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记第三十七 孟轲 荀卿


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传人,人称为孟子、亚圣。

孟子先世是鲁国孟孙氏,后家道衰落。

孟子幼年丧父,母亲守着他艰苦度日。

为了使孟子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母曾三次搬家,给予他良好的家庭教育。

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治儒术之道,终于精通五经,尤长于《诗》、《书》。

学成以后,他到各国游历,想借助诸侯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听说魏惠王卑词厚礼招贤,孟子至魏。

魏惠王问他何以利吾国,孟子以不可言利而应行仁义相答。

随后到齐,游稷下学宫,齐宣王任以为卿。

宣王六年(前314),孟子劝齐宣王乘机伐燕。

齐军入燕,大量杀戮平民,引起燕人的反抗,被迫撤退。

当时,孟轲多次劝宣王行仁政而勿图霸业,不要俘杀燕平民,为燕国立君,宣王一概加以拒绝。

孟子又到宋、鲁、滕、梁等国,宣传他的仁政的政治主张。

当时诸侯们忙于富国强兵和攻城略地,虽然对孟子十分礼遇,却都认为其主张迂阔而不可用。

晚年,孟子回故乡邹国,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著书立说,发挥孔子的思想,成《孟子》七篇。

孟子认识论最根本的是心性论。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的、纯善无恶的,对人性本质的仁义礼智等善端,不虑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应该加以保护,存心养性,通过内在修养,达到知天、立命的圣贤人格。

修身养性的方法是思诚和寡欲,排除感官物累,养吾浩然正气,以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

孟子的道德规范主要是仁、义、礼、智,诚则是四德的抽象和概括。

四德中以仁义为主,仁是人,人心,义是符合仁的行为,礼智是为实现仁义服务的。

要贵义贱利,反求诸己,与人为善,实现人性的净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的价值集中体现在道德价值上,治国平天下都赖于个人的修身。

从上述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仁政施予的对象是民,民是立国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仁政,就要轻其刑罚,薄其赋敛,制民之产,实行教化,以德服人,贵王道贱霸道。

要实施仁政,就必须通过禅让确立贤君,通过尊贤以任用贤能。

让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孟子通过阐发子思学说,继承、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排斥了异端的学说,使儒学成为战国时代的显学,对后世儒家思想的演变有很大影响,被视为孔门儒学的正宗。

其著作《孟子》是儒家十三经之一。

荀卿(约前313—前235),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今山西临猗、解县一带)人,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人称荀子,汉朝人避宣帝讳,又称其为孙卿。

荀卿很早就游学齐稷下学宫,后来劝谏齐闵王无效,离齐到楚。

齐襄王(前283—前265在位)时,回到新恢复的稷下学宫,因德高望重,学问渊博而三次被推为祭酒(学长)。

大约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6)应聘至秦,对秦王讲大儒“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

对秦相范雎称,秦国百姓朴实,百吏肃然,佚而治,约而祥,不烦而动,是治世的典范。

回齐多年后被人谗害,又离齐赴楚。

春申君用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

因谗言被春申君辞谢后,荀卿赴赵。

赵孝成王以他为上卿,荀卿对赵孝成王讲,“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几年后,回楚国,重任兰陵令。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春申君被杀,荀卿被免官,家居兰陵至死。

韩非、李斯都曾是他的弟子。

荀卿的思想,凝聚于《荀子》一书中

经西汉末年刘向校定,该书共三十二篇,除《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为弟子所述外,其余都是荀子自著。

荀卿不满世道和学术的混乱,他要通过对诸子的批判,发扬儒家的思想和精神。


在哲学上,荀子认为自然界与人类各有其职分,天是物质的客观的,人是社会的能动的,人要发挥能动作用,制天命而用之。

荀卿批判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所谓善都是人为(伪)的。

人们在后天环境的陶冶下,通过主观的学习和修养,可以化恶性为善德,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

这就是“化性起伪”。

在社会观上,他用“明分使群”来说明国家制度和伦理道德的起源,人之所以区分于禽兽在于人能群,而人之所以能群是因为人有富贵贫贱之分,明分必须依靠礼义。

群体性和等级制的统一,是最理想的和谐的社会结构。

在历史观上,荀子主张法后王,认为“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人们要以近知远,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

在政治上,荀卿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要隆礼,以礼作为区别等级、划分名分和职分的标准。

又要明法,以法律、政令作为衡量曲直、判断是非的准绳。

强调行仁和亲民,贤王应该尚贤使能,强本节用,开源节流,裕民富国,兼利天下。

总之,荀卿主要继承、发挥了孔子“外王”的方面,注重于推行王道于天下,成就裕民富国的事功,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荀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炽成:另一位亚圣——荀子的历史影响
第十课 《孟子》《荀子》文化思想精华
历史的'错位':孟子与荀子,谁才是当之无愧的'亚圣'?
叶观澜:荀子的当时与后世!|专栏
百家争鸣中最后的儒学大师
刘成国||宋代尊扬思潮的兴起与衰歇(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