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淡粉色的纳博科夫,不止写了《洛丽塔》这一本书…

▼纳博科夫

写下这个标题以前,我一直沉浸在纳博科夫回答记者访谈时的一个比喻句中:

在他看来,自己姓名的首字母VN是透明的淡粉色,或者,确切可以说是石英粉。而在妻子眼中,她看到的是天蓝色的字母M。于是,在他们的儿子这里,粉红色与天蓝色一起,共同合成了淡紫色,这样的组合仿佛是基因在画水彩画。

类似妙语在《独抒己见》中屡见不鲜,也让人一次次为他的奇思妙想所折服。在这里,他不仅仅是一位访谈者,更是一位说话大师,他把寻常的访谈变成了一场单人脱口秀。而这,也不禁让我有了一点想跟大家推荐这位毒舌与深刻兼具的文学大师的想法。

▼他收集的蝴蝶标本

好了,话不多说。以下内容均选自纳博科夫的媒体访谈集《独抒己见》,希望你也一样喜欢,要知道,他可不止是写了《洛丽塔》这一本书。

1. 我为自己是一个缺乏大众魅力的人而自豪。

2. 只有野心勃勃的无名之辈或好心肠的庸才才会展示他们的手稿。这好像让人看他们吐的痰。

3. 我的词汇深居我的大脑,需借助纸张挣扎而出,进入物质层面。出口成章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奇迹。我发表的每一个字我都改写过——经常要写好几遍。我的铅笔的生命力比橡皮更长久。ps活脱脱描述拖延症患者的心情~

4. 真实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东西。我只能将它定义为:信息的一种逐步积累和特殊化。举个例子,如一支百合,或任何其他自然物体,一支百合在博物学家那儿,要比在普通人那儿真实。

5. 我的写作没有什么社会目的,也不传递道德信息;我没有一般观念需要阐述,我就是喜欢编造带有优雅谜底的谜语。

6.  我不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为观众操心。他最好的观众就是他每天在剃须镜中看到的那个人。我认为,一个艺术家想象中的观众,如果他能想象这一类事情的话,就是一房间挤满了戴着他自己的面具的人。

7. 当地球引力开始爬上我的脊椎时,我就在书房角落的长沙发上躺下来。这就是我愉快的日常工作

8. 我就对那所谓“巨著”这类伪概念感到困惑或好笑。举例来说,托马斯·曼愚笨的《威尼斯之死》或帕斯捷尔纳克的夸张、写得糟糕的《日瓦戈医生》,或福克纳的南方编年史被认为是“杰作”,或至少是新闻记者所说的“巨著”,在我看来,是一个荒谬的错觉,如听一个催眠的人同一把椅子做爱。

9.强权政治——任何政治——的愚昧和平庸心态只能产生愚昧和平庸的艺术。

10.我不在意与日光浴者分享阳光,但我不喜欢沉浸在一个游泳池里。

11.  一个有价值的作家国籍是次要的。昆虫的外观越特别,分类学家就越不易扫一眼标本下的所在地标签就决定在几个描述模糊的品种之间,它应归入哪个品种。

作家的艺术是他真正的护照。他的身份应该根据一种特别的样式或特有的天然色加以辨认。他的居住地可能证明这一测定的正确性但不应导向这一测定……除了这些考虑以外,我认为自己现在是一个美国作家,而曾经是一个俄国作家。

12.  普希金的血液不可避免地流淌在现代俄国文学的静脉中,一如英国文学流淌着莎士比亚的血液。

13.  让轻信和平庸的人继续去相信,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古希腊神话的日常运用而得到解决。我真的不在乎。

14.  小说中的人物控制作者?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多么荒唐的经历!有此经历的作家必定是不入流或不正常的作家。不,我小说的设计是在想象中确定的,每个人按我想象的路线行动。

在那个私有世界,我完全是个独裁者,迄今为止,唯有我为这个世界的稳定和真实负责。我是否按我的意愿充分和重视地再现了这个世界则是另一个问题。我以前的一些作品暴露出令人沮丧的模糊和脱节。

15.  艺术是困难的。容易的艺术是你在现代展览上看到的展品和涂鸦。

16.  除了极少数例外,神秘小说是一种拼贴艺术,将多少有些创造性的神秘事件同常见的、平庸的艺术表现混杂在一起。

17.  对话如果有戏剧性或喜剧性风格,并与叙述文字艺术性地融合,这是令人愉快的;换句话说,它是特定作品汇总风格和结构的一个特征。反之,对话就只是自动打字机,通篇是毫无形式感的胡言乱语,一眼望去就像飞碟掠过尘暴区。

18.  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差但热衷于记忆的人;我可以非常清晰地回想起景色、姿势、语调,以及无数的具体的细节,但记不住姓名和数字。

关于纳博科夫更多的细节,有兴趣的你可以再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微暗的火》、《普宁》等等。如他所言,每个人触摸到的真实不同,只有你了解更多的资料,你眼中的真实才会更接近真实。

很多人都会犯先入为主的错误,以为写作出《洛丽塔》的他,必然在现实中有这么一位小仙女的原型,但事实上,洛丽塔根本是他脑海中想象的产物,中年的亨伯特·亨伯特一样如此。

▼少年纳博科夫

虽然还没看完整本书,但在我眼中,纳博科夫更像是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结合体。对于文学,他有着近乎科学家一样对事实的精确追求,甚至还会让学生分辨出格里高尔变成的到底是哪一种甲虫;但另一方面,他也有着孩子一样对艺术的天真幻想,在描述诗歌来源时,他讲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

一个男孩穿过草丛,跑回他居住的洞穴,边跑边喊:狼!狼!而实际上没有狼。他那狒狒般长相的父母,坚守真实的人,无疑会给他一顿好打,但诗歌由此而诞生——美妙的故事诞生于美妙的草丛之中。

ps:因为实在不知如何推荐,故摘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上上周末,又一次重温了库布里克导演的《洛丽塔》。突然有点同情那个被引诱的中年教授亨伯特,总感觉冥冥之中,是那个邪恶的少女将他一步步推向了命运的深渊。你又是怎样看待这部电影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丽塔》是一本最有趣,最哀伤的书
纳博科夫 诗选及访谈
《洛丽塔》的背后——评纳博科夫的小说艺术
东 西 || 真正的经典都曾九死一生
【他们读他们】苏童阎连科止庵共读纳博科夫
纳博科夫访谈录:我的人物是划船的奴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