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翼城:九旬老母携六旬智障儿隐居深山(图)
独住深山,母亲有些寂寞
窑洞已有些年代,看上去破旧不堪
看到生人,三儿默默地躲到墙角
90岁的母亲和60岁的智障儿。喝着山泉水,吃着自家种的蔬菜;没有路,没有电,住着别人丢弃的窑洞,过着近乎“山顶洞人”的生活。“瞅着飞机不大点儿”的母亲也曾向往过外面的世界,但儿子的状况又让她不得不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母亲
梁玉莲从院子里走出门外,“门”对梁玉莲而言,就是一个名词。因为自家的院子是没有围墙更没有门的。院里院外种着的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连成了片,周围杂草丛生,森林茂密,时不时还有野生动物出没。这座有人居住的院落掩映于群山环抱之中,酷似《聊斋》里的片段。若不是刻意去寻找,很难被人发现。
梁玉莲拄着拐棍站在门口,呆呆望着远方。儿子“三儿”智障,从不主动跟人交谈,也不主动参与别人的谈话,自己静静地坐在那里,对母亲的呼唤大多“听而不闻”,谁也不知道他想什么。而梁玉莲每天能做的,就是做饭,照顾三儿,而后独对空山。
梁玉莲的生活里除了儿子,还有一只母猫和刚出生的几只猫仔。此时,猫仔们正拱着母猫在院里吃奶呢。
梁玉莲所在的村叫翼城县隆化镇马槽村,马槽村在翼城县城东北35公里的群山中,这里与晋城市沁水县交界。当地人称这片山为佛爷山。该山属太岳山支脉,海拔1800余米,因其山峰层峦叠嶂,通体形如坐佛而得名。
梁玉莲出生于河南新县,曾有过两次婚姻,年轻时,她从河南逃荒到了沁水县樊村河乡大庄村,并在这里与第一任丈夫生下了3个儿子。三儿十几岁时,父亲去世,为了生计,梁玉莲带着孩子又改嫁到了侯家,与第二任丈夫生下了四儿子——侯宁朱。
一家人在大庄依然吃不饱肚子,在老四13岁时,侯家搬到了翼城县隆化镇马槽村。马槽村是一个自然村,距离佛爷山山顶仅1公里之遥。
村里把侯家安排在了一个废弃的院子里居住,并分给侯家30亩地耕作。据说,这是当地一个大户遗留下来的院子,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院里有3孔窑洞,高大的窑洞镶嵌在山体内,外部全部用青砖圈砌,由于岁月侵蚀,裸露在外的青砖残缺不齐,斑斑驳驳。
初来马槽村的十来年,梁玉莲是有邻居的。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国家鼓励退耕还林,无地可种的人们陆陆续续搬下山,去开拓自己的新生活。
梁玉莲的大儿子多年前身亡。第二任丈夫也于20年前去世。由于家庭贫困,除了三儿,剩余两儿子一个入赘阳城县,一个入赘曲沃县。侯家就剩下了母亲和三儿。马槽村也只剩梁玉莲和她的智障儿子。
三儿
三儿出生于1951年。直到5岁,三儿还不会说话,于是家里人带三儿去看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给开了个偏方。吃药几个月后,三儿能说简单的词语,这可高兴坏了全家人,家里人想着,加大用药量或许效果会更好,没想到,药吃完了,三儿也傻了。
三儿的病情在十多岁时仍不见好转,穿衣吃饭,大小便都得母亲照料。亲戚朋友劝梁玉莲把三儿丢弃,让其自生自灭。
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无论疾病还是丑陋,怎能忍心抛弃呢?
梁玉莲改嫁到侯家后,知道三儿有智障,婆家人以不把三儿赶走就离婚相威胁,梁玉莲苦苦哀求,最终让三儿留在了自己身边。
为了照顾三儿,直至现在,梁玉莲依旧和三儿睡在一张约1.5米的床上,所谓的床也就是一块木板。晚上一件件帮儿子脱去衣服,早晨再一件件穿好,几十年如一日。
三儿身体硬朗,也能做些简单重复性的事情,譬如砸核桃、砸杏仁、挑水等。三儿不高兴了有时也犯“病”,脾气暴躁,见啥摔啥。谁拦都拦不住。
三儿只能在离家1公里的范围内活动,稍远些就会迷路。一条崎岖的小路通往挑水的地方,每天三儿就来往于这条路上。另一条就是马槽村唯一通往外界的小路。在山里,母亲从不担心三儿会迷路。因为她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儿子。
梁玉莲家的地全部退耕还林。继续住在这里已没有什么生活来源。荒山野岭只母子二人,村里也建议她下山。梁玉莲没有反对下山的生活,她更担心的是过惯山野生活的三儿,能否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2003年,梁玉莲带着三儿又回到沁水大庄村,因三儿发脾气砸坏邻居家的缝纫机,这次下山之旅持续两个月后即告结束。为了不影响街坊邻居的正常生活,梁玉莲又带着儿子回到了马槽村。
生活
地没了,日子还得继续。梁玉莲在门前开垦出几分地,种些玉米、南瓜、豆角、土豆之类的。山里方圆十里荒无人烟,更别说小卖部了。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需去5公里开外的上吴村购买。梁玉莲八十高龄,步行5公里显然不现实。
入赘到曲沃县的侯宁朱,放心不下年迈的母亲和憨哥哥,在曲沃和翼城两头跑着。妻子不满提出离婚。离婚后的侯宁朱回到了马槽村母亲身边。
三儿不会喊“娘”,侯宁朱做好饭,让他去地里叫娘吃饭。他去地里对着梁玉莲喊:“吃饭!吃饭!”
梁玉莲年龄大了,耳朵有些背,三儿不理她,她也懒得说话。闷了就拄着拐杖出来看看周围的山。
三儿不会喊娘,但他却能叫得出弟弟侯宁朱的名字。他也最听弟弟的话,侯宁朱有时上山采药,就把三儿带在身边,免得他在家里生事,母亲抵挡不住。
侯宁朱在外面打零工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母亲在家里照顾三儿。由于村民全部搬迁,曾经历经千辛万苦架设的电线早已不知所踪。现在,在隆化镇信息门户网站上,对隆化镇政府的辖区介绍,已没有了马槽村这个名字,马槽村已成为隆化镇的历史记忆。
没电,自然没有任何电器。唯一能给侯宁朱解闷的一台小收音机,去年彻底“罢工”了。
侯宁朱没上过学,不识字。去年,为了跟外界联系,他给自己配了个会读短信、会语音报号的二手手机。
低保
2006年,佛爷山搞旅游开发,负责人李振山曾是梁玉莲在马槽村多年的邻居。他对梁玉莲家的情况较为熟悉。2006年后半年,隆化镇政府领导陪着县领导去山上考察项目,李振山借机将梁玉莲家的情况讲给了县长。
县长当即决定去看望梁玉莲,崎岖的山路无法开车,到达梁玉莲家还需徒步20分钟左右。三孔窑洞,一孔放置杂物,一孔是厨房,除了住人的窑洞窗户上钉着塑料布和编织袋,其他两孔几乎是开放式的。做饭需要烧柴禾。被煤烟浸黑的窑顶,不时往下掉渣渣,家里仅有的几件家具成了“古董”,吃的菜里少盐没油……
县长下令给梁玉莲和三儿办理低保。办低保需要拍相片,在四儿子的陪伴下,梁玉莲和三儿去了趟隆化镇,这是她和三儿回到马槽村后去的最远的地方,至此,再未出过山。在翼城辖区的马槽村住了34年,至今,梁玉莲不知道翼城县城是个啥模样。
有领导的批示,梁玉莲和三儿的低保一个月就办了下来。一个季度,母子可享受政府640元低保金。2006年,山西省刚刚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低保”对农村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且遥远的名词。
希望
梁玉莲为外界所知,佛爷山景区开发负责人李振山功不可没。有人上山览胜,他就会将梁玉莲的情况告诉来人。来人都要去看看这对母子。于是,梁玉莲自然散发的母爱,成为佛爷山一道感人的风景。
今年3月,翼城县摄影爱好者吕青月跟随俱乐部参加户外活动,听完李振山的介绍,他对这对母子充满好奇,于是来到梁玉莲家一探究竟。
80后的吕青月用“触目惊心”一词形容了这个家。母子正吃着玉米面煮疙瘩,都市人稀罕的粗粮,是母子俩必不可少的正餐。吕青月把梁玉莲母子的生活状态,以图片的形式发布到了网上,梁玉莲伟大的母爱感动了众多网友。通过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对母子,有网友为此专门组建了“爱心关注老母养儿60年”QQ群。有人捐款有人捐物。有人慕名上门拜访。
网友捐款需要给梁玉莲设立一个专门账户,开户需要个人身份证。隐居深山,梁玉莲和三儿从没办过身份证。
6月30日,翼城县公安局隆化派出所的民警,由所长贾金贵带队,专程到梁玉莲家,为梁玉莲母子拍身份证相片,并给他们送来了食用油和大米。
或许从未见过家里来这么多人,三儿躲在旮旯里默默注视着。
两名民警在院子里架起了白色背景布,母亲拍完了,轮到三儿照相了,他把头侧到一边,不理睬民警。民警只能让侯宁朱动员这个憨哥哥配合拍照。“坐过去照个相。”弟弟一句话,三儿乖乖坐到了白色背景布前的小凳子上。
除了办低保和身份证拍过两次免冠相片,梁玉莲没拍过其他相片。家里甚至没有一张“全家福”。梁玉莲和三儿的身份证还在办理中,隆化派出所成为热心网友给梁玉莲邮寄包裹的中转站,收到物品后,派出所再定期派人将东西送到梁玉莲家。
年龄大了,梁玉莲也懒得动了,小儿子不在家,她有时候也懒得做饭,就硬挺着。有人问梁玉莲是否愿意去养老院,她回答:“不去,顾不了娃!”
相比自己,梁玉莲更在乎三儿这个憨儿子,她最担心的是自己百年后,三儿怎么办?她甚至希望三儿能死在自己前面。那样,自己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情故事:深山中89岁老母守护智障儿60年
翼城也有关帝庙,北捍苹果隆化米,历山绵山佛爷山
翼城13个村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晋南咽喉 平阳门户
翼城县
一日看两景——走马槽、天河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