诗后,觉得它“调子太灰色,相信未来就意味着否定现在”。(历史的真相往往这么无厘头。)

重重打压之下,诗人敏感的心灵终于不堪重负。那是1972年,食指正在部队当兵,却因为强烈的精神刺激导致了精神分裂。自此,诗人陷入长期的病困之中,他似乎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

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人们无从得知,只知道他1990年恍惚又进了北京福利院。

直到1993年5月《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的出版。著名诗篇《疯狗——致奢谈人权的人们》似乎透露了一些事情,这首诗标明的写作日期是90年代,实际却完成于1978年。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

不再把自己当人看,

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

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我还不是一条疯狗,

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

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

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

......

而那时,诗人似乎还被确诊为了精神分裂症。看到这里,莫名地想哭,一个人要承受多少责难,忍受多少是非才能发出这样饱含苦痛与辛酸的呐喊?而他唯一想要的也不过是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的基本尊严。

那年夏天,学者崔卫平第一次见到食指。那是一个傍晚,天色有些暗,但食指的到来却让那天显得有些不同。

关于那天,多年以后,崔这样回忆“他显得太大了,头大、手大、脚大,至少给人的感觉如此。事实上他很瘦,但他决不是那种天生瘦弱的人。他身体有一部分仿佛被故意隐藏起来,或者是经过一再省略和删减,现在就剩下这副大大的、空空荡荡的样子”一种不合时宜的大,似乎是崔对食指的第一印象。

然而,一旦他开始读诗,这一切就变了。他朗诵时仿佛换了一个人。他身上所有那些不协调的成分一下子变得非常温顺。他读得沉着、缓慢,每一个音节都被拖得很长,好像他在尝试着它们的承受能力,同时又企图展现它们所有的美。在他心醉神迷的时候,一种节奏在我们之间悄悄形成、传递开来。”

住院这些年,他也一直在写诗。关于那段日子,他这样写道“当惊涛骇浪从心头退去,心底只剩下空旷与凄凉”。其实那时他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但他却仍然选择住在精神病院里,这不是很奇怪吗?二十几年过去了,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桎梏,甚至甘愿带着链子上路,无论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这多少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自杀的图书管理员。他在监狱中已经生活了长达五十年,早就不适应外面瞬息万变的世界,所以哪怕手握自由,最后也只能选择上吊自杀。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 so you get depend on the them,that’s  institutionalized. 

前不久,诗人又一次闯入了大家的视线,这一次,他是作为负面典型回归的。因为责骂余秀华作为一个诗人“不关心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他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声讨,是的,所有人。

 

那些趾高气昂的评论无非在强调诗人已经老了,属于他风华正茂的1968年早就一去不复返了,而他居然还胆敢站在这里老调重弹,简直不怕丢脸。

专栏作家@云也退甚至还冷嘲热讽“在1968年就停止生长的诗人以为关心祖国与人类是诗人唯一的职责,只要是想写几行字了,就该在心中默念。”我就想问了,诗人其他的作品你有看过吗?想必和大多数人一样,就只看过《相信未来》吧。

<通篇胡说八道,简直气炸!>

一开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看到这样的言论只是想笑,心想诗人这下可真是不合时宜了。可是转念一想,哪有这么严重呢?这件事情本身就挺简单,无非是文学为社会还是为艺术的问题。

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和张爱玲就是两个活脱脱的例证,他们一个为社会奔波摇旗呐喊,一个写尽婚姻刻画人情事态,可是自始至终,张爱玲也没有骂过鲁迅啊,怎么到了今天就变成全民倒戈,说“文学为社会”就一定不对呢?

诗人林莽说在我们空旷的精神世界中,是他的诗歌为我们洒下了一线温暖的阳光。可是诗人如果没有死在乱世,好像也只能死在这个看似太平的盛世了?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百度部分资料及崔卫平的《郭路生》。

ps:其实写的时候,心情比较复杂。因为觉得大众的焦点似乎全落在骂食指上,却并没有真正去思考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他。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现在,对吗?虽然我个人也比较喜欢余秀华的诗歌,但如果能多一些思考整个人类困境的诗人似乎也不错。此为记。

<苹果用户专属赞赏通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鉴赏〗现代诗(一八二) 食指/树才/孙大梅的诗
什么是疯狗哲学?
汪政 | 食指《相信未来》:经典的面目与命运
欧阳江河的舍得智慧:舍弃的深处是得到,坚持收获诗歌的成熟
如何看待诗人食指批余秀华「一个农村出来的诗人却提都不提农民生活的痛苦」?
影评|《食指》:生命的离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