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流浪诗人丨VOL.5 苏苏

流丨浪丨诗丨人

她在海底的世界建造了一面墙,阻挡光线的穿透。每时每刻都在往上游,找不到终点。

VOL.5 苏苏

14岁的时候,苏苏就已经策划着逃离,逃离这个落后的农村,逃离这个世俗的家庭,逃离村里的闲人目光,甚至逃离这个世界。往学校的路,有一条粗制的木桥,每次经过都发出木板摩擦的声音,过桥的人都没有为这座桥的寿命而担忧,小学生飞快地跑过,挑扁担的人一步一步地踩下去,骑自行车的,推三轮车的,这座桥每天承担着这个村庄人的命运。苏苏每次过桥都在想同一个问题:万一在她过桥的时候,塌了怎么办?掉下去会死吗?桥下的小河虽然不深,但足以可以淹死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吧!几年前,她就目睹过村里的一位新嫁过来的女人在这条河洗衣服的时候淹死,当时因为雨季,水位较高,上流在排洪,所以水流也湍急,那女人应该是失足滑下去,不会游泳而被淹死的。尸体捞上来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在围观,她不敢,只远远地看着,出殡的那天,娘家的人哭得天崩地裂的,做丈夫的那个却异常地冷静。后来从村里人的口中隐隐约约地听到,那女人可能是自杀,故意跳下去的,至于为什么,千百种谣言存在,随着另一件事情发生,大家方才淡忘。

苏苏想,如果一位女初中生淹死,应该可以算是县城的大新闻了吧,以这种方式让人认识或成为焦点,是荒唐还是刺激?犹豫着的时候,又想到当年那位淹死的妇女家人撕心裂肺哭喊的场面,她就停止了。死亡很容易,活着人不容易,张扬地死去其实是生人的负担啊!年纪轻轻的她已经有了如此深刻的顿悟,于是这个念头也随这样思考的挣扎而消失。

苏苏的奶奶是一个很传统的老人,常常对她说女人就要守女德,要做到三从四德,书可少读,但妇人之道不可少知。苏苏虽然没有去深思奶奶的话,但她还是明白作为家中最大的孩子,她承担不止是这些传统的压力,还有让这个家庭好好生活下去的压力,她必须帮忙照顾两个比她小几岁的妹妹,以及那个还是小屁孩的弟弟。苏苏的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农民,依靠耕种几亩田的玉米养活着他们几个孩子,只要不遇上恶劣的天气,卖玉米的收入尚可让这个家庭有着不错的温饱,可是依靠上天的旨意去决定生活质量,并不会一帆风顺,而随着妹妹弟弟们的长大,开销也越来越大,学费,生活费,每一笔都刺痛着这个家庭。另外还有三头两天上门催缴超生罚款的人,用可恶的嘴脸说着粗俗的言语,扬言罚款未交齐,孩子就不能上户口,甚至不能继续读书。四个孩子,只有大女儿苏苏有户口,两个妹妹也即将到了要上初中的年纪,担心着万一真的不给继续上学,该如何是好。即使拼了命,收入也是可以预见,微薄的积蓄距离罚款的数字还有好大一截,只好能省就省,以及等待奇迹的到来。

苏苏没想过自己要上高中,虽然心里有着渴望,但她从来不说,并已经做好了初中毕业就到县城打工的准备。同村的不少孩子都是初中毕业就到外面打工,制衣厂,食品厂,机械厂各种工作都有,同巷子的一位姐姐就是初中毕业后到制衣厂工作,起初做简单的剪线头,一个月都有好几百块,现在学会了做车工,收入倍增。每次看到她回来都是一身时髦的衣服,大包小包地提着,有一次还染了一个黄色的头发,村里的人都说这孩子学坏了,她却说农村人孤陋寡闻,染头发在县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工厂里,年轻人都喜欢弄这款新发型,这叫做潮流。苏苏有向那位姐姐打听过在外头打工的情况,得到的回答竟让她对此燃起了向往,工厂比每天背朝天地在农田干活好多了,起码不用日晒雨淋,工友们都来自天南地北,大家出身都差不多,工作内容都差不多,不像学校,埋头苦干也没得到些什么。有了收入,才有自由,像她们这样出身的女孩子,如果读书改变不了命运,那就早点走出去工作,大城市有它包容的一面,至少没有了三姑六婆的异样眼光,如果能找到一个城里的男人嫁了,当然最好不过了,比那些庸俗的媒妁婚姻不知要好多少倍。于是,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苏苏就向父母坦诚了自己要到县城打工的想法,村里的姐姐也答应带她到工厂里工作。

其实,苏苏的成绩足以上到高中,父母也做好了给她念高中的准备,但她知道,她上高中,两个妹妹上初中,这样的费用是会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接下来,还有弟弟。奶奶听到父母与苏苏的对话,表示赞同让苏苏去打工,说不读大学,读高中没什么用处,就好好赚钱,将来供弟弟上大学。奶奶重男轻女的表现是十分明显的,但苏苏不会去计较,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想法,要不然就不会一定要生弟弟了。

初到制衣厂,苏苏因为年纪小,被安排了做简单的工作——打包装。在入住工厂宿舍那一晚,她显得特别孤独和害怕,晚上躺在床上偷偷地流眼泪,她想家了,与之前那种期待感的落差犹如高山瀑布,一下子坠入深渊,漆黑无助,仿佛自己被抛弃了一样,她无法想象未来的日子,甚至无法想象明天会是怎样,带着这样的惶恐,眼泪也渐渐风干,她度过了成为制衣厂女工的第一夜。

包装车间,只有几个人,除了一个仓管都是女工,有上了年纪的阿姨,也有二十出头的女孩,工作气氛并不严肃,很多时候都是边做边聊天,阿姨们谈论着自己的儿女,女孩们则谈论着一些流行时尚,老员工对苏苏这个只有15岁的年轻女工挺友好的,把简单的工序交给她。随着工作的上手以及和宿舍人的熟络,惶恐的感觉渐渐在内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憧憬,看到同宿舍的女孩们拿着工资买新衣服,化妆品,她便也期待着自己第一份工资的到来。

入职没多久,带着她的同村姐姐就辞职了,离职那天,她专门请苏苏吃了一个宵夜,吃的是厂门口的火锅店,一串一串地食物往锅里川烫着,就像浸泡着年轻的叛逆一样,在滚烫的火锅底料里不安分,这是她第一次这样坐在这样餐厅吃火锅,有些许不知所措。她对这个姐姐是感激的,但好像她们的关系也仅限于是同村姐妹那样的照顾,那位姐姐已不像当初在村里那样对她说关于外面世界的话语,只是一味叫她吃多一点。苏苏问她为什么要辞职,她说要跟男朋友到另外一个城市去,他已经在那边安顿好,不进工厂了,开小店做生意,说靠着打工这点工资,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苏苏刚点燃的生活激情,又被这番话浇灭了三分之一。后来,苏苏才知道姐姐不是主动辞职的,是被辞退的,听车间的阿姨说,她与某一个有老婆的主管搭上被发现了,还吵到厂里来。自此之后,苏苏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姐姐,即使回到村里去,也没有,不久后,听说她结婚了,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

苏苏拿到第一份工资是四百元,她为自己买了双鞋子,然后给妹妹们买了文具,再给弟弟买了一套衣服,给奶奶买了牛奶,给父母买了营养品。回到家里,她竟感觉这个家有点陌生,她给弟弟妹妹们分发着礼物,像一个客人一样,妈妈给她端来一碗汤,要她喝下,连奶奶也不像以前那样冷漠,不停地夸赞她有孝心,将来谁娶到她就是福气。这一次回来,她还和初中很要好的同学张美新见了一面,很明显,她感觉自己像是成年人,没有了学生的稚气,自己不属于他们的队伍。张美新不停地跟她说高中有趣的事情,而她在工厂几乎每天都是同样的事情,没有什么好分享的。张美新跟她说,以后社会要求的工作都是大学生,高中毕业可能都只能做一些低档的工作,虽然她不喜欢张美新这样说,但也是不无道理,她盘算着要不要赚够钱回去读书。

苏苏是热爱读书的,她认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个观点,所以她一直都有学习的想法,但这个社会看人的时候,并不想了解你读了多少书,掌握多少知识,大多时候是认同那一张学历证。终究只是想想,她已告别了校园,必须告诉自己认清这个现实,短暂的回家之后,她又回去工厂继续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年。她也从包装车间跳到衣车工,稚嫩的脸庞渐渐成熟,但大家仍叫她小靓妹,偶尔有几位男生想与她套近乎,追求她,而她也有过动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奖征文] 我只是做了我小时候想出现的那个人\刘霖玲
追梦人《童年的岁月》
小时候的那些心酸事,惹人掉泪……
少年说‖小乔(09):我家有个“小捣乱”
在唠叨声中成长
【施佩琳】我的弟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